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8古诗两首登鹳雀楼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3)

《登鹳雀楼》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境之美。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鹳雀楼视频)同学们,刚刚大家欣赏了一则鹳雀楼风光视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鹳雀楼有关的古诗,是什么呢?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2.课题上哪个字你还不认识?
3.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4.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讲述(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鹳雀楼名称由来:鹳雀,是一种鸟,形状像鹤。

在山西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有一座楼经常有鹳雀停在
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大家看,这就是鹳雀楼。

(师贴图)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感知韵律之美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要求:1.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划出生字,并想一想你是
怎样记住他们的?2.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试着读出诗句的节奏。

交流:1.认读生字。

交流识记字形。

加一加:楼:“木+米+女”;“依”是“亻+衣”;“尽”是“尺”加
两点。

“层”是“尸”加“云”。

2.认识了生字,
才能把古诗读准确,你会读了吗?谁来试读一下。

(出示古诗)3.要想读好诗歌,还需要节奏和字
音的轻重来帮忙。

请看,出示带节奏的古诗,(课
件出示:配乐展示读)。

三、图文结合,品味意境之美。

过渡: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读诗,看图,想一想:诗人王之涣登上楼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和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呢?在交流过程中相机地送一些词语帮助他们积累。

如:连绵
起伏的群山、红红的太阳、奔流不息的黄河等。

(板书:群山黄河夕阳)
3.作画:假如老师想把你们看到的画下来,我要注意什么?你能帮帮我吗?(1)在师生共同的作画中达成一致:太阳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点一点往下落,最后太阳躲在大山背后不见了。

结合诗句猜一猜哪个字是太阳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依)再猜猜哪个字告诉我们太阳不见了。

(尽)(板书:依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同学们,见过夕阳西下的景象吗?(课件出示:夕阳图)看到这么美的情景你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呢?教师动情地以描绘作结:夕阳落山图太阳渐渐收起刺眼的光芒,连绵起伏的群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心情是高兴的,所以这句诗要用高兴的心情读出美丽和壮观!(指导学生朗读)
4.继续作画:我们在楼上还看到了黄河,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学生自由谈,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黄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全长5464公里,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

(1)想象黄河流向大海的景象,会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黄河入海视频)(浪花翻滚,声音大,
气势磅礴)并指导朗读诗句,那你能读出它的这种气势来吗?出示:黄河入海流。

(2)同学们,站在鹳雀楼上,你还可能看到什么?(课件出示:文中插图)(看看文中的图,想象一下)如:归舟、小岛等,教师用画笔将画面变得更为丰富。

(3)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上看到了这么多美景,他又想到了什么呢?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没有登高的经历呢?那时你看到了什么?平地上你能看到吗?学生畅谈:自己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板书:站得高看得远)(4)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怎么样呢?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透过这两句诗,诗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诗人的话应读得(郑重),所以读的时候要?(慢一点,前面轻一点,后面重一点。


四、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过渡语:现在我们知道把一首整首诗读的有感情,不仅要注意不同的节奏,还要体会诗人的心情。

(1)出示全诗,现在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展示)(2)吟唱古诗,诗歌还可以吟唱,我们来一起听一听!(课件出示:鹳雀楼吟唱视频)(3)《登鹳雀
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让我们再次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展示)(4)当堂背诵(5)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我们明白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1.教师指导书写。

“楼”的“木”的捺变成点,和“依”一样,都是左右结构,但是左窄右宽。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五、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读读背背,把学到的古诗背下来。

2.用自己的话把《登鹳雀楼》的意思说一说。

【板书设计】登鹳雀楼
群山黄河夕阳依尽站得高看得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