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例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术前护理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5-02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其定义为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而心室与动脉连接不一致。
其含义为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左心室。
这样主动脉接受的是体循环的静脉血,而肺动脉接受的是肺静脉的动脉血。
[1]该病发病率为0.2‰—0.3‰。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7%,居紫绀型先心病的第二位,男女患病之比为2∽4:1。
患有糖尿病母体的发病率较正常母体高达1∽1.4倍,妊娠初期使用过激素及抗惊厥药物的孕妇发病率较高,若不治疗,约90%的患者在1岁内死亡。
[2][3]
外科手术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但由于患此病的新生儿一般状况均较差,需一定的时间术前准备。
内科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缓解缺氧状态、改善心功能、维持内环境平衡和防治感染,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条件。
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现将术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儿,年龄1d∽5d ,平均2d;体重1.4kg∽3.2kg;男5例,女3例;同时合并的心内畸形有: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房间隔缺损(asd)2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1(pge1)的护理
tga患儿的血液循环特点是体循环与肺循环各自封闭,互不连接,若无pda、asd或vsd的存在,患儿是不能存活的。
室间隔完整的tga或有小室间隔(直径<3mm)的tga或虽有大的vsd但合并左侧心室流出道狭窄的患儿,半数以上出生后即刻出现发绀,一旦动脉导管闭合,发绀将进一步加重,如不及时治疗,延缓动脉导管闭合,小儿可因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而死亡[4]。
应用pge1,可扩张肺小动脉和动脉导管,增加了左房血液回流,从而使左房压力增加,改善了低氧血症。
同时pge1可扩张肺小动脉,使回流到左室的血流增加,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左室构型及一定的压力。
前列地尔注射液需0℃—5℃避光保存,避免冻结。
使用时应选用避光针筒微量泵持续泵入,单独采用一路静脉,间隔6h更换液体(本制剂与输液混合后宜在6h内使用,否则制剂中的脂微球会破裂,脂微球里包裹的前列地尔会释放出来,从而产生与传统pge1
粉针剂相同的不良反应:传统的pge1粉针剂在体内代谢很快,每通过一次肺循环有80%被灭活)。
剂量应结合体肺循环间的分流程度、血氧浓度、周围循环的情况确定。
本组病例采用前列地尔从
5ng/kg/min开始持续泵入,逐渐调整剂量至10ng/kg/min,其中3例最大剂量至20 ng/kg/min。
本组病例使用后,均有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酸中毒改善。
另外,在使用前列地尔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发热、震颤、易激惹、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在使用过程
中,其中有2例出现体温超过38℃,1例频发呼吸暂停。
2.2 吸氧护理
本组病例中有7例是合并有pda,此类患儿手术前仅靠pda分流含氧量高的血到体循环来维持生命,一旦pda关闭患儿很快死亡。
高浓度氧容易使动脉导管的管壁肌肉收缩导致闭合,从而引起严重后果。
所以原则上此类患儿不主张吸氧,尤其是未使用pge1前。
必须用氧时,需选用双孔鼻导管低流量(0.5l/min—1 l/min)吸氧。
本组病例中,有1例患儿大气吸入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40%左右,立即予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应用,fio221%,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至70%左右。
2.3 对症护理
此类患儿因长时间缺氧,处于酸中毒状态,因此应积极纠正酸中毒,预防感染,并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争取尽早手术。
参考文献:
[1] 林淑霞.一例大动脉转位术治疗新生儿大动脉错位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9,3(24):466-467.
[2] pretre r,tamisiord,bonhoefferp.results of the arterial switch operatio in neonates with transposed great arteries.the lancet,2001,9271.
[3] 刘迎龙,胡盛寿,沈向东,李守军,王旭,闫军,吴信,许建屏,孔博,黄景彬.动脉调转术不同年龄手术效果的对比——附142例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治疗经验[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9,25(2).
[4]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