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角度看,苏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趋近却不趋同,细到造园时间、造园者身份、造园艺术、境界、空间布局等方面时自成一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美。
1造园时间从时间上来看苏州园林的造园时间整体上要早于扬州园林。
在阶段上看,苏州园林大都建于成熟前期,即我国历史上的宋代至清初时期(公元960——1736年)。
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水平。
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沧浪亭始建于五代吴越时期,北宋庆历年间,诗人苏舜钦购园整修成形;狮子林为至正二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所建;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后清嘉庆三年,广西右江兵备道刘恕扩建。
扬州园林处于成熟后期,此阶段相当于清王朝的中期和后期。
例如:扬州园林的代表作——瘦西湖,虽然隋唐以来便有人“择地构园”,但真正形成“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格局,还是在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后的“争地构园”;著名的个园为清代中叶盐商黄应泰所建的私家园林;何园则是清代光绪年间道台何芷///所建。
这一时期的园林继承了上代的传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烂熟”的情况,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
处在封建社会即将解体的末世,文人、士大夫普遍争名逐利,追求生活享乐。
传统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越来越淡薄,这点从扬州园林的娱乐、社交功能上升上可见一斑。
类别园名造园时间苏州园林沧浪亭北宋庆历,1045年网师园南宋,1174——1189年狮子林元至正二年,1342年拙政园明正德四年,1509年留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扬州园林个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何园清光绪年间2造园者身份江苏园林多为文人写意式园林。
明清时期,苏州科举入仕者居全国之最,文人为官,不得意的很多,苏州园林就是这些文人官场失意后,回归乡里,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营造园林作为市隐之所,以修身养性。
因此,明清时期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全城有大小园林共200余处,现尚保存完好的有十余处,作为苏州园林典型代表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耦园、沧朗亭、狮子林和退思园,就产生或定型于这段时期。
下面以沧浪亭和拙政园为例。
诗人苏舜钦北宋庆历年间丢官,流寓苏州,因喜爱盘门附近景色,购园整修,并筑一亭,借引屈原《渔夫》中“沧浪之水”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足”之意,取名“沧浪亭”。
王献臣曾经任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归隐,花了16年时间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宅旧址上建园,“灌园////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命园名为“拙政园”。
和苏州园林不同扬州园林的主人以富商为多,“造园时在保留江南园林淡薄、清况韵味的基础上,还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借鉴北方皇家园林雄伟恢弘和高贵富丽的风格,建筑追求高贵富丽,形成雅健的南北过度特色。
”③这些富商多为安徽徽州籍的儒商,他们除富有外,往往还捐一个空头官衔,以显耀其身份。
因此,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设计指导思想大致上是一致的,都带有文人风格。
所不同的是扬州园林的园主除享受“诗情画意”,标榜风雅外,还追求豪华,炫耀富有,并用园林作为招待宾客洽谈商务的交际场所,使扬州园林在总体面貌,建筑尺度,材料规格等方面都带有高级华丽的格调。
如爱在园林建筑中多用楼层;木材喜选用楠木、紫檀、红木等;楼层铺设方砖;墙面做工格外精细等等。
类别园名造园者姓名造园者身份苏州园林沧浪亭苏舜钦北宋诗人拙政园王献臣御使狮子林天如禅师僧人留园徐泰太仆寺少卿环秀山庄蒋楫乾隆刑部员外郎耦园陆锦致雍正保宁知府网师园史正志南宋侍郎扬州园林瘦西湖众多徽商个园黄应泰两淮盐总何园何芷光绪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驻法会使3造园艺术江苏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创作方法以写意为主,十分注意园林的人工因素与自然诸要素的和谐统一。
苏州古典园林和扬州古典园林都非常注重顺应自然,在叠山、理水、树木花卉的布置以及建筑经营中无不体现这种思想。
造园家们还采用以小托大,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将整个园林布置的极具诗情画意,力图表现文人写意园林的风格。
苏州园林追求淡薄隐逸的境界,整个园林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注重文化和艺术的统一,因此苏州园林的“书卷气”和“雅逸”的艺术格调极浓。
相比而言,扬州园林则是文人园林风格的变体,园主儒商合一,附庸风雅而效法士流园林,或者本人文化不高而聘文人为他们筹划经营,从而在市民园林的基调上著以或多或少的文人的色彩。
因此,扬州园林南北风格兼具,雄伟与秀美并收,构思精巧,讲究人文与自然的巧妙结合,造园艺术独树一帜。
陈从周在《说园(五)》中极好地概括了两者的优点:“余尝谓苏州建筑及园林,风格在于柔和,吴语所谓‘糯’,扬州建筑与园林风格则多雅健……”。
3.1叠山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中假山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选材用料和堆叠手法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苏州当地盛产太湖石,园林中的假山石料多用太湖石(其中以太湖洞庭西山产者最佳)。
扬州地处冲积平原,缺少石材,园主多利用贩盐船回载造园所需的名贵假山石材,如大理石、太湖石、高资石、斧劈石、灵璧石、宣石等,品种较之苏州园林要齐全的多。
苏州园林由于采运石料较方便,故园中假山所用单体石料较大。
如:留园三峰中的“冠云峰”,高6.5米,重约5吨。
这样巨大的石料在扬州园林中则极为罕见。
因为其石料运自外地,运输十分不便,故扬州园林中石料较小。
苏州园林以石假山为主。
如:狮子林、留园、环秀山庄中的假山都是以全湖石堆叠而成。
扬州园林因缺乏石料,多采用“石包土”的堆叠手法,峰峦多用小石包镶。
叠山时根据石形、石色、石纹、石理、石性等凑合成整体,但时间一长,叠石易脱落,山形易损坏,所以扬州园林中一些极佳的作品,未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3.2理水江苏园林的水型有水池、溪涧、潭、泉、滩等。
其中以水池最为常见。
苏州古典园林面积一般不是很大,常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形状多取自由不规则式,沿其周围设置建筑,籍以形成向心、内聚的格局,这种格局使人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到开朗而宁静。
稍大一点的园林,像留园使水池稍偏一侧,腾出一块面积堆山叠石,广种花木,以形成山环水抱的格局。
苏州园林中的水面虽小,却因水而秀,使园中多了潋滟的水光与粼粼的碧波。
每当“风起时,吹皱一池春水”,荡漾的细波使水面静中生动,别有一番风情。
平静的水面还能到映出天上的云彩与地上的景物。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④虚实相生的天光云影,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拙政园水景堪称一绝,采用了“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方法,在水面上利用挖池泥土堆了两座岛山,作为前后水面的分隔,各式建筑均依水而置。
荷风四面亭前的五典小桥玲珑剔透,使水面向西一直流渗出去,呈现弥漫之势。
水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小沧浪水院,小飞虹廊桥与左右两条贴水游廊,构成了完整而又开敞的流通水院。
静水中略点几块小石,岸边石矶上灌木葱葱,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画面。
整个静水佳景采用了分散手法:让水体向四角延伸,化整为零,从而丰富了水面的形态,扩展了水体的层次,使之更显得纵深很大、层次丰富、景观深远。
扬州古典园林中的水池似少变化,不若苏州古典园林那样尽情发挥水的弥漫之意,具有南方园林向北方园林过度的特征。
相比而言,扬州园林水体较大,一些园林还采用了北方园林中常用的聚集手法:集中用水,使水面成为园林的主要景观。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⑤瘦西湖就是一个典型,整个湖面碧波一片,环望亭台楼阁,出没波间,极富云水情趣,相比苏州园林水面的清秀显现出一种雄秀。
类别园名水面面积苏州园林沧浪亭约1亩拙政园约30亩狮子林约3亩留园约5亩环秀山庄约半亩耦园约半亩网师园不足1亩扬州园林瘦西湖百余亩个园约8亩何园约9亩3.3建筑江苏古典园林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帝王园林不同,绝大多数是南方风格的私家园林。
由于园林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不同,园主的身份不同,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苏州园林是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园林布局灵活,朴素典雅,建筑物显示出轻巧纤细、虚幻空灵的风格。
相比扬州园林建筑体形则往往较大,屋角起翘比苏州园林厚重粗挺,屋内陈设也是扬州当地的“雅健”风格,呈现出江南园林向北方园林过度的性质,独具一番风格。
苏州园林中厅堂规模一般小于扬州园林,室内空间也不如后者宽敞,装修,梁架用料等也不如扬州园林复杂、华丽。
苏州园林的园主多为失意文人,追求意境美,园林一般用作园主市隐的居住之所。
扬州园林的园主多为富商,园林不光用做居住,还用做商业会客、洽事、礼仪等活动,加上其为显示富有,不惜用名贵木料,装修亦十分豪华,楼阁比苏州园林高大。
类别园名楼名楼体扬州园林个园壶天自春楼七间二层楼,歇山顶何园蝴蝶厅两层七楹楼,歇山顶,雕刻字画极其精美苏州园林拙政园远香堂四开间,一层歇山顶留园明瑟楼半楼形式,面阔仅一间环秀山庄有谷堂三开间,一层悬山顶以桥为例,苏州园林中桥的尺度一般较小,往往取简洁的造型,桥身矮,让人接近水面,便于观鱼赏荷,产生凌波漫步之感,同时人的视点降低,也可以使水面比实际更为开阔,典型的如拙政园中的小飞虹。
扬州园林的桥显得复杂精致得多。
瘦西湖上的五亭桥就是典型的例子,为扬州两淮盐运使高恒,为了迎接乾隆皇帝二次南巡,以邀圣赏,特雇请巧匠设计,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而建。
28根大红圆柱支撑着五个亭子,亭亭相通,大亭端坐中央,小亭对称相围。
亭顶黄瓦青脊,金碧交辉;飞檐下雕梁画栋,彩绘典丽;周围石栏的柱端皆作狮形,雕凿精巧。
桥基为大青石砌成,桥身为拱券形,桥身下有15个券洞,大洞有3个,可供画舫通行。
每当浩月当空之际,各洞衔月,银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可与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媲美。
江苏园林建筑的用色,总体上崇尚淡雅朴素忌浓艳绚烂。
但随园林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的不同,亦有一定的差异。
苏州园林多柔和淡雅。
扬州园林则显雅健,呈现南向北过度的趋势。
苏州园林中建多采用冷色,屋面时常为灰色或素色,梁枋柱头用栗色,挂落用绿色,配以灰白色粉墙,都是一些冷色调,对比强烈又协调,既与近旁传统民居色调相谐,又与江南多见的灰白天色谐和。
灰白的江南天色,秀茂的花木,玲珑的山石,柔媚的流水,形成良好的过度,配合调和,给人以淡雅幽静的感觉。
这种粉墙黛瓦的景色曾令无数人心醉:“这种素白的院墙延伸开去,为深沉的山石与苍郁的林木铺设下洁净无比的背景,在山石林木所交结的空隙中闪动着点点片片的空白。
特别是在多雨的江南,迷蒙的细雨中,粉墙的白色已经收敛住它的光芒,几乎溶化消失入银灰色的天空。
这时整座园林犹如袒露在浩无边际的大地上,使院墙实体所构筑的空间边界一化而为飘渺的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