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物流理念的汽车逆向物流分析作者:赵丽莉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1期[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文章从绿色物流的理念出发,研究汽车逆向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废旧汽车的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对策分析,以期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废旧汽车[作者简介]赵丽莉,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四川成都,610031[中图分类号] F252.8[文献标识码] A 赵丽莉[文章编号] 1007-7723(2007)01-0151-0003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第三利润源泉”,已成为各类市场主体竞争的重要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物流行业把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首要任务,运用绿色物流的理念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的效率化与物质流循环化的体系。
汽车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一方面,国外众多汽车生产商相继与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合作,加之国内的自主研发的汽车品牌,生产出各类适应消费者不同需求的汽车。
但另一方面,无论对于厂家,还是消费者,因产品质量带来的产品召回、退货,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废旧汽车的回收处理却是人们忽视的一个环节。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报废的汽车数量逐年增多,如果报废的汽车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处理,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施绿色物流,对汽车逆向物流进行研究,是通过回收过程,提高产品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废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降低制造商的经营成本。
推行汽车回收工程,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促进汽车回收行业的发展,而且更是解决废旧汽车引发的社会公害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从绿色物流的观念出发,研究对废旧汽车的有效回收、再生利用和妥善处置,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直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H.J.Wu和S.Dunn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s system),环境因素对物流决策有很大影响,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
相对而言,对物流负责的物流系统应该使用更有效率的运输方式进行数量更少、规模更大的运输。
Jean-Paul Rodrigue, Brian Slack和Claude Comtois等人认为,绿色物流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
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 RLEC)在研究报告中将绿色物流定义为“生态型的物流”(Ecological logistics),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
RLFC还对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的概念进行对比,认为逆向物流是指物品及包装从消费地向其上一级来源地的流动过程,流动的目的在于恢复物品价值或使其得到正确的处置。
该观点认为逆向物流只是绿色物流的一个方面。
从国外学者的各种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的概念涵盖很广,凡是以降低物流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为目的的一切手段、方法和过程都属于绿色物流的范畴。
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王长琼、龚顺清、马燕、陈杰等学者先后提对绿色物流概念的理解和定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综合来看,绿色物流更加注重生态的理念,对传统物流与绿色物流思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传统物流更注重短期的影响,而绿色物流思想则倾向于满足供应链各主体的长期影响。
二、汽车逆向物流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这个名词最早是由Stock在1992年提交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研究报告中提出的。
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
逆向物流包含正向物流中的各项活动,但以相反的方向运作。
它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废旧产品或包装的回收利用,还包括生产过程中废品和副产品的回收利用,缺陷产品召回或维修退回处理,以及由于产品过时、过期,不合格、错发、多发等原因引起的退货处理。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共同构成了一个闭环的供应链系统。
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差异,当汽车报废时,汽车内部各系统的零部件有些可以继续使用,有些经维修后仍可使用,绝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重新利用。
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汽车工业再循环的研究与实践,且目前已达到较高水平,我国对此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我国学者的文献当中,将汽车逆向物流定义为以顾客满意和环境保护为目的,而将汽车产品、资源和相关信息从供应链下游向上游回流的过程。
它包括退回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大部分。
其中退回物流指不合格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物等从需方返回到供方的物品流动。
废弃物物流指将经济活动中推动原使用价值的物品,进行回收、检测、分类等,并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品流动。
(一)研究汽车逆向物流的必要性1.提高满意度,实现顾客价值。
作为汽车制造商,应努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向顾客提供环境友好程度高的产品,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结合汽车行业的特点,汽车的制造原料主要为钢材、生铁、橡胶、塑料、有色金属等资源。
对汽车企业的逆向物流实施有效的控制,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和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有利于环保,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3.面对国内汽车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每年报废的汽车数量将大幅度上升,研究汽车的逆向物流问题紧迫而具有现实意义。
(二)汽车逆向物流包含的内容1.汽车召回。
产品召回制度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汽车行业。
汽车召回制度实质上就是将那些出现了缺陷、威胁到消费者运营安全的车辆返回到制造商,对其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行维修、改进。
该制度的实行,有利于促进汽车业供应商整体绩效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一些发达国家对于缺陷汽车召回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制度。
汽车作为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出现缺陷是难以避免的,但其性能和质量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国际上普遍采用汽车召回制度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2.汽车退回。
在大规模生产以及配送过程,以及运输及存储等各环节都有可能造成汽车生产过程或零部件组装过程中的缺陷,对于此类问题产品,顾客在购买以后可以进行退货。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04年全年质量投诉当中,汽车类投诉个案同比上升了31.6%,位居消费品类投诉增幅第二位。
在2005及2006年中,汽车再次成为投诉重点,投诉量不降反升,且上升幅度明显。
3.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废弃物。
主要是指汽车制造企业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边角废料,以及整车及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的废弃包装物等。
4.报废汽车的回收处理。
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使用年限,汽车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之后,其零部件磨损程度很高,其废气排放量变大,安全性能变差。
无论从保护人身安全角度,还是保护环境角度出发,都必须对达到使用年限的磨损程度的汽车进行报废。
大量废弃物的出现将对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
在我国,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是节约利用资源和国家原生资源保护性开发的重要举措。
三、当前我国汽车逆向物流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有效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复杂的机电产品,汽车的逆向物流系统对柔性化的要求很高,一些企业着眼于企业的短期收益,不愿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上花费资金。
(二)汽车制造企业普遍缺少绿色设计理念国际上一般都规定了报废车辆回收率的目标值,汽车生产商根据规定的回收率,设计、开发汽车新产品,并保证能够达到政府规定的目标值。
开发新车所用材料也必须满足环保要求。
(三)废旧汽车回收现状我国的废旧汽车报废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走上正规管理,90年代开始获得快速发展。
在我国,2005年报废汽车约250万辆,到2010年每年约450万辆,2020年约1000万辆,作为复杂的机电产品,汽车报废的处理难度远大于一般的生活垃圾。
我国的汽车报废回收仅仅定位在物资的回收上,因此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存在报废汽车回收率低、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
具体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报废汽车国有回收主渠道能力削弱。
部分地区汽车报废管理不严格,回收渠道混乱,非法回收,私自拆解组装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正规的拆解企业拆解能力严重闲置。
2.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且机械化程度低,专用设备少,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对报废车辆的拆解处理,目前仍沿用手工作业的老方法,采用粗放式的拆解方法,基本不具备拆解过程的污染控制手段及设备,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拆解过程的污染。
3.对废旧汽车的回收基本停留在物资回收的基础上,未能真正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及减少环境的污染等。
4.缺少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具体相关规章制度。
目前,拆解企业在废旧汽车组件中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废油、废液、蓄电池、空调器、车内针织物、废轮胎及其他废料等废弃物的处理随意性很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四、对策分析(一)政府及相关机构角度1.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汽车回收业的重视和投入。
建立汽车生产及报废回收环保监管体系,出台相关标准、法规和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在生产过程及报废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规范报废车辆拆解企业的生产行为、设置危险废弃物处理设施和相应的处理技术,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险废物加以处置,确保人们生活环境不受危害。
如相关的生产过程使用材料及回收相应材料的标准。
2.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建立废旧汽车回收网络和集散市场。
建立实际的回收网络,规范网络中各主体的行为。
同时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废旧汽车回收网络,使各相关主体及时、准确地获取产品信息。
(二)汽车制造企业角度1.汽车产品设计中融入绿色理念。
绿色设计是在传统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其制造的产品不仅满足用户需求和企业赢利,而且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力求将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绿色设计追求的是产品的环境性、功能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在产品设计阶段,将充分考虑产品结构的可拆装性、可维修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组件的兼容性以及产品的持续适用性,从而增强产品的可回收性,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