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纤维鉴别word版

纺织纤维鉴别word版

纺织纤维的鉴别一、目的要求根据纺织纤维的外观形态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将各种未知纤维鉴别出来。

要求掌握常见的鉴别纺织纤维的方法,能够制定鉴别方案,做到简便、快速、准确地将未知纤维鉴别出来。

二、纺织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动物纤维:毛、丝。

植物纤维:棉、麻。

矿物纤维2、化学纤维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普通粘胶、醋酯、竹纤维、Tencel、Model。

再生蛋白质纤维:酪素纤维、花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牛奶纤维。

特种有机化合物纤维:甲壳素纤维。

无机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

2)合成纤维:氨、涤、锦、丙、腈、氯、维纶。

三、实验仪器、材料及试样1、材料:试管、酒精灯、98%浓硫酸、浓盐酸、甲酸、二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碘-碘化钾液等。

2、仪器:生物显微镜、哈氏切片器等。

3、试样:未知的常规纤维:棉、毛、蚕丝、麻、粘胶、涤纶、锦纶、腈纶、维伦、氯纶、丙纶等四、碘-碘化钾溶液的制备将20g碘溶解于100ml的碘化钾饱和溶液中。

五、鉴别纤维的步骤1、初步确定大类:利用手感目测法、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对纤维进行初步判断、估计,将纤维初步分成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两大类。

2、具体区分出品种:利用药品着色法、溶解法或显微镜观察法等具体区分品种3、验证:用前面所没有应用过的方法或药品对纤维品种进一步验证,保证准确性。

以上三步骤需将各种鉴别方法结合运用,综合分析。

遵循原则:由简单方法入手粗略估计,再到复杂方法具体区分,最后用其他方法验证,力求简便、快速、准确。

六、常见的鉴别纤维的方法1、手感目测法:通过综合的感官印象对纤维种类进行初步判断和估计。

鉴别依据:纤维手感;长度、细度及其整齐度;强力;光泽;含杂情况;卷曲形态等等。

2、燃烧法:(1)鉴别依据:纤维化学组成不同其燃烧特征也不同,从而粗略地区分纤维。

(2)燃烧特征的观察:接近火焰、在火焰中、离开火焰、气味、灰烬。

常见纤维燃烧特征见表1。

(3)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用镊子(切忌用手)夹取少量纤维,在酒精灯上燃烧,仔细观察燃烧特征。

该法适用于单一纯品种纤维或制品。

混纺或交织产品只能粗略判断有否某类纤维。

经过防燃等处理过的纤维或制品燃烧特征会有所改变。

表1 纤维燃烧特征表3、显微镜观察法利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特征,来判断纤维类型。

纤维横截面观察,须用哈氏切片器先行制作横截面切片。

观察时注意抓住各纤维特殊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该方法对天然纤维的鉴别特别有效,化学纤维除粘胶、维纶纤维和几种新型纤维以外只能将纤维初步分大类。

常见纤维纵向和横截面形态特征见表2表2 纤维纵、横向形态特征4、药品着色法利用各种纤维其化学组成不同在相同着色剂下呈现不同的着色性能来鉴别纤维品种。

取少量纤维置于表面皿中,滴入着色剂,试样浸没0.5-1分钟后,取出充分洗涤,观察着色情况。

对照着色性能表,判别纤维种类。

该法适用于未染色或未着色的纯品种纤维或制品。

各种纤维着色性能见表3表3 纤维着色性能表5、化学溶解法利用各种纤维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来鉴别纤维。

取少量纤维,置于试管中,根据前面鉴别步骤的初步印象有针对性地选择特征溶剂,观察溶解性能,对照溶解性能表,判别纤维种类操作注意事项:(1)注意溶液浓度和溶解温度控制(2)试管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人。

(3)残液妥善处理各种纤维溶解性能见溶解性能表4表4 溶解性能表S-溶解 SS-微溶 P-部分溶解 I-不溶解6、其他方法熔点法、比重法、双折射法、红外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等。

七、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写出具体的鉴别方案和步骤,鉴别方法要求简便、快速显微镜认识纤维纺织纤维品种很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主要有棉、麻、丝、毛等,化学纤维又分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类。

纺织纤维品种众多,性状各异,认识纤维是更好地使用纤维和鉴别纤维的基础。

本实验通过使用普通生物显微镜来观察、认识各种常用的纤维。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掌握普通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纤维,熟记常用纤维的纵横向形态特征。

二.仪器设备、材料XS-212-103型普通生物显微镜,纤维横截面切片标本,各种纤维,载玻片,盖玻片,水等。

三.显微镜的结构与调节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1)打开电源开关,将光源强度调至适中。

(2)将低倍物镜旋至镜筒中心线,需观察的试样放在载物台上,并调节移动装置,使试样移至光路中心。

(3)将载物台升至最高,但不触及物镜镜头。

(4)使用粗调装置缓慢下降载物台,调焦,直至找到物像。

(5)将高倍物镜旋至镜筒中心线,使用微调装置调焦,使试样清晰。

四.实验步骤1.将纤维横截面切片标本放至显微镜载物台上,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截面形态。

2.制作纤维的纵向标本。

方法为:将纤维整理整齐,从中抽取数10根放在载玻片上,覆上盖玻片,并在盖玻片对角各滴一滴水,使其渗透到纤维间,以增加视野清晰度。

3.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纵面形态。

4.绘出纤维的横截面、纵向形态特征图。

五.实验操作要点1.试样放在载物台上,缓慢下降载物台找物像。

2.在低倍物镜下,使用粗调装置调焦。

3.换上高倍物镜后,只能用微调装置。

纱线捻度测定加捻是纺纱工艺过程得以进行的必要工序。

短纤维通过加捻才能制成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纱线;长丝为了提高单丝间的紧密度,便于加工和改善织物性能,往往也需要加捻。

加捻是使平行伸直的纤维须条的两个截面产生相对回转,两个截面的相对回转数叫捻回数。

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叫捻度,我国棉型纱线采用特数制捻度,即单位长度为10cm内的捻回数。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捻系数来表示纱线的加捻程度。

纱线的加捻方向有Z捻和S捻,单纱多为Z捻,双股线的捻向多为ZS,即两根Z捻单纱以S 捻向合股而成。

纱线捻缩是指纱线因加捻而缩短或伸长的长度。

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掌握Y331L型捻度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使用捻度机测定纱线的捻度和捻缩。

二.仪器设备、材料Y331L型捻度机,纱线,挑针等三.纱线捻度的测定方法及原理捻度的测定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退捻法和退捻加捻法。

直接退捻法的测试原理为:在一定张力下,夹住已知长度纱线的两端,一端固定,另一端按退捻方向绕轴向回转,直至股线中的单纱或单纱、复丝中的单纤维完全平行为止,退去的捻回数即为该纱线试样长度内的捻回数。

退捻加捻法的测试原理为:在一定张力下,夹住已知长度纱线的两端,一端固定,另一端按退捻方向绕轴向回转,测量经退捻和反向加捻后回复到起始长度时的捻回数,该捻回数即为纱线试样长度内的捻回数的两倍。

直接退捻法适用于股线捻度的测定,退捻加捻法适用于单纱捻度的测定。

四.捻度机的构造及实验步骤1.捻度机的构造2.实验步骤(1)固定两纱夹间距离为25cm。

(2)据纱线特数给纱线加上一定的预加张力。

直接退捻法的预加张力为0.25cN/tex,退捻加捻法的预加张力为1.8tex—1.4 cN/tex。

(3)退捻加捻法允许伸长限位为4mm。

(4)选择调整试验方法、退捻方向,预置捻回数,输入纱线特数,试验次数等。

(5)引纱,将纱线夹入左、右纱夹,放开定针片,并使读数指针调至0位后,割去纱尾。

(6)按“试验”键后按“启动”键。

退捻加捻法测试时,待仪器自停可得纱线捻度;直接退捻法测试时,退捻至预置捻回数时,右纱夹停止回转,将挑针插入纱线左端两根纱线之间,从左到右将股线挑开,并转动手柄退掉剩余捻回,按“处理”键,即可得到股线捻度。

(7)直接退捻法测试时,需读取退捻后的伸长读数以计算捻缩率。

五、结果计算平均捻度、捻系数、捻缩率织物结构分析实验织物结构要素包括纤维品种、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结构、织物正反面、经纬向判别、织物密度紧度、织物厚度、单位面积质量等。

一、织物中纤维品种分析(见纺织纤维鉴别)二、织物正反面判别1、原理:一般根据织物的外观效应加以判别2、判别方法(1)大多织物正面的花纹、色泽均比反面清晰美观(2)观察织物的布边,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3)具有条格等外观的织物正面花纹清晰悦目(4)凸条或凹凸织物,正面紧密而细腻,具有条状或图案凸纹,而反面较粗糙,有较长的浮长线。

(5)起毛织物单面起毛织物,起毛绒一面为织物正面双面起毛绒织物,绒毛光洁、整齐的一面为正面(6)双层、多层及多重织物,一般正面具有较大的密度或正面原料较佳。

(7)纱罗织物,纹路清晰,绞经突出的一面为正面(8)毛巾织物,以毛圈密度大的一面为正面三、织物经纬向判别机织物由经、纬向两个系统纱线交织而成,判别经纬向是其他结构分析项目的先决条件。

判别方法1、观察布边,与布边平行的方向为经纱,与布边垂直的方向为纬纱2、含有浆料的是经纱,不含浆料的是纬纱3、一般织物密度大的一方为经纱,密度小的一方为纬纱4、筘痕明显的织物,筘痕方向为经向5、织物中若纱线的一组是股线,而另一组是单纱时,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6、若织物中两个方向的单纱成纱的捻向不同时,一般Z捻的为经向,S捻纱为纬向7、若织物中纱的捻度不同时,一般捻度大的为经,小的为纬8、若织物的经纬纱特数、捻向、捻度差异都不大,则纱线条干均匀,光泽较好的为经纱9、毛巾类织物,其起毛圈的纱线为经纱,不起圈者为纬纱10、条子织物其条子方向通常是经纱11、若织物有一个系统的纱线具有多种不同特数时,这个方向即为经向12、纱罗织物,有扭绞的纱线为经纱(绞经),无扭绞的为纬纱13、在不同原料交织中,一般棉毛或棉麻交织的织物,棉为经纱;毛丝交织中,丝为经纱;毛丝棉交织中则丝、棉为经纱;天然长丝与绢丝交织物中,天然长丝为经纱;天然丝与人造丝交织物中,则天然丝为经纱。

四、织物组织判别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称为组织。

织物组织包括原组织(平纹、斜纹、缎纹)、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

原理:根据经纱沿纬向顺序浮起和下沉的规律来进行判断。

方法:对于较简单的组织,可直接于放大镜或密度镜下观察经纬纱沉浮规律对于较复杂的组织,可采用拆纱法,同时在意匠纸的方格内描绘出经纬纱沉浮规律五、织物密度测定和紧度计算1、基本概念:机织物密度是指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分为经密和纬密经密:沿织物纬向单位长度内的经纱根数,根/10cm纬密:沿织物经向单位长度内的纬纱根数,根/10cm经纬密大小只能反映相同直径纱线制成的织物的紧密程度,纱线直径不同的织物,比较其紧密程度只能用紧度表示。

紧度:又称覆盖系数,是指纱线在织物上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

紧度分为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

是可以用纱线细度和密度求得的相对指标,可用于比较不同细度纱线构成的织物的紧密程度。

算式如下:经向紧度 E T=d T M T ×100%纬向紧度 E W=d W M W×100%总紧度 E= E T+ E W -E T E W×100 %式中:d T、d W分别为经、纬纱直径(mm);M T、M W分别为经、纬纱密度(根/10cm)E>100%说明织物中纱线有重叠E<100%说明织物中有空隙2、织物密度的测定方法密度的测定方法有: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织物分解点数法、间接推算法等移动式织物密度镜法:(1)往复移动式织物密度镜介绍:放大镜(10×,20×各一),5 cm(2英寸)直尺,有机玻璃指针片,螺杆(2)测量位置的规定:距布的头尾不少于5m,纬密必须在每匹经向不同的5个位置测量;经密必须在每匹全幅上同一纬向不同的位置检验5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