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生活状态下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 ) A .组织液 B .淋巴 C .血浆 D .唾液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内液、血浆 、淋巴 、组织液、消化液都是体液 B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渗透压、温度、PH 这三个指标的相对稳定 C .人体红细胞内的O 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通过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D .家兔、 鱼类、 鸟类、草履虫都是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3.2012年8月的奥运运会上,运动员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在机体调节机制的作用下,仍然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稳态。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补充纯净水进行调节 B .维持体温的稳定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来实现的 C .剧烈运动时,由于消耗大量能量,血糖含量有下降趋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pH 相对稳定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 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 .氨基酸、纤维素、CO 2、Na +C .胃蛋白酶、Ca 2+、脂肪、葡萄糖 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 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 保持不变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 ①酸碱平衡 ②Na +、K +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CO 2-O 2平衡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 A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 .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 .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 9.右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③为组织细胞,物质交换过程是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 2的浓度相反C .若③为胰岛B 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D .若③为肝细胞,饭后4 h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10.血细胞、淋巴管壁细胞及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 A .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 B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 C .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 D .血浆、组织液、组织液 1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分泌量上升,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D.血液中O 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12.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 2CO 3 / NaHCO 3是维持细胞外液pH 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 +、K 十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 +、K 十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13.某大学新生在军训长途行军时,好多同学脚底部都打了泡,泡破后,流出的淡黄色液体来源于( )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D 细胞外液 14、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 ①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②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③血糖含量过高 ④淋巴循环受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5.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A .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 .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 .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 .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16.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 +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 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曲线a 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 .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 .低Na +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 +浓度高于膜外D .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 +浓度高于膜内17.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大 C .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 .细胞膜内外K +、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 .最简单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组成C .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D .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19.右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 ( ) A .a B .b C .c D .d20.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 .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B .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C .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神经递质传递D .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21.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B .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C .大脑皮层V 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2.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 .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 、c 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 受刺激,C 会兴奋;如果A 、B 同时受刺激,C 不会兴奋,则A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⑤A 、B 一定是轴突,C 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
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 .b 两点,并刺激a .b 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23.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研究所取得的可能成果 ( ) ① 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 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 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4.某种止痛药不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最可能是 ( )A .突触前膜B .细胞体C .突触间隙D .树突25.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 . 语言中枢 B . 躯体感觉中枢 C . 躯体运动中枢 D . A 项、B 项和C 项26、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A 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27.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 +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28、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 .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 .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 .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 .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29.如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B .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 .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 .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30.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31.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 )A .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 .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 .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D .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恒温动物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32.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 .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 .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33.在草鱼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常给雌、雄亲鱼注射垂体研磨液,以促进亲鱼的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这一过程起生理作用的是 ( )A.胰岛素B.生长激素 C .抗利尿激素 D.促性腺激素 34.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 ( ) A 胰岛 B 甲状腺 C 肾上腺 D 性腺35.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生长激素36.摘除子宫的妇女()A不能排卵,第二性征正常B月经失调,第二性征不正常C正常排卵,第二性征正常D月经正常,第二性征正常37、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是糖蛋白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C.如果①是胰岛素,靶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38.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3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有机分子B.使靶细胞发生生理变化后自己被灭活C.是信息分子D.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40.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