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2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目录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1.1郑州大学招生简章......................1.2郑州大学专业目录........................1.3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2.1郑州大学专业综合介绍.................2.2郑州大学专业就业解析.................2.3郑州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第三章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报考数据分析..............3.2复试信息分析..............3.3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4.2真题分析................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郑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郑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有六个方向:(01)先秦两汉文学(02)魏晋南北朝文学(03)唐宋文学(04)元明清文学(05)(联培单位南阳师院)元明清文学(06)(联培单位郑州师院)元明清文学,考试科目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8语言学综合和④830文学综合。

【学校简介】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简称“郑大”,位于郑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一省一校”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具有自主招生资格。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1年郑州师范学院并入,1991年黄河大学并入;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

截至2018年3月,学校主、南、北、东四个校区占地5700余亩,开设46个院系、114个本科专业;有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教职工5700余人,专职院士8人;全日制本科生5.4万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9万余人。

郑州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为郑州大学中文系,始建于1956年,1963年郑州师院中文系并入,1994年郑州大学艺术教研室加盟,1996年底与新闻系合并,更名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2000年艺术教研室分出,分别成立音乐系和美术系;2004年6月,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文化与传播学院撤消,分别建立郑州大学文学院和新闻与传播学院。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教师中有教授22人,副教授29人,讲师19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有10位博士生导师,63位硕士生导师。

自建系以来,龚依群、廖立、王碧岑、吴芳菲、张静、张桁、曾炽海、俞绍初、高文升、陈继会、陈飞、张鸿声、徐正英等先生先后主政中文系和文学院,刘维汉、李发白、耿元瑞、何均地、赵以文、刘家骥等一大批先生长期在此执教,蓝翎、刘青峰、鲁枢元、李小江等一些在国内乃至海外都具有影响的知名学者先后在这里任教;同时,学院还聘请了40余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他们经常来我院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

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薪火相传,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术兴院,品格育人,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良好教风和学风。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根据本科教学工作需要,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和写作等7个教研室。

在学科建设方面,中国语言文学为一级博士学位、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秘书学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此外还有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同时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国语言文学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有中国古代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等7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或精品资源共享课。

学院拥有6个专业研究机构,即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国家级专业学会)、汉字文明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客家文化与华文文学研究所和美学研究所;2个省级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即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有一个藏书近10余万册的资料信息中心。

主办有3个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汉字汉语研究》、《美与时代》和《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有1个社会服务性质机构:郑州大学普通话测试与培训中心。

学院科研实力较强,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

郑州大学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等各类研究生100余人,普通本科生260余人,远程教育学生近800人。

数十年来,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了大批在各个行业卓有成就的建设人才。

学院现任党委书记甘剑锋,党委副书记鲁六;院长二月河(凌解放),常务副院长许志远,副院长罗家湘、刘志伟。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简介】[1]刘志伟,男,1962年生,甘肃通渭人。

文学博士,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文选学”与六朝文学文化。

主要兼职: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CA)中央党校学术顾问兼客座教授、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等。

开设研究生课程《魏晋六朝小说研究》、《《文选》与六朝诗学》等。

招生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2]王士祥,男,1974年生,河南延津人。

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研究生课程《科举文学研究》、《文学制度研究》。

招生方向:唐宋文学。

[3]何新所,男,1973年生,河南宜阳人。

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研究生课程《唐宋文学史料学》、《唐宋文学专题研究》。

招生方向:唐宋文学。

[4]王允亮,男,1978年生,安徽亳州人。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主要从事南北朝文学文化交流研究。

开设研究生课程《古代文学研究基础》、《科举文学研究》。

招生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5]高小慧,女,1975年生,河南郑州人。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研究生课程《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明清文学批评史》。

招生方向:元明清文学。

[6]王建生,男,1981年生,河南泌阳人。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

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及文学思想史。

主讲课程有《宋诗研究》、《唐宋词研究》、《苏轼诗导读》、《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理学概论》等。

招生方向:唐宋文学。

【2015年郑州大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考研报录比】2018分数线学校名称:郑州大学学院名称:文学院年份:2018专业代码:050105专业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总分:345.00政治:55.0外语:55.0专业课一:83.0专业课二:83.0【就业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

本学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

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

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古代文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科上作出创新性的成果的专门人才。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职位文史类教研员,文化宣传,企宣专员【初试备考经验】英语,我基础还差不多,所以做真题一般都错3道以内。

知道了难度,然后就是整个复习流程。

我是从《一本单词》开始的,每天只是单词就2到3个小时,但是前期坚持下来,到第二遍背的时候只对照着《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每单元后面的单词表就可以也会轻松很多。

我用蛋核英语考公众号锻炼阅读能力和语感,所以对于一个对英语放手很久有点陌生的我来说,这个时候开始阅读训练会比较好。

如果没有一定单词量,不建议一开始就练真题,也不建议每天只是抱着一个个单词背,要看句子啊,要有情景啊。

真题一遍过完之后,我除了单词就没别的可以读了。

真题我是不想做第二遍的,这个不像政治整个知识体系很庞大,一遍遍的强化查漏补缺。

英语阅读,完型填空都是有情景的,第二遍做很容易就能猜出来,甚至答案也没悬念的都在脑子里。

所以我觉得第二遍没多大用处。

但是问题来了,我没文章读了,这个还是很痛苦的,我一直都是喜欢通过读文章记单词记短语还有好的句型的。

刚好我当时也有各种的外来突发情况,导致荒废了将近一个月。

所以关于这一点我想提个醒,最好一直有东西读,比如木糖英语考公众号和蛋核英语公众号,以便保持语感。

关于写作,只要看看以往考研老师总结的会考的主题,最好的还是平时读文章记单词的时候,就把他们归属到一定的种类主题里面去,等写作文的时候有积累的素材。

框架什么我不是很清楚也觉得没什么用。

我觉得框架其实也就是大作文开头数据描述,中间段原因分析,结尾段总结建议。

能真正写出来的很少,主题内容还是得自己输出。

包括小作文,只要了解了最基本的书信类,通告类等,以及对不同群体应该用的不同类型的语气。

原则性的把握好,剩下的自己发挥。

在做到单词语法没有错的基础之上,去考虑通篇文章如何用到不同的句型,以及修饰性副词的运用。

这些都是加分项。

我政治复习真的real费时间,但是最后只得了62分。

学习政治在九月份大纲出了以后也要开始了。

我先看了一遍大纲解析,这本书很厚很枯燥,但是很多列宁啊之类说的话会直接出现在题里,如果没读过还是会有点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