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系届班
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而对幼儿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的有幼儿教师又有多少关注呢。
“教育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
”同样的,幼儿教育能否促进幼儿发展在于幼儿教师能否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力。
想要激活幼儿内在的生命活力,幼儿教师需要自身展现生命活力。
那么如今幼儿教师的生命是否具有活力,这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意义所在。
(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国内现状
同样国内很多研究者也对倦怠感的原因也有大量的研究。
让人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倦怠感,避免倦怠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倦怠感的产生的原因也有大量研究。
梁慧娟冯晓霞在他们研究中提出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因素分为背景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而在李永鑫、张阔、赵国祥的综述中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因素包括人格因素和社会支持。
两者都说明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
在对教师职业倦怠感的防治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议,比如由杨卫星,吕佳提出的对于教师职业倦怠感的防治要从组织管理和个人调试两个方面入手。
但是诸如此类的研究让人们更加了解倦怠感,避免倦怠感有积极意义,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停留在静态层面上,那么动态层面上的倦怠感研究并没有过多涉及。
2.国外现状
国外研究者中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学者富朗斯富勒提出了教师关注阶段理论,即教师发展的“四个关注段论”,从此,揭开了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
至此以后,不断有学者提出新的职业生涯阶段的划分,比如 Unruh 和 Turner 把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教学期、建构安全期,成熟期;Gregorc 在 1973 年提出把教师职业生涯分别划分为四个阶段: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专业全能期;他们所提出的为后来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样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富勒教师关注理论只注重教师职前培育时期,在师资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忽略了教师个体的聘任,在职进修,把教师个体的成熟阶段作为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终结,割裂了教师
教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另外集中理论的缺陷把所有成熟教师混为一谈,没有进一步的划分。
3.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研究发展理论,人们普遍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发展现状,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出现倦怠感,造成教师的成就会停止不前,其次,他们的表现不好不坏,容易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从调查研究中发现,从刚参加工作到 23 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现象分布比较广泛,超过 23 年教龄的教师则明显不同。
4.尚待研究的问题
由于各种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并不能作为正确判断确定倦怠感易发阶段的依据。
总体来说,职业发展阶段与职业倦怠感的研究关系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但是尚缺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这就为论文空间提供发展间隙,当然有些成果也为论文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5.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2]陈珠玲.幼儿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4):77-80.
[3]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4.(5):32- 35.
[4]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34-238
[5]杨卫星,吕佳.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32,(2) 162-165
[6]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
[7]李江霞.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观点[J]教育科学,2003(1)
[8]许燕,余桦,王芳.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疾病[J]中国教师,2003(3)
[9]王芳.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导师:许燕,
2003
[10]柳友荣.教师心理保健[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2]Freudenberger HJ.S. Staff Burnou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M]1974, 30:159-165
[13]Maslach C ,Schaufeli W B ,Leiter M P.et al. Job burnout.Annual Review Psychology[J]2001,52:397—422
二、完成任务的研究思路和方案
(一)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与实施,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工具的形成。
研究工具的形成,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国外的测量工具进行修改。
第三部分是结果分析,分析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职业倦怠感。
第四部分是讨论、结论和意义。
(二)研究方案
第一章,了解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定义,特征,分类。
第二章,揭示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原因,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
第三章,总结,反思,应对措施以及评价。
(三)论文提纲
一、引言
1.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相关内容定义
2.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主要表现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研究
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发展及趋势
1.1根据材料分析及结果发现有幼儿教师发展现状以及总体情况
1.2通过材料分析和不同情况数据对比,得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差距原因
2.目前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思考和建议
1.社会因素,职业因素,个人背景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什么影响。
2.我们要从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层面来支持和调节幼儿教师的发展
四、结语
三、指导教师评语
本研究以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为研究对象,关注了社会热点,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目的明确,条理清晰,资料收集全面,研究过程规范,研究方法可行,可
研性较强。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⑴开题报告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外语专业的开题报告必须用相应的语种写作。
⑵开题报告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后才能生效。
⑶本表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附件材料,装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袋。
⑷各教学系可根据专业特点,自行拟定本表中开题报告的写作提纲,修订后报教务处备案并上传本系网站以供学生下载。
⑸开题报告的写作字数、参考文献篇数以及写作格式等要求,各教学系可参照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要求自行确定,并
在本系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格式模板中予以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