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贵州财经大学MBA中心 2011春季班刘成江摘要:在整个鲜活农产品供销环节中,从菜地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往往加价25%;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加价超过50%,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造成菜价上涨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的力量,也有非市场的力量。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城市流通;直营店一、鲜活农产品发展现状鲜活农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数量大等特点,由于其产品一般含水量高、保鲜期限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它的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等环节要求有更高的技术,也需承受较大风险。
鲜活农产品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新鲜的蔬菜、禽类和奶制品等。
鲜活农产品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关系着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
蔬菜产业是属于鲜活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努力开拓市场,积极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使蔬菜产业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对鲜活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如下表1-1所示:表1-1 抽样城镇居民人均对鲜活农产品消费量数据统计年份猪肉(公斤)牛、羊肉(公斤)禽类(公斤)蛋类(公斤)水产品类(元鲜菜(公斤)奶类及奶制品(元)2005 26.52 1.65 9.66 5.23 49.87 92.10 86.59 2006 25.51 1.63 7.80 5.16 53.51 87.99 107.11 2007 24.80 1.95 7.33 5.14 59.21 94.62 118.30 2008 24.80 1.72 7.24 5.21 66.49 102.58 118.35 2009 26.41 1.71 7.66 5.09 74.64 98.69 133.15 2010 27.11 1.82 7.38 5.43 79.34 99.12 145.76 2011 27.86 1.89 7.67 5.61 83.66 89.44 147.56 2012 26.56 1.94 7.89 5.32 87.96 97.63 150.892013 26.96 1.93 7.91 5.67 89.45 93.67 151.76从表3-2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对于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鲜活农产品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城镇居民的购买量。
以蔬菜为例,2009年城镇居民数为1135.22万人,蔬菜供应量为1071.81万吨,人均消费量为98.69公斤。
由此说明,鲜活农产品能够自给自足,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
二、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商贩在收集鲜活农产品信息时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些费用势必会分摊到鲜活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上。
农贸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马路农贸市场大量存在马路农贸市场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具有市场体量大,占道里数长,涉及人口多,影响面积广的特点。
其在存在过程中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占道经营、秩序混乱、影响市容、管理无序、卫生极差、交通堵塞隐患等等。
由于马路市场是由小商贩自发形成的,所以,他们无需缴纳市场管理费用。
也就是说,与正规的农贸市场相比较,马路市场上的小商贩可以减少市场管理费用的支出。
但是,经调查发现,马路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价格与正规鲜活农产品零售市场相比较,其价格相对较高。
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调查后归结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其管理无序造成的。
由于缺乏管理,价格也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所以,商贩可以随意定价。
消费者之所以会在马路市场中购买鲜活农产品,就是因为其便利性。
商贩们利用消费者这一心理,随意定价,这就是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
(二)零售市场缺乏价格规范大部分的零售市场缺乏管理,没有制定相关的价格管理机制,对零售价格的规范性较低。
在零售市场中,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容易形成价格欺诈,出现霸市的现象。
调查发现,在零售市场中我们很难发现价格公示标志,这就为零售价格的规范和制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由于缺乏价格信息的支持,商贩就可以随意制定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这就出现了前文中提到的价格欺诈和霸市的现象。
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较批发市场的价格较高,在部分市场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市场上出现了霸市的现象。
(三)政府对市场的约束力较低由于大部分的农贸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所以政府想要对其进行规范性整改的难度较大。
其主要表现为,不规范的小商贩整顿后没有几天就又出现了。
这就为市场的整顿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鲜活农产品流通存在的问题(一)批零价格差距大上文中提到,我们对某市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及超市等地进行了调查,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进行了对比。
结论如下表2-1所示:表2-1 抽样鲜活农产品在不同市场的价格鲜活农产品名称价格(元)一级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市场居民小区摊点市区菜市场大型超市土豆0.55 1 2 1.5 1.1白菜0.4 1.5 2 1 1.25莲花白0.2 1 1.5 1.2 0.95芹菜0.5 2 3 2 2.1香葱 2 3 5 3 4.5韭菜 1.5 2.5 3.5 2.5 3.3西红柿 1.5 2.5 3 2.5 1.45蒜苔 3.1 4 5 4 5.2白萝卜0.3 0.8 1.5 1 1从上表中很容易的看出,批发市场中鲜活农产品的价格和零售市场的价格是有很大差距的。
以芹菜为例,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芹菜的价格为一级市场的价格的4倍;再以白萝卜为例,我们看到二级市场中白萝的价格是一级市场的2.6倍。
(二)流通成本高批发市场的商贩业主要以城市周边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为主,鲜活农产品产地多以周边城市为主,批发商经营的种类单一,大部分批发商只经营一种鲜活农产品。
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不得不绕远或铤而走险的运输。
在这一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费用又会升高。
而且,如果鲜活农产品的运输车辆绕远,会造成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加大,这样就有间接地增加了鲜活农产品零售时的价格。
管制的路线较多,使得运输车辆可以选择的线路较少,这样还造成了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的不统一,使得各个地区之间的鲜活农产品价格差异增大。
(三)鲜活农产品保鲜效果差大部分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是采用向鲜活农产品加注水的方式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这样虽然能使得鲜活农产品在短时间内进行保鲜,但是如果鲜活农产品滞销,就会造成大量鲜活农产品的腐烂。
还有些批发商为了使得其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鲜,对鲜活农产品上喷上大量的水。
这样不仅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速度,当零售商批发鲜活农产品时,还会增加鲜活农产品的重量,造成鲜活农产品的缺斤短两,这样就会使得鲜活农产品的平均成本升高。
少部分的商家对鲜活农产品使用硫酸水。
硫酸水可以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氧化,减缓鲜活农产品腐烂的速度。
但是,与使用雪水和普通使用水相比,其成本较高,而且使用硫酸水保持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对消费者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极少数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商会对其鲜活农产品采用真空包装。
真空包装可以是鲜活农产品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而且真空包装的鲜活农产品安全系数高,比较干净,不会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产生。
但是,与前三种鲜活农产品保鲜方式相比,真空包装的成本最高。
所以,鲜活农产品批发商对自己的鲜活农产品一般是不会采用该种保鲜的方式的。
在批发市场中,仅有极少数的比较少见的鲜活农产品采用该种保鲜方式,所以这几种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鲜活农产品的保鲜一般是采用的加水保鲜的方式。
前文中提到,加水可以使鲜活农产品看起来十分的新鲜,但是这也会加快鲜活农产品的腐烂的速度。
所以,在零售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十分大。
部分易腐烂的鲜活农产品甚至会达到50%的损耗率。
零售商必然要将鲜活农产品损耗部分所造成的损失加诸到已卖出的鲜活农产品中,这也就使得鲜活农产品的价格有了很大的升高。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超市都会采用真空保鲜鲜活农产品的方法,但是,由该种保存方式所保险的鲜活农产品价位相对较高。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真空包装的费用太高,使得这部分费用不得不转嫁到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中。
四、小结综上所述,现今鲜活农产品批发到零售过程中情况是十分复杂的。
零售市场鲜活农产品的价格与批发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价格相比较价格差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差距甚至可以达到六倍或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过程中,价格的增速是十分惊人的。
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市场管理混乱。
很多的市场并没有采用价格公示制度,这就使得市场中容易出现霸市等的现象,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而且部分市场中的管理费用的收取也十分的混乱,管理费用的胡乱收取使得零售商不得不将这一部分支出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这也是造成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飙高的原因之一。
由于道路的管制等的原因使得鲜活农产品在流通中成本彪高。
这是鲜活农产品零售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要想使得鲜活农产品的零售价格降低,就要设法减少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参考文献:[1]张巧云.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研究-以北京市为例[M].[2]李忠旭.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制度变迁—关于农产品市场改建成超市的问题探讨.农村经济[J].[3]扈立家、李天来.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研究.长江鲜活农产品[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