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92217教学提纲
交通组织体系分析图
土地使用分析图
建筑小品和城市家具设计
鸟瞰图
透视图
三、实验内容
(无)
四、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说明:
《××××××》课程教学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讲
课
实
验
课堂
讨论
上机
电化
教学
课外
辅导
习题数
其他
形式
备注
课程设计
52
讨论与评讲
8
总计
60
五、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授课提纲:
一.导论
(1)名词概说:城市的定义
(2)地图的伟力:地图与图像的价值取向
(3)解构的含义:解析与建构。
(课堂讲授70%,阅读讨论30%)
二.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
(1)早期城址及其形态
(2)宋代以前的中国城市
(3)中世纪前的欧洲城市遗产
(课堂讲授80%,阅读讨论20%)
三.工业社会前后的城市设计
读书报告(作业)思考题:
1.选读一部有关城市历史的书,借助地图给以评述(文字配地图)
2.结合某城市历史古迹的考察,画出城市历史复原图,并做介绍(文字配地图)
3.结合城市历史、城市现状和有标志性建筑街区的保护,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阐述自己的观点。(文字配地图、图像)
4.结合城市制度与地理环境,举例阐述中国城市职能分区与城市景观特征(文字配地图)
教学方式:课程设计
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内容:
通过对某一真实地段的基本设计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与收集资料,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与设计技能,独立完成该地段的城市设计方案,最后成果为附说明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以手绘或电脑绘图,应包含以下内容:
城市设计文本及说明
总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分部平面图
规划结构分析图
自然生态体系分析图
电话:62757547(办),62757677(宅);电子信箱:lixc@
课程简介:
借助地图的分析、考古资料的运用、城市建筑景观的鉴赏,用比较的视角解构中外城市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运用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铨释中外城市在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方面折射的社会共性与文化异质。
学会辨认与利用城市地图和航空照片,分析城市选址、成长的地理条件,城市风貌形成的历史过程,探索城市形态、布局与社会制度的依存关系。
马克尧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上、下),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
侯仁之《北京历史城市地理》,北京出版社,2000
李雄飞、王悦《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国城市地图集》(上下册),地图出版社,1995
曹婉如等《中国古代地市设计》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专业适用)
(60学时)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城市规划专业2004年教学计划制订
(一)教学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
2、后续课程:
(四)教学方式与重点和难点
“比较城市史:地图、形态与文化”教学大纲
[作者:李孝聪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5文章录入:hejin]
课程名称:比较城市史:地图、形态与文化
Comparative Urban History
课程号:02131200
上课时间:周三第11~12节(19:10—21:00)
上课教室:理教107
任课教师:李孝聪(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美]芒福德著,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王景惠、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读书报告和论文相结合的作业(作业成绩占50%)
考试日期:2004年5月24日
作业要求:
所有作业都必须用电子文本撰写,完成后用电子邮件传送给助教。图文并茂的作业将受到赞赏!
交作业终止期:2004年5月19日
本课程助教:
钟铁军:<zhtiej@>,电话:51604008
覃影:<qinying_yb@>,电话:51605582
(1)从“清明上河图”到“盛世滋生图”
(2)文艺复兴的城市理念
(3)商业资本的城市改造
(课堂讲授80%,阅读讨论20%)
四.中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规划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和宪章
(2)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3)现代化的诱惑和误区
(课堂讲授80%,实践作业20%)
考试形式:
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应的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50%)
以中、外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为例,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法规》,掌握历史文化名城应如何保护和规划。
以个人实践介绍历史文化旅游的感受,分析城市景观的摄影构图;从中外城市的建筑风格上去欣赏和品味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历史人文氛围。
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面授、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能够解读城市历史。
(2)城市空间设计梁雪肖连望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小城镇中心城市设计夏健龚恺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图解都市计划Dieter Prinz著,崔征国译,詹氏书局,1991。
(5)图解都市景观Dieter Prinz著,崔征国译,詹氏书局,1991。
城市文化历史方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课程讲授,使同学了解中外城市发展历史、了解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主要流派及学术特长,了解有关城市和建筑优秀风格形成的特点,并认识保持发展城市文脉的重要意义。通过理论讲授和规划设计实践使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要求,了解城市历史保护地段及历史文物建筑保护的目的、原则及相关技术要求。课程安排如下:
参考书:
A.E.J. Morris,History of Urban Form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s,Longman Scientific & Technical,1994
M.C.Branch,Comparative Urban Design,Arno Press Inc.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