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目录摘要 (3)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一)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4)(二)当前众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范畴狭窄。

(5)(三)很多企业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5)(四)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5)(五)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6)(六)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6)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6)(一)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含义 (6)(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 (7)1.长期性 (7)2.全局性 (7)3.外延性 (7)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产生的必然性 (8)四.加强成本管理的应对策略 (8)(一)调整成本战略,适应外界经济环境。

(8)(二)强化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9)(三)实现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手段。

(9)(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9)(五)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0)(六)成本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

(10)1.首先要筛选可行方案进行产品生产的事前控制。

(10)2.完善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

(10)3.做好产品销售阶段费用的控制。

(11)4.企业要将时间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11)参考文献: (12)摘要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与高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已难以提供管理者所需的成本信息。

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结合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衍生出一系列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应树立成本管理战略的思想。

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要将成本控制范围扩大到整个企业;要扩大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要完善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做好产品销售阶段费用的控制,努力实现从成本节约到成本避免。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成本会计问题对策AbstractBecause of changes in production methods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approach has been difficult to provide cos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e traditional cost management methods with new concepts, new theories, new methods derived from a series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rtened product life cycles and global competition, the level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Enterprises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st-management strateg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idea. Cost Management in Current Problem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a summary of this article, and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cost control to extend to the entire enterprise; to expand the scope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to improve Production stage of cost control; to do a good job controlling the cost of product sales stage, efforts to achieve cost savings from cost avoidance.Key words: modern enterprises; cost management; cost accoun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要求现代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以最少的成本,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大,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要从过去单纯的事后反映发展到事前的预测、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分析;要从过去只计量、反映和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发展到更重要的加强设计成本和市场成本的控制;要既注意制造成本控制,又注重期间费用管理;另外,企业的所有人员都参与成本管理。

总之,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成本管理。

传统的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计划对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并加以控制,将其限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保证成本计划的执行。

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现在销售产品所需成本较过去大为提高,市场成本占整个成本的比重亦相对较大,加强市场成本的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不容忽视的内容。

因此,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由对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向前沿伸至设计过程的成本控制,向后沿伸至销售阶段的成本管理。

可以说,全过程成本管理是对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是对包括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及销售过程在内的整个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

全员成本管理就是指成本管理不再只是领导及少数部门的事,而必须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成本管理才能有效。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应主动加强成本管理,提高自身的活力和竞争能力。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企业应更多地依靠技术的投入,即靠现代成本管理中的相对降低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

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

从现代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是一种极其消极的成本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而是应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资本产出的角度出发,加强整个生产周期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售后服务。

而目前,很多企业从领导至职工对成本的关注程度较弱,没有认识到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没有认识到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这种意识和观念急需转变。

(二)当前众多企业的成本管理范畴狭窄。

当前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而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考虑不多,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样只考察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

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

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

另外,在管理领域,也只限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偏重于事后管理,忽视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难以充分发挥成本管理的预防性作用。

(三)很多企业成本信息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目前企业乱挤、乱摊成本或不计、少计成本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产品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耗费水平。

成本信息与企业经济责任制脱节。

现行成本核算制度是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它只提供产品成本,不能反映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个人的成本责任,企业不能依据成本信息评价内部各单位的工作业绩。

在市场经济初期,对成本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有些企业领导从其自身私利出发,一心想做假帐,做人为利润,从而使得成本信息变得毫无用处。

原材料价格上涨,贷款利率提高,各种摊派、社会集资名目繁多,这些不可控因素使企业感到对成本的上升无能为力,导致管理心理失调,对加强成本管理信心不足。

(四)不能与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目前,对成本管理影响最大的经济环境变化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我国产品买方市场的建立;二是指以电子技术为特征的变革;二者使得作为社会生产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受到了重大影响。

目前,随着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产品成本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生产性费用所占的比重下降,流通性成本的比重不断上升。

而我国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多地局限于生产领域,以降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对产品开发、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的控制,这也就无法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

(五)利益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有些管理者未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树立市场竞争观念,使成本管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有的企业领导以权谋私、吞占国家财产,企业人心涣散,无法加强成本管理。

加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六)分工过细,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企业进行高度的协作管理,否则将导致企业的管理成本过高。

另外由于过细的分工导致企业管理复杂化,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低效率成本,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也是企业管理费用增加的一个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损耗和失真,同时造成信息反馈难度的增加。

这就可能使企业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增加,导致企业管理的失误成本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