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专业:会计学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背景这些年来,国内外著名上市公司陆陆续续地被曝出存在严重的财务丑闻、证券欺诈的问题,这无疑是个投资者带来沉重地打击。

他们不仅对证券交易市场失去信息,也对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产生怀疑。

因此,企业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问题,成为了一时间社会各方热议的话题。

企业内部控制不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成败,同时还关系到投资者是否可以获取合法利益以及政府对证券业监管是否合理等诸多问题。

美国,为了挽救上市公司的信誉,肃清证券市场上的不正之分,还投资者一个透明、公开地证券交易市场,不得不于2002年,颁布了文明世界的《萨班斯》法案。

该法案的诞生标志着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走向了又一个高峰。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重要政府监督部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向美国学习,规范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问题。

2006年,上海市证券交易、深圳市证券交易所纷纷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为了更好的规范证券交易市场,2008年,证劵监管协会联合各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这些规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渐渐地从自愿性披露走向强制性披露。

它们在对我国原本金融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作出最基本地规定的同时,还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范围扩大到全部上市。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也因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二)意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要是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从过去的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以往上市公司将披露的重点,都放在了财务信息方面。

而披露的方法则是通过对外报送三大财务表报,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

尽管,这些财务数据能够直白反映出投资者所关注的一个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水平、盈利状况和现金流量,但是这些信息却远远无法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的。

除了财务信息外,他们还希望了解到上市公司关于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管理过程方面最准确、最全面的信息。

同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地合理披露还有利于政府部门有效地监管。

因此,出于种种原因,证券监管委员会在这些年来,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发面重新作出了要求。

尽管,我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已经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地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地解决。

由此可见,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美国对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地研究,起步非常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研究。

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K.Ragahunandan and D.V Rama,Management Reports after COSO (K.Ragahunandan and D.V Rama,1994)对 1993年《财富100》年度报告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100家公司中只有80家在其年度报告中提供内部控制管理报告;尽管COSO报告已经提供了详细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南,并且还提供了三种模式,但报告仍然是形形色色的。

同时,根据统计数据,他们得出了虽然内部控制管理报告正在不断增加, 但是这种行为目前是自愿的这样的结论。

McMullen,Dorothy,K.Ragahunandan,Internal Control Report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Problems(McMullen,Dorothy,K.Ragahunandan,1996)则将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审查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MRIC)中检查财务申报问题和管理报告之间的联系。

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些有财务报表问题的小型的公司,比在NAAR数据库上的小公司的总体,更不太可能有一个内部控制的管理报告。

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

但是,随着,我国会计向国际接轨声音地发出,在这短短十几年间,我国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也有了不可忽视的成果。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1.沪深两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对策》(傅胜,2010),以L省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这两年来,该省全部上市公司在沪深两市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

他通过数据分析指出,在沪市上市的公司,2008年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要比2007年有所进步,而深市上市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总体情况却恰恰相反。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陈淑蓉,2007)则将调差对象分为一般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差。

她发现,一般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与以前年度相比,有所提高,说明两个《内部控制指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形式为“本公司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控制”这样的话语。

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则要比一般上市公司详细的多。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惠红全,2008),《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及对策》(施卫冬,2007)都对目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监事会作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情况大幅度下降,但是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仍然主体依赖于监事会。

董事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却还是没有相关的规定。

他们指出,监事会应该只是对董事会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监督,而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

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张明华,2008)、《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潘俊美,2009)都从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董事会的自我评估报告,审计机构的核实评价意见,高级管理人员的考评与奖励情况等方面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进行数据统计。

虽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样本,但是对样本年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梳理中得出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程度在不断增长的结论。

目前,还没有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程度存在减少趋势的结论。

4.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系《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性研究》(宋绍清,2010)、《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赵兴莉,2007)等学者选取不同的样本,研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被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中不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比例要高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

得出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的结论。

5.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系《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李少轩,2006)、《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马志娟,2006)都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提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

特别是独立董事的增加对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美国在信息披露方面对中国的借鉴作用《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金颖,2006),美国《萨班斯法案》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资本监管时代的到来。

该法案的颁布,对提高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有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向美国学习,颁布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来规范我国证券市场。

而《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披露的发展及其借鉴》(黄爱文,2006),则从另一个角度指出,应该努力学校借鉴《萨班斯法案》。

她指出,随着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情况不断的增加,如果中国公司不能真正履行《萨班斯法案》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要求,就会使中国公司遭到诉讼风险。

因此,上市公司应该认真学习、借鉴《萨班斯法案》,并乘此机会改善薄弱的内部控制制度。

但是有些学者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美国SOX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及评估》(解学成,2006)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赵锡尧)则持反对意见。

他们指出《萨班斯法案》加重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会造成公司成本上升,导致中小公司摘牌退市。

这对我国还不够完善的证券市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

因此,分析美国证券协会的执法过程,要基于我国证券市场实情,不能盲目跟从美国,而要采取分步走战略。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改进意见国内专家在借鉴和基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对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提出了改进意见。

从明确内部控制主体角度出发,《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孙再凌,2006),《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相关主体责任界定的现状及改进》(潘秀丽,2006)都提出了我国现实中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关主体的责任界定模糊这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导致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流于形式、相关主体也会面临诉讼风险。

因此,明确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主体显得尤为重要。

从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出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柏翠红,2008)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的探讨》(陈艳,董美霞,2008)都在文章中提到,我国需要建立一致的评价标准来评估内部控制,且对内部控制报告的具体格式和内容出台一致要求和详细规定这样的意见。

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作出规定角度出发,《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探讨》(杨朝霞,2006)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研究》(周勤业,2008)则指出,我国证券监管委员会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作出相应的规定。

证监会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整体设计和执行情况作出规范,同时还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系统固有的缺陷进行说明。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难点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及方法:1、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述。

先对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概念进行概述,然后接着提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及作用。

2、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

通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注册会计师的作用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现在存在的问题。

3、美国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通过对《萨班斯》法案,特别是404条款学习和比较,指出我国目前可以向美国借鉴的经验。

4、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改进意见。

从我国国情出发,指出我国应明确内部控制主体、制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要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作出规定。

本文的文献研究方法,是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地阅读,了解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动态,为论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