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模式初探

构建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模式初探

构建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模式初探
发表时间:2018-09-03T09:33:45.6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10月作者:郑碧凤[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意义得以突出。

音乐艺术是人们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活动。

文章围绕“构建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郑碧凤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3625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意义得以突出。

音乐艺术是人们抒发个人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活动。

文章围绕“构建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模式”,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10-058-01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落实审美教学,关注学生智力的开发,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灵感的引导,能够让小学音乐课堂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地。

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落实审美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欣赏者要依靠自己的听觉欣赏与倾听。

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通过聆听去感知音乐作品之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关注个人教学行为的优化。

首先,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聆听音乐。

让小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耳朵去听音乐,用眼睛去发现音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音乐,才能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初步建立。

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音乐作品之美,建立起审美意识,丰富小学生的审美体验。

比如在讲解“音乐中的动物”这一课时,主要涉及到《咏鹅》、《小动物唱歌》、《口哨》、与《小毛驴爬山坡》、《快乐的小熊猫》等音乐作品。

这些音乐作品都与小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聆听这些音乐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每一首歌曲描述小动物形象的方式。

在多次聆听中,小学生能够意识到音乐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音乐如何表达情感,描述事物。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示范工作。

合理的示范,能够带领小学生亲近音乐,感受音乐。

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在课前做好功课,全面了解课堂教学内容,详细透彻地分析音乐作品,从而在课堂中准确无误地给学生演示音乐。

比如在讲解“我爱家乡,我爱祖国”这一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习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歌与其他音乐作品不同,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是音乐作品中最庄严、最有力量的存在。

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我国国歌的创作背景、创作人、每一句歌词的意义以及演唱的方式进行全面分析与学习。

在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在课堂中为学生做好示范,让学生在自己的示范中能够感受到国歌的民族意义。

二、落实审美教育模式,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
在利用审美教学模式构建小学英语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小学生的审美实践,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特点与审美个性去创造美,有助于小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

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就要让学生在音乐艺术殿堂中发扬自己的个性。

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去领悟、去创造,才能升华音乐学习内容。

带领小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尊重小学生的创造成果,引导小学生了解音乐创造的知识与方法,能够让审美教育的落实更加透彻。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将传统的舞蹈方式创新化。

利用跳舞鼓励小学生创造新的动作,新的动作组合。

在创新中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同时,将自己的审美理念融合到自己的创造中去。

除此之外,在学习《新年好》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旋律的限制,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旋律与《新年好》的歌词结合在一起,换一种方式去表达新年的祝福,培养学生创造兴趣。

三、落实审美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
在审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音符与旋律,去想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描述的情境,能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音乐作品,本身就是创作者情感意识的载体。

用音乐表达内心,是音乐作品存在的重要原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美,促进学生去想象,给学生锻炼审美想象能力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品位。

比如在讲解《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画面,并将其画面画出来。

这样的感性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有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又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去想象对应的画面,并与自己的同桌将这样的画面表达出来。

以表演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去表达音乐作品,有利于小学生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学生之后的音乐创作有积极影响。

小学生的想象力越强,思维越开阔,能够接受的音乐作品形式就越多。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利用审美教学模式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形象力、创造力、审美力。

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发挥小学音乐学科的特点,促进审美教育的落实,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更能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张波.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04)
[2]浅析动作表演对小学音乐课的作用[J]. 盛群. 音乐时空. 2016(06)
[3]小学音乐歌唱模块教学美育学生的功能与教法[J]. 严丽华. 现代交际. 2016(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