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发表时间:2011-04-20T16:46:09.923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宋士波[导读] 九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
宋士波
单位:邯郸市新兴中学河北省邯郸市新兴铸管邮编:056300
【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实验,使用多媒体等不同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变成乐学者。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化学是从初三开始学习的,学生经过初一和初二两年的学习他的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已经有所定型。
作为一个新的要学习的学科,怎么样能让学生喜欢上,并能认真的去学习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我们知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而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九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兴趣广泛。
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们就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牢牢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先喜欢上这门学科。
刚开始学习化学时,课本也是从比较简单直观的内容入手,让学生学习起来不费力气,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对教学难度的控制和避免打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做一些比较富有变化的实验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比如用无色酚酞和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发现两种无色溶液混合后变成红色溶液。
这样能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的“神奇”之处,吊起学习兴趣。
课本上的实验能让学生动手做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这样也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所以,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就尽量要让学生自己操作,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如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比较危险实验和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就用多媒体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比单纯为了图省事而在课堂上说说效果要好得多。
二、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能总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内容上,也要学习一些理论性内容。
当学到原子结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兴趣容易消失。
在学习这部分理论性知识之后,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有拉大的趋势,部分原因就是抽象和枯燥的知识让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的减弱消失。
这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理论性的内容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着的理论知识。
比如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从宏观的质量角度解释,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从原子的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
上课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拆成原子的过程,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进行动态的演示。
这样生动直观,学生就明白了原子在反应前后种类和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总质量也就不发生变化,学习就不是那么枯燥,学习兴趣也就比较容易保持。
我们平时课堂演示实验中,在讲台上做实验,实验现象只是位于前几排的学生能够看到。
后面的学生由于看不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导致学习兴趣打了折扣。
如果我们拿着实验仪器让班里学生都看一遍,上课时间又感觉很紧张。
这时候我们借助多媒体展台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在用烧杯做冷却热的饱和硝酸钾溶解,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结晶这个实验时,结晶过程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在讲台上做这个实验,多数学生都看不清楚实验现象。
在结晶过程中把烧杯放在展台,投影到多媒体屏幕上,全班学生都能很好的观察到晶体逐渐析出并增大的过程。
这对于学生理解结晶非常重要。
这样效果好也节约了时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保持。
三、通过师生交流增加相互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
教师应该从原来处于高高在上权威地位,重新审视师生的关系,调整自己的角色,努力地去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深信,能够成最精确的定义的是下列表述:教育过程表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精神生活的一致性,即他的理想、目标、兴趣、思想、体验的一致性之中。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往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在课堂上或者课下,教师都应该注意利用合适的机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本着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
在谈话交流的时候要肯定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这样学生的信心就会不断增加。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就事论事,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经常走到他们哪里进行相应的指导,多问问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学,使这部分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还有继续学习的兴趣。
在课下,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和学生多做交流,谈谈最近比较热门的电视节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关心着同样的问题,拉近师生的距离。
初三的学生比较活跃爱运动,像篮球足球等,男教师就可以通过参与这些运动项目和他们打成一片,女教师可以通过了解这些项目增进和学生的交流。
师生增进了解,课堂上就容易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心情就会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学习起来就会精神饱满的投入。
当然,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种方法方式,我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祁长兴;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西部[J] 2008年4期参考文献 2;钱芳;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参考文献 3;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6
参考文献 4;陈伟;注重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