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1)--肝硬化的影像诊断

(5.5.1)--肝硬化的影像诊断


二 、肝硬化的CT/MRI表现
• • • • 影像学方法: 食道吞钡---静脉曲张(作用有限) US:首选,有很大优势 CT: 平扫:显示形态变化,并发症/合并症 , 增强:门脉内血栓和侧枝循环 • MRI : 辅助,作用在增加 • 其它:
CT影像学征象
• CT平扫---由于病情轻重不一,可显示直接征象 (肝本身)及间接征象(脾大腹水门脉高压) 早期肝硬化不易诊断:因为无明显形态大小变 化(可正常) 中晚期:肝---脾---静脉---脂肪变性-- 合并肝癌可 能 增强CT:肝硬化再生结节显示更清楚,门脉血 栓 其他:淋巴回流障碍,胆囊壁水肿*胃肠壁水肿
三、鉴别诊断
• • • • Budd-Chiari(布-卡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症 弥漫性肝癌及胆管错构瘤 肝再生结节与其它结节
说明
• 前几项是因为均表现为肝脏的弥漫性病变, 体积增大,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肝轮廓的 改变,在形态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故需 鉴别。 • 肝硬化往往伴有肝癌发生,由再生结节-退 变结节-到早期癌-到小肝癌这一过程变化对 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影响。 • 其它:肝硬化可伴有胆囊壁水肿,类似急 性胆囊炎。
鉴别5
RN,DN,小肝癌
• 再生结节(RN,DN与小肝癌)** • 再生结节是门V供血(增强动脉期无强化,静脉期 轻度强化,DN 部分可为动脉供血,增强早晚 偏向。 肝CA为动脉供血。 • MRI-----含铁、铜,脂肪变性以及纤维化多种 因素对这些结节产生影响,信号变化大 • T2WI –FS(压脂),可见结中结--信号不均

CT
• 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意义 • 显示肝肿大,腹水,肝实质密度均匀或不 均匀减低--急性期表现 • 增强: • 动脉期:全肝弥漫性不均匀改变,肝内血 管网紊乱,肝脏小斑片状强化 • 门脉期以右肝为主,地图样强化(特征性) 和低灌注区域 • 延迟期肝内仍有上述低密度区(持久低密 度)
土三七过量应用患者。肝小静脉闭塞症,肝脾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 肝密度不均,增强显示斑片状(地图样)强化,伴腹水,肝静脉显示不 佳
肝硬化的影像诊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影像科 张在鹏
概述
• 肝硬化临床与病理 • 肝硬化CT与MRI 表现 • 鉴别诊断
一 肝硬化临床与病理
• 属常见病,慢性病, 病因有多种:病毒性肝炎/酗酒/血吸虫/营养缺 乏/慢性胆道梗阻 • 人群携带与乙肝疫苗 • 发病机制:多种病因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坏死区胶原增生并引 起肝纤维化(未改建肝小叶)。由于病变过程反复,纤维间隔范 围及深度扩大,互相连接小叶中央区汇管区成网**,使得肝小叶 结构和血液循环被改建,导致其结构及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肝硬 化)。 • 病理及临床可分不同类型。门脉性肝硬化(小结节型肝硬化) • 临床表现: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 代偿期 ----肝大脾大,症状轻 失代偿期----肝小脾大,门脉高压,腹腔积液(黄疸,呕血, 腹水)肝昏迷
• 不同病例:T1WI及T2WI 图像显示肝脏不同程度变 形,脾大,腹水, • 注意腹水的运动伪影,区 别于迂曲血管影
肝硬化病例MRI: T2WI及T1WI图像显示肝内结节呈低信号(与背景低信号融为一体), T1WI可见多发高信号结节,大小相近,同时可见脾大肝小
CE+增强病例:分别显示动脉期及门脉期;脾脏增大呈花斑样强化,门 脉主干略宽,属支及分支呈明显高信号,肝脏有轮廓变化
CT,直接与间接征象
中晚期肝硬化 CT表现: 形态学变 化
体积变小---比例失调 轮廓变形---密度各异 肝裂增宽---V曲张 脾脏增大---腹腔积液
增强图例:平扫及增强检查均显示明显迂曲扩张的脾门区血管或侧枝循环
非常典型的肝硬化,CT肝脏变形,右叶缩小胆囊结石(泥沙样高密度),胃壁及 升结肠壁水肿。还有两侧胸腔积液
鉴别3 胆管错构瘤及弥漫性肝CA
• 前者无乙肝,表现肝 内大小相近囊状低密 度灶,境界清楚, AFP(—)增强显示 更清楚 • 后者也少见,密度略 低,可行DWI或特异 性对比剂增强
鉴别4 血吸虫肝病
• 病例显示:肝体积明显缩小, 轮廓不整;但是,肝实质 密度均匀偏高,未见再生 结节,且具有特征性条带 状钙化。肝裂增宽。
肝硬化并肝癌及局限性脂肪
3. MRI表现
• 类似CT的形态,因病情轻重而程度不同 • 再生结节:T1WI等、略高;T2WI低信号,在 T2WI上信号升高呈等信号/高信号时,提 示癌变 • 门脉MRA:显示门脉血栓或侧枝循环,对于 肿大临床治疗手段如TIPS,肝移植等作为 术前准备
MRI肝硬化,腹水(并运动伪影!!!)
• •
血管影,
鉴别2 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
• 又称窦状隙梗阻综合征(1920年由Willmoth 和Robertson 首先描述)指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 狭窄或闭塞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 • 野百合碱(吡咯双烷生物碱)中毒,骨髓移植大剂量化疗 药CTX类药物,全身放疗血管内皮损伤,Vit A过量,酒精 性肝病等等 • 病理基础:终末肝小静脉,肝血窦内皮细胞,肝小叶第三 带(III区)肝细胞损伤为病理基础。细胞坏死+肝小静脉 闭塞,仅存网状支架。 • 临床表现类似B-Cs,淤血肝。分期1急性-肝功受损-2亚急 性(肝大腹水)-3慢性期:最终形成肝硬化
CT:布-卡综合征
• CT: • 可显示肝右静脉明显扩张并与肝静脉异常吻合; 肝静脉入口或IVC膈肌部闭塞可钙化; • 奇静脉半奇静脉扩张,或椎前静脉干扩张以及 IVC血栓形成; • 肝大腹水,尾叶肥大,晚期可有瘀血性肝硬化
MRI图例,布-加综合征
• • MRI图像系列(冠状面增强像, T2WI,轴位增强)显示: 第二肝门区IVC狭窄,奇静脉与半 奇静脉及其引流支(腰升静脉)扩 张。肝大,腹壁静脉怒张 以及肝内静脉侧枝循环 * 食管胃底、腹壁、脾周、腹膜后、 椎旁、椎管内可见多发迂曲扩张
鉴别1,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
• Budd-Chiari(布-卡综合征) • 肝静脉及下腔静脉闭塞产生的腹水、下肢 水肿、腹部皮下静脉怒张等症候群,分原 发与继发 • 原发:由于胚胎时期IVC--肝静脉畸形连接 或形成隔膜(Eustachian膜)或IVC内膜增 厚(肝部下腔静脉膜样闭塞) • 继发:因为多种血管肝外因素(肝癌肾癌, 肾上腺以及凝血因素异常,SLE等造成肝部 下腔静脉闭塞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