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课件(1)
公平原则:
主要是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 不同社会价值观有不同的标准 在第八讲《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中
做进一步论述。 公平的衡量标准: 劳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劳伦兹曲线 (Lorenz Curve )
社会总财富 百分比
y
100% 80% 60%
E
40%
20%
A
B
F x
家庭百分比
O
20% 40% 60% 80% 100%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实体为研究对象,说明 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 置优化问题。 公共经济学把政府本身看成是一个单个的经济 实体,对其公共经济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政府 本身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政府的价格即是税收水平。微观经济学中的个 量分析、需求供给理论、成本收益分析、边际 效应理论、均衡理论,均在公共经济学中得到 应用。
《中国预算体制重构——理论分析与制度设计》
丛树海 主编
王东京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与官员谈经济学名著》
赵建军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年1月第1版
《公共部门经济学前沿问题》
彼得· M · 杰克逊 主编 郭庆旺 刘立群 杨越 译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
共同利益 公平分配 社会福利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 和伦理学
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 政府经济行为是一个政治过程(公共选
择和公共产品) 政府经济行为的伦理标准 政府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公共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前公共部门垄断一切,控制
所有社会资源;对社会财富拥有绝对支 配权;公共部门是国民经济主体。 1979年以后的双轨制 1994年以后的政府职能转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需要借鉴西 方公共经济学。
第二讲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的配置和定义 二、竞争机制与市场失灵 三、行政干预与政府失灵
资源稀缺是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 政府如何促进社会资源配置优化是公共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
本讲内容线索:
狭义资源最优配置
资源稀缺—资源最优配置 广义资源最优配置 资源配置方式:习惯、
命令、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失灵——政府的介入——政府失灵——
福利边界与帕累托最优
B的福利
W′
.C
.E D ′. D
A的福利 O W
W′W为福利边界,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水平和现有
资源配置方式下,A、B两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福 利水平社会曲线。
C点是超越了福利边界,即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不可能达到的福利水平。
D点是低效率福利水平,即低于现有经济技术水平
广义资源最优配置三项内容:
(即评价社会经济活动的三条基本原则)
Efficiency Fair Stable
效率 公平 稳定
市场机制 社会价值判断 经济的正常运行
效率的衡量标准:帕累托最优 (Pareto Efficiency)
帕累托(Pareto)是20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
首先提出了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经济运行)已经达到这样 一种状态,要使一部分人处境改变必须以另一部分人 的处境恶化为条件。 相关概念: 帕累托更优(Pareto Superior)指资源配置改变后, ①至少有一个人的处境变好;②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指为达到更优而进 行的改进。
教学安排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公共经济学导论 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国家预算 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 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 地方公共经济
劳动 土地 资本品 供给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
$生产成本 企业 工资、租金等等
要素市场 价格—— 工资、租金、 利息
劳动 土地 资本品 需求
完全竞争的市场的基本特征:
①人数众多的小规模卖者和买者; ②产品是同质的; ③生产要素的充分流动(自由进入和退出); ④完全的信息与知识; ⑤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⑥经济利益的可分性和所有权的确定性; ⑦私人占有; ⑧无论生产与消费都没有外部经济; ⑨不存在规模经济。
三根支柱:
公共收入:
公共支出:
税收、行政性收费、罚款、借贷等
收入再分配:
政府采购、转移性收支
税制、社会保障体系
四大特征之一:宏观性
公共经济引导全社会资源配置优化 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涉及 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与发展(政策取
向可支配个人所得)
四大特征之二:实用性
公务员队伍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的需要
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科学。 什么叫政府-何谓政府经济行为- 研究范围、角度和方法
国民收入决定一般理论: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政府的定义:
国民经济中唯一通过政治程序建立的在特定区域内行 使立法、司法和行政权的实体。政府除对辖区内居民负 有政治责任外,还参与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从事非 市场性财富分配。 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 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 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 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方法:
①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②实证研究: 发生了什么 (通过量化分析来验证命题和假设) ③规范研究: 应该怎么办 (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体现)
三部门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企业 居民
政府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 改革开放
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 公共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
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二:MSR=MSC
MSR(Marginal
Social Revenue) 社会边际收益,指人们从某一产品的消 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MSC(Marginal Social Cost) 社会边际成本,指人们为某产品每新增 加一单位所消耗的成本。 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范围:
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后果及影响; ③政府经济政策的评估; ④政治程序的经济效应; ⑤政府政策取向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体制和政策)。
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角度:
①财政收支; ②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优化的影响; ③公共经济部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市场:
市场
配置 三种 形式
由价格竞争来决定生产、分配和消费
消费者的选票(货币)决定生产什么 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决定如何生产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等的提供者决定为谁生产
二、市场配置与市场失灵
价格机制通过市场的作用
需求 供给
鞋子 住房 茶叶
产品市场价格
鞋子 住房 茶叶
$消费者的投票 家庭 要素的所有者
第一讲 公共经济学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三、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
一、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两条基本原理——公共选择和公共产品 三根支柱——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和
收入再分配 四大特征——宏观性、实用性、多样性 和可探讨性
四大特征之三:多样性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 宏观经济学 政治学 微观经济学 社会学 福利经济学 伦理学
四大特征之四:可探讨性
思考题:
法律制度是不是公共产品? 民主有无缺陷及如何克服? 什么叫第三部门?
二、公共经济学的定义、研究 对象和研究方法
Public Sector——公共部门(政府及其附属 物) Private Sector——私人部门(企业和居民) Public Sector Economics 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由国民收入理论、就业与通
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 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5个方 面组成。 经济发展的关键: 微观层次—价格机制 宏观层次—政府调节 政府三大经济职能:配置、稳定、分配
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在增加国家财富基础上增进社会福利,即 个人如何从全社会财富的增长中获得更多的满 足。
所能提供的福利水平。
E点是W′W中的任何一点,可移动,每一点均是现
有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下的福利水平。
效率实现的条件之一:TSR>0>TSC
TSR(Total
Social Revenue) 社会总收益,指人们从某一产品所获得 的总的满足程度。 TSC(Total Social Cost) 社会总成本,指人们为生产某一产品所 消耗的社会成本总和。 TSR必须是非负;TSR力求最大化。
政府经济行为之一:非市场性社会生产活动
政府为满足居民的公共消费需要,通过向社会成员 征税或强制转移财富的办法来筹措资金,以不盈利 为目的,从事生产和提供诸如国防、治安、教育、 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经济行为之二:非市场性社会财富分配
为了保证辖区内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平与公正, 维护社会稳定,采取税收制度和其他强制性 手段对社会成员的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教
材
《公共经济学》
樊勇明、杜莉 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参考书目
《公共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