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数学家大会

国际数学家大会

3.4 国际数学家大会和菲尔兹奖
1
一、国际交流的必要性
19世纪末,数学杂志已有900种。但 是,“从论文中只能知道别人做成了什么, 从交往中才能知道别人正在做什么” ,国 际数学家大会就应运而生了。
2
二、国际数学家大会
(ICM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金”的名义。但是,大家仍然决定叫“菲尔兹奖”。
第一次颁奖是在1936年挪威奥斯陆的ICM上进行的。
11
菲尔兹奖
12
菲尔兹提出设立这样一个国际数学奖 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诺贝尔奖没 有设数学奖;另一种是菲尔兹看重数学研 究的国际性。
13
3.菲尔兹奖的声誉不断提高 1936年第一次颁发菲尔兹奖时,及此 后几次颁奖,并没有引起世人的特别关注, 科学杂志一般也不报道。但是七十年后的 今天,就很不一样了。每届ICM的召开,从 数学杂志到一般的科学杂志,以至报纸, 都争相报道获奖人物。菲尔兹奖的声誉在 不断提高;从开始设奖的二、三十年之后, 它就被人们认为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8
本节结束
谢谢
19
丘成桐
16
1994年证明费尔马大定理的英国数学家维
尔斯,当年刚过40岁,这使他错过了获菲尔
兹奖的机会。在199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他被授予了特别荣誉奖。
17
有人可能说,岁数大的数学家没有得奖机 会,似乎也不公平。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 沃尔夫奖(沃尔夫,以色列人,企业家)。 这个奖奖给那些在数学上终身成就突出的数 学家。既然说到终身成就,自然是岁数大的 人,一般都是60岁以上的数学家。(例外: 维尔斯42岁时成为最年轻的沃尔夫奖得主。) 陈省身1984年获得了沃尔夫奖。 南开大学数学楼二楼中厅有两个大镜框, 分别贴有历届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得主的名 单。
10
1924年,菲尔兹成功地在多伦多举办ICM。大
会的经费有结余;菲尔兹提出设立一个数学奖金。 由于组织大会的劳累,他身体一直不好,1932年去 世。去世前他立下设数学奖的遗嘱,并留下一大笔 钱加进上述的剩余经费中。1932年在瑞士苏黎世召 开的ICM,决定接受这笔奖金。菲尔兹曾要求,奖 金不要以个人、国家或机构来命名,而用“国际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简记为ICM,除两次世
界大战期间中断外,基本上每四年举行一次。
1897年,第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瑞士
苏黎世举行,有约200名代表与会。
3
1900年,第二届ICM在法国巴黎举行。这 次大会上,希尔伯特的著名演讲提出了23个 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0年的ICM共有2000多名代表,是 1897年第一届大会的10倍,这标志着ICM已 真正成为世界性的会议。
4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ICM)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5
为2002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发行的 纪念邮资明信片 JP108
6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
宋刻本《周髀算经》, (上海图书馆藏)
7
2002年的第24届ICM,在中国北 京举行,表明了中国数学地位的上 升。南开大学的众多学者跟这次会 议有密切关系,陈省身是大会名誉 主席,侯自新是大会筹款委员会主 席,胡国定是大会顾问,张伟平、 龙以明在大会上做45分钟报告。中 国作为东道主,有11位数学家在大 会上做45分钟报告,除指定做数学 史、数学教育方面报告的两位外, 做学术报告的数学家还有9位,是 历届ICM 中最多的。
14
这个奖项声誉提高的原因,是因为得奖 人的出色,是因为评奖的准确、公正。 任何一个奖项,从来都是先靠获奖者的成 就给该奖带来荣誉,其次才是奖项的名声给 获奖者以荣誉。 这些获奖人不仅在当时做出重大成果,而 且日后继续取得成果,证明他们不是昙花一 现的人物。
15
4.菲尔兹奖的特点 菲尔兹倡议,得奖人不但应已 获得重大成果,同时还应有进一步 获得成就的希望。因此获奖者应是 中青年。当时获奖者都不超过40岁, 开始是不成文的,后来则对此作了 明文规定。 (华人:丘成桐,陶哲轩)
8
三、菲尔兹奖
1.重要性 每届ICM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宣布菲 尔兹奖获奖者的名单,介绍他们的业绩来 菲尔兹(J.C.Fields)1863年生于加拿大 的渥太华。他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获学士 学位,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892-1902年游 学欧洲后,回多伦多大学执教。他的科研组 织上的贡献,比学术上的贡献大得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