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因而,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

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反之,则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疑”源于思,它是学习的开端,思维的引线,进步的向导。

思维活动始于发现问题。

它是对一些问题产生了渴望了解、或解决的需要后才开始的。

要是学生认识深入,就要启发学生多疑多问。

怎样让学生学会质疑呢?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能体现学习语文得“个性”特点,比如,可以从课题发问;从标点符号和词语的特别用法或句子作用以及特殊含义方面发问;从句子和课文内容本身前后有没有矛盾方面发问。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使他们明白多疑多问是好学深思的一种良好学习品质。

在预习中要让学生提出并讨论通过学习都还没懂的问题。

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问;凡是学生有可能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

学生有疑了,又怎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达到无疑呢?一是把握中心深入思考;二是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三是结合生活经
验和课外阅读的知识去解决。

凡是通过努力能自己解答的问题,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

由于学生理解力、知识面不同,他们质疑的层次也存在差异,质疑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质疑总的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

应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初步达到深刻性和理解性。

教学方式的不灵活,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教学效果也不好。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

学习是为获取功名谋得职业,还是为充实和发展自我?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中,由于”学而优则仕”的用人选择制度使得学生疯狂的追求考试成绩。

这种追求使学生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权威的崇拜。

因而唯书本是从,唯教师是从,不敢有不同见解和怀疑。

这种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变成了课堂的奴隶,思维逐步变得僵化,缺乏自主思维的习惯和独立人格,以致丧失了自我。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可以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话: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了。

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

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培养学生会提问是教育更新的关键,是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必需。

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达到懂,这是对理解的加深。

如在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学生提出“人们还是向着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的站着、站着,好象在等待周总理回来”这句话是含着人们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个问题问得深刻,让孩子们能透过这句话去感受文章的中心。

怀疑性是对课文内容的怀疑或否定,如学《青蛙的眼睛》一文时,学生提出“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得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中的迟钝用词不当。

因为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应是“看不见”而不应是很迟钝,这是课文内容的否定。

这种问题更进了一层。

发挥激励的作用,表扬让学生如沐春风,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忘表扬我的学生。

在指导学生朗读《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学生开始读得并不好,但我发现几个平时读书不好的学生读得很认真,于是我表扬他们读得很认真,并问他们能不能读得更好,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在我的语文书上,告诉他们老师要把这些朗读小能手的名字记下来,这样老师一拿语文书就会想起他们。

当学生再读时,我是耳目一新,学生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写在我的书上。

而学生的兴趣也大增,师生间自是其乐融融。

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也就水到渠成。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哪些肤浅的问题,切忌武断,更不能讥讽嘲笑,只要我们不断的给与鼓励,并循序渐进的诱导。

学生不但乐于发现问题,而且还会善于发现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你会看到他们在思维中闪耀的灿烂火花。

教师利用质疑问难,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学习和发现知识,开拓和创造新的知识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