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庄建筑赏析

周庄建筑赏析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水平也越来越高。

但是,西化的建筑使我们的我国原有的建筑特色在被掩埋。

建筑的新发展固然让人欣喜,但是传统的建筑的湮灭令人十分痛心。

今日的中国,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商品房和办公楼。

传统建筑特色就不能在发展中继承,或者融合?因此,为唤起更多人对传统建筑的重视,表达我对传统建筑的尊重,本文将要走进周庄,欣赏江南水乡的古建筑。

周庄建筑赏析
【摘要】本文以周庄明清时期建筑为对象,粗略的从其整体布局和少数部件简单赏析。

关键词:周庄建筑整体桥周庄
一、周庄概述
周庄位于苏州昆山市,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历史悠久。

周庄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水运交通便利,明清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大镇。

而今,周庄镇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周庄民居古风犹存,还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

[1]周庄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就很好的描述了周庄生活和建筑与水融合的特点。

二、从整体看周庄的秩序
从图中可见,周庄河港纵横,湖泊星罗,各年代的建筑依水而建,成团块状。

在聚落的外围,沿水道向外延伸。

鸟瞰图下周庄格局规整。

这主要是因为旧时“密布的水网被当地百姓用作交通运输的孔道,舟船就是他们生产、商业、生活服务与交通的运送工具。

一些位置
合适的河道交汇处往往形成集市,这
形成了日后城镇空间的骨架。

出于商
品交易的需要,城镇一般以河港的交
汇处形成中心,街巷沿河道排列,构
成了河街平行的交通体系,两岸散布
着水陆码头,街畔商铺鳞次栉比”。

[2]这正说明着自然环境影响着建筑
的布局。

行走在小巷里,感觉像是穿越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埋没在历史风尘中的明清。

时间像是凝固在周庄凝固了。

清石瓦,白围墙,窄窄的小巷。

沿着街走,商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都是传统的江南民居,显得很有秩序。

据了解,这是因为清代的古建筑大多遵循着通例,它
规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使得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保持统一风格。

这是一种美的比例与秩序。

杨柳垂荫的石板路,一座座老房子,一间间杂货店,有各式各样卖苏绣的店铺,也有酒吧、概念书店、奶茶店。

我想:在周庄拥有一家店该是多好,每天早早开了门,就静静坐在门口,倾听时间的声音。

三、桥与亲水平台
周庄至今仍保存着建自元明清时代的
石桥14座。

双桥、富安桥、贞丰桥、福洪
桥和新建的急水港大桥可谓是周庄桥的代
表。

双桥一横一竖,形像钥匙;贞丰桥与
迷楼掩映,相得益彰;洪福桥桥身镂刻着
对称的花纹,造型别致。

值得一说的是福
安桥,始建于元朝,清朝重修。

它是单孔
拱桥,东西有阶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

茅以升说:“桥要像条纽带,把两头的路,连成一体,不因山水阻隔而影响路上交通。

……如果能把桥造得像路一样,也就是说,造得有桥恍同无桥,这造桥的本领就够高了。

”走在周庄里,桥路相连,常常是从石板路走到河边,一条小桥,轻盈的跨过河道,紧接着又是石板路。

走在周庄,仿佛桥就是路,当真达到了一种无桥的境界。

桥下碧水泱泱,两岸绿树掩映。

人在桥上行走,水在桥下流过,船在桥洞中穿行。

周庄与水的交流是如此的密切。

除了优雅的桥,水道两岸还常见有一些级梯,可以接触到水面。

房屋临江而建,常常打开木窗就是水面。

石砌的两岸,使人们得以轻易与水亲密接触。

四、沈厅
周庄有许多保留着的明清古韵的民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沈厅。

它是明朝巨富沈万三的故居。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前部、中部、后部三部分组成,是古老的“七进五门楼”的风格。

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

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

[3]这是我很欣赏的建筑格局。

功能分区明确,有条不紊。

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不像现
代建筑,进门直接就是厅堂,无遮无掩。

传统建筑相对含蓄。

进了大门,往往有个屏风,不让厅里的景象从外面一览无余。

绕过屏风,是一个四方的天井,种一些植物,养一些花草,又能使大厅有光照而更加亮堂。

天井两边是走廊,连接着门与厅。

这种“前厅后堂”的格局其实也体现着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思想。

明清时期的江南建筑,不论厅堂楼阁,都以雕刻出众而闻名于世。

沈厅的雕刻更是精美绝伦,不仅有气势不凡的木雕,更有独具特色的砖雕。

门楼有装饰的作用,同时,更是身份的象征,听说还有风水的作用,是古典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

沈庄铜版刻画沈庄砖雕文楼明清建筑的主要材料为土、砖、木、石、瓦,而瓦用于其屋顶。

江南多雨,常常是早春时节一下一两个月。

古建筑中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屋面多是用青瓦,一片叠着一片,有着一定的斜度。

这是受其气候影响的。

在干旱的西北,则多是平房。

而青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

下雨时节,雨水连珠般顺着屋檐流下。

闲坐厅内,与友人喝茶下棋,静听雨声。

那是诗一般的境界。

五、周庄建筑的历史与文化
上世纪80年代,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主
题创作了油画《故乡的回忆》,1984年,它在纽
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创
立的哈默画廊展出了,在全美引发了很大的轰动
效应。

次月,西方大亨阿曼德·哈默将新购的《故
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

从此,周庄
名声大著。

[4] 油画《故乡的回忆》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走在周庄,人们很容易就想起了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
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周庄的每一处建筑,每一处景物,不自主的唤起人们的那种心底的那股诗意。

周庄之所以吸引着如此之多的游客,我认为是因为它达到了一种平衡,一种古典的建筑风格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平衡,一种自然的环境与人为的景物文化的平衡。

它调和了很多原应对立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其的魅力征服世人。

在周庄手捧紫砂壶,看天看云晒太阳,在古朴典雅的小街巷走走逛逛,发现让人惊喜的小物件;坐在古镇的摇橹船,摇曳在水上,听着船娘们的吴侬软语,漫看两岸水乡风情,感受这样一份优哉游哉的惬意;漫步在周庄的贞丰街,体验青石板路的刚强与深邃。

周庄没有北方的粗狂豪放,只有那小桥流水人家;没有雄伟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那古色古香的江南瓦。

在这里,你感受不到紧张和忙碌,只有静谧与安详,令人不由地放慢脚步,唯恐打破这持久的宁静。

参考文献:
[1] 历史悠久的周庄。

周庄网
[2] 周庄古镇建筑空间建筑形态分析。

雍振华、钱达
[3] 周庄,从历史的景深中走来。

王东涛
[4] 陈逸飞忆逸飞:他使周庄走向了世界。

互联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