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病
狂病多因五志过极,或先天遗传所致,以痰火瘀血,闭塞心窍,神机错乱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精神亢奋,狂躁不安,骂詈毁物,动而多怒, 甚至持刀杀人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西医学的精神分裂症与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等,出现与本病类似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洽。
分证论治
-痰火扰神
治法:清泄肝火,涤痰醒神。
方药:程氏生铁落饮。
•痰结血瘀
治法:豁痰化瘀开窍。
方药:癫狂梦醒汤。
•瘀血阻窍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
•火盛伤阴
治法: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方药:二阴煎。
•心肾失调,
治法:育阴潜阳,交通心肾。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琥珀养心丹。
【预防与调摄】
狂病预防、调摄的关键在调情志,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及积极治疗
情志为患之疾。
护理着重在于配合治疗,防止意外,早日康复。
癫病
癫病是由于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导致痰气郁结,蒙蔽心窍,或阴阳失调,精神失常,临床表现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喃喃自语,出言无序,静而多喜少动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的精神病。
西医学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症,其临床表现与本病类似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肝郁气滞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沉默不语,善怒易哭,时时太息,胸胁胀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
,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秽洁不分,不思饮食。
舌红苔腻而白,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醒神。
方药:加味导痰汤。
•心脾两虚
症状:神思恍惚,魂梦颠倒,心悸易惊,善悲欲哭,肢体困乏,饮食
锐减,舌淡苔腻,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调畅气机。
方药:养心汤送服越鞠丸。
•气阴两虚
症状:久治不愈,神志恍惚,多言善惊,心烦易怒,躁扰不寐,面红
形瘦,口干舌燥,舌红少芒或无苔,脉沉细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四君子汤送服大补阴丸。
痫病
痫病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使脏腑受伤,神机受损,元神失控所导致的,以突然意识丧失,发则仆倒,不省人事,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
又
称为“痫证”、“癫痫”、“羊痫风”等。
自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病。
西医学的癫痫包括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出现大发作、小发作、局限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不同类型,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
神机受累引起元神失控,意识丧失,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二便失禁,或发则怪叫,移时苏醒,除疲乏无力外,一如常人。
分证论治
『发作期』
•阳痫
症状:病发前多有眩晕,头痛而胀,胸闷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状,或无明显症状,旋即仆倒,不省人事,面色潮红,紫红,继之转为青紫或苍白,口唇青紫,牙关紧闭,两目上视,项背强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鸣,或发怪叫,甚则二便自遗。
发作后除感到疲乏、头痛外,一如常人,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泻热涤痰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送服定痫丸。
•阴痫
症状:发痫则面色晦暗青灰而黄,手足清冷,双眼半开半合,昏愦, 偃卧,拘急,或抽搐时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声音微小。
醒后周身疲乏,或如常人,舌质淡,苔白腻,脉多沉细或沉迟。
治法:急以开窍醒神,继以温化痰涎。
方药;五生饮。
『休止期』
•痰火扰神
症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憑黄。
病发后,症情加重,甚则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多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风痰闭阻
症状:发病前多有眩晕,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舌质淡,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熄风镇痛。
方药:定痫丸。
•气虚血瘀
症状:头部刺痛,精神恍惚,心中烦急,头晕气短,唇舌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脉弦而涩。
治法:补气化瘀,定风止痫。
方药:黄英赤风汤送服龙马自来丹。
-心脾两虚症状:反复发作不愈,神疲乏力,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治法:补益心脾为主,辅以理气化痰。
方药:归脾汤合温胆汤。
•肝肾阴虚
症状:痫病频作,神思恍惚,面色晦暗,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轮焦枯不泽,健忘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苔薄黄,脉沉细而数。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大补元煎。
郁病
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根据郁病的临床表现及其以情志内伤为致病原因的特点,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瘡病及焦虑症等。
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病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暧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
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方药:丹梔逍遥散。
•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或身
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
•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 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心神惑乱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心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肝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或
头痛且胀,面红目赤,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方药:滋水清肝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