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设计时,首先拟定尺寸,然后通过基桩计算,验算所 拟定的尺寸是否经济合理,再作最后确定。
(一)桩径拟定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一)桩径拟定
桩的类型选定后,桩的横截面(桩径)可根据各类桩的特 点与常用尺寸选择确定。
(二)桩长拟定
确定桩长的关键在于选择桩端持力层,因为桩端持力层对 于桩的承载力和沉降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应将桩底置于岩层或坚硬的土层上,以得到较大的承 载力和较小的沉降量。如在施工条件容许的深度内没有坚硬 土层存在,应尽可能选择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的土层作为 持力层,要避免使桩底坐落在软土层上或离软弱下卧层的距 离太近,以免桩基础发生过大的沉降。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三、确定基桩根数及其平面布置
(一)桩的根数估算 一个基础所需桩的根数可根据承台底面上的竖向荷载
当承台埋设于冻胀土层中时,为了避免由于土的冻胀引起 桩基础损坏,承台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
承台如在水中或有流冰的河道,承台底面也应适当放低, 以保证基桩不会直接受到撞击,否则应设置防撞装置。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二)柱桩桩基和摩擦桩桩基的考虑
柱桩和摩擦桩的选择主要根据地质和受力情况确定。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基础的设计
设计桩基础的一般程序: 搜集必要的资料
拟定出设计方案
基桩和承台以及桩基础整体的强度、稳定、变形验算。
经过计算、比较、修改,以保证承台、基桩和地基在强度、 变形及稳定性方面满足安全和使用上的要求,
同时考虑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确定较理 想的设计方案。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多排桩的排列形式:常采用行列式(下图 a)和梅花式 (下图 b),在相同的承台底面积下,后者可排列较多的 基桩,而前者有利于施工。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四、桩基础设计计算与验算内容
(一)单根基桩的验算
1.单桩轴向承载力验算
1)按地基土的支承力确定和验算单桩轴向承载力
目前通常仍采用单一安全系数即容许应力法进行验算。 首先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单桩轴向承载力容许值,对于一般 性桥梁和结构物,或在各种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可按经验 (规范)公式计算;而对于大型、重要桥梁或复杂地基条 件还应通过静载试验或其他方法,作详细分析比较,较准 确合理地确定。检算单桩承载力容许值,应以最不利作用 效应组合计算出受轴向力最大的一根基桩进行验算。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三)桩型与施工方法的考虑 桩型与施工方法的选择应按照基础工程的方案选择原
则根据地质情况、上部结构要求、桩的使用功能和施工 技术设备等条件来确定。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二、桩径、桩长的拟定
桩径与桩长的设计,应综合考虑荷载的大小、土层性质 与桩周土阻力状况、桩基类型与结构特点、桩的长径比以 及施工设备与技术条件等因素后确定,力争做到既满足使 用要求,又造价经济,最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地基土和桩身 材料的承载性能。
要求:
Pmax G[fa]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2)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和验算单桩承载力
验算时,把桩作为一根压弯构件,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 法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桩身压屈稳定和截面强度,以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身裂缝宽度[参见《公路钢筋混凝土 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三)桩的平面布置
多排桩:稳定性好,抗弯刚度较大,能承受较大的水平荷 载,水平位移小,但多排桩的设置将会增大承台的尺寸, 增加施工困难,有时还影响航道;
单排桩:能较好地与柱式墩台结构形式配用,可节省圬 工,减小作用在桩基的竖向荷载。
因此,当桥跨不大、桥高较矮时,或单桩承载力较大, 需用桩数不多时常采用单排排架式基础。公路桥梁自采用 了具有较大刚度的钻孔灌注桩后,选用盖梁式承台双柱或 多柱式单排墩台桩柱基础也较广泛,对较高的桥台、拱桥 桥台、制动墩和单向水平推力墩基础则常需用多排桩。
和单桩承载力容许值按下式估算:
n N [ fa ]
(4-129)
式中:n——桩的根数;
N ——作用在承台底面上的竖向荷载,kN;
[ f a ] ——单桩承载力容许值,kN;
——考虑偏心荷载时各桩受力不均而适当增加
桩数的经验系数,可取=1.1~1.2。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二)桩间距的确定
为了避免桩基础施工可能引起土的松弛效应和挤土效应 对相邻基桩的不利影响,以及桩群效应对基桩承载力的不利 影响,布设桩时,应该根据桩的类型及施工工艺和排列方式 确定桩的最小中心距。
对于预制桩还应验算桩起吊、运输时的桩身强度。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3.单桩水平位移及墩台顶水平位移验算
现行规范未直接提及桩的水平位移验算,但规范规定需作 墩台顶水平位移验算。在荷载作用下,墩台水平位移值的大小, 除了与墩台本身材料受力变位有关外,还取决于桩柱的水平位 移及转角,因此墩台顶水平位移验算包含了对单桩水平位移的 检验。墩台顶的水平位移△按下式计算:
柱桩:柱桩桩基础承载力大,沉降量小,较为安全可 靠,因此当基岩埋深较浅时,应考虑采用柱桩桩基。
摩擦桩:若岩层埋置较深或受施工条件的限制不宜 采用柱桩,则可采用摩擦桩。
注意:
在同一桩基础中不宜同时采用柱桩和摩擦桩,同时也 不宜采用不同材料、不同直径和长度相差过大的桩,以避 免桩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丧失稳定性。
一、桩基础类型的选择
(一)承台底面标高的考虑 低桩承台:稳定性较好,但在水中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可
用于季节性河流、冲刷小的河流或旱地上其它结构物的基础。 当作用在桩基础上的水平力和弯矩较大,或桩侧土质较差时, 为减少桩身所受的内力,可适当降低承台底面标高。
高桩承台:对于常年有流水,冲刷较深,或水位较高,施 工排水困难,在受力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采用高桩承台。 有时为节省墩台身圬工数量,则可适当提高承台底面标高。
对单桩轴向力承载力的验算,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增 加桩数n或调整桩的平面布置,或减少Pmax值,也可加大桩 的截面尺寸,重新确定桩数、桩长和布置,直到符合验算要 求为止。
桩土相互作用分析
2.单桩横向承载力验算
当有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可以直接验算桩的水平承 载力容许值是否满足地面处水平力的要求。无水平静载 试验资料时,均应验算桩身截面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