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深度讲解)
高铁无砟轨道精调精测(深度讲解)
绝缘轮
4
小车硬件
车体部分可 以拆卸,便
于运输
藤蔓课堂
5
小车原理-轨距
轨距指两股钢轨表面以下16mm处内侧之 间的最小距离。轨检小车的横梁长度须事先严 格标定,则轨距可由横梁的固定长度加上轨距 传感器测量的可变长度而得到,进而进行实测 轨距与设计轨距的比较。
藤蔓课堂
6
小车原理-超高
由轨检小车上搭载的水平传感器测出横向倾角后,结合实 测轨距即可计算得出线路超高,进而进行实测超高与设计超高 的比较。在每次作业前,水平传感器必须校准 。
轨检小车前进方向:即推小车前进的方向是往大里 程还是小里程走。
藤蔓课堂
17
四、小车数据的意义
藤蔓课堂
18
藤蔓课堂
19
藤蔓课堂
20
小车数据偏差说明
实测高程比设计低0.0651米
红线,设计中线(垂直为虚线) 蓝线,设计中线(垂直为实线)
实测高程比设计 低0.0657米
设计超高
实测超高 同心圆,轨检小车双轮的一边 中线偏差,表示中线在设计中线左边0.157米
基线长480a 10 mm/150 m 基线长300 m
2 mm
—
2 mm
—
2 mm
—
2 mm
—
10 mm
—
10 mm
—
10 mm
—
10 mm
—
注: 1、表中a为轨枕/扣件间距; 2、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
摘录于《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藤蔓课堂
27
六、轨道调整量计算与调整原则
中线偏差
低轨高程偏差 超高偏差
中线基准:高轨到理论轨距的一半 高程参考基准:低轨
藤蔓课堂
21
小车数据偏差说明
具体偏差定义(以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 平面位置: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右侧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 轨面高程:实际位置位于设计位置上方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 超高(水平):外轨过超高(外轨实测位置大于设计位置)时,偏差值为正;调
1/1500
变化率
2 mm
弦长10 m
2 mm
弦长10 m
2 mm/8a
基线长48a
2 mm/5 m 基线长30 m
10 mm/240a
基线长480a 10 mm/150 m 基线长300 m
2 mm
弦长10 m
2 mm
弦长10 m
2 mm/8a
基线长48a
2 mm/5 m 基线长30 m
10 mm/240a
藤蔓课堂
8
小车原理-里程
全站仪实测出轨检小车上
棱镜中心的三维坐标后,将该
点投影到设计平曲线上,以投
影点的里程为轨检小车当前检
切线
定位置的里程。
投影点
法线
测量点
设计平曲线
藤蔓课堂
9
二、导向轨的定义
藤蔓课堂
10
导向轨定义
1)导向轨定义原则,面向大里程方向定义左右; 2)线路左转,导向轨定义取值为+1,线路右转, 导向轨定义取值为-1; 3)直线段,导向轨的取值参考下一段曲线的转 向,如线路左转,则导向轨取值为+1;
整量为负; 轨距:实测轨距大于设计轨距时,偏差值为正,调整量为负。
偏差值=实测-设计 调整量=设计-实测
藤蔓课堂
22
五、平顺性的计算原理
藤蔓课堂
23
短波平顺性
假定钢轨支承点的间距,或者说轨枕间距为0.625m,采用30m弦 线,按间距5m设置一对检测点,则支承点间距的8倍正好是两检 测点的间距5m。
藤蔓课堂
7
小车测量原理-平面及高程
使用全站仪实测得轨检小车上棱镜的三维坐标,然后结 合标定的轨检小车几何参数、小车的定向参数、水平传 感器所测横向倾角及实测轨距,即可换算出对应里程处 的实测平面位置和轨面高程,继而与该里程处的设计平 面位置和轨面高程进行比较,得到其偏差,用于指导轨 道调整
中线参考基准:高轨到理论轨距的一半
藤蔓课堂
25
10m 弦平顺性
正矢
藤蔓课堂
26
高速铁路轨道静态平顺度允许偏差
序号 1 2
项目 轨距 轨向
3
高低
4
水平
5 扭曲(基长3m)
6 与设计高程偏差
7 与设计中线偏差
无砟轨道
有砟轨道
允许偏差
检测方法
允许偏差
检测方法
±1 mm
相对于1435 mm ±1 mm 相对于1435 mm
1/1500
变化率
藤蔓课堂
11
调整软件导向轨的值
藤蔓课堂
12
导向轨的作用
轨道参考轨: • 曲线段:高程参考轨为低轨,平面参考
轨为高轨 • 直线段:与大里程方向曲线参考轨保持
一致
藤蔓课堂
13
各种线型的导向轨图
藤蔓课堂
14
三、小车正负方向定义
藤蔓课堂
15
小车方向与小车前进方向
藤蔓课堂
16
面对大里程分左右,轨检小车双轮部分在左手边就 是“正方向”,相反则为“负方向”;
轨道精调精测
藤蔓课堂
1
一、小车的构造与测量原理 二、导向轨的定义 三、小车正负方向定义 四、小车数据意义 五、平顺性的计算原理 六、轨道调整量计算与调整原则 七、小车测量作业流程
藤蔓课堂
2
一、小车的构造与测量原理
藤蔓课堂
3
小车硬件
leica圆棱镜
CF-19军用本
电台天线
轨距传感器 水平传感器
藤蔓课堂
1) 生成的报表中,导向轨为“-1”表示右 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左轨(高轨)为基 准,高程以右轨(低轨)为基准;导向 轨为“1”表示左转曲线,平面位置以右 轨(高轨)为基准,高程以左轨(低轨) 为基准。
藤蔓课堂
31
轨道调整原则
2)“先整体后局部”:可首先基于整体曲 线图,大致标出期望的线路走线或起伏 状态,先整体上分析区间调整量,再局 部精调;
h (h25设计-h33设计 )-(h25实测-h33实测 ) 2mm
藤蔓课堂
24
长波平顺性
假定钢轨支承点的间距,或者说轨枕间距为0.625m,采用300m弦线,按 间距150m设置一对检测点,则支承点间距的240倍正好是两检测点的间距 150m。
h (h25设计-h265设计)-(h25实测-h265实测) 10mm Nhomakorabea藤蔓课堂
28
轨道调整量计算
通过软件模拟调整,达到平顺性要求,得出调整量
藤蔓课堂
29
轨道调整原则
测量数据模拟调整前, 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 可靠性。调整原则: “先整体、后局部, 先轨向、后轨距,先 高低、后水平”,优 先保证参考轨的平顺 性,另外一股钢轨通 过轨距和水平控制。
藤蔓课堂
30
轨道调整原则
藤蔓课堂
32
轨道调整原则
3)“先轨向后轨距”,轨向的优化通过调 整高轨(基准轨)的平面位置来实现, 低轨的平面位置利用轨距及轨距变化率 来控制;
藤蔓课堂
33
轨道调整原则
4)“先高低后水平”,高低的优化通过 调整低轨(基准轨)的高程来实现,高 轨的高程利用超高和超高变化率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