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校园伤害事故
最近,有关校园伤害事故的报道屡见于报端和各种媒体
案例1:马加爵事件
犯罪起因及经过:
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
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5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
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同学。
邵瑞杰:马加爵大学三年半最好的朋友,因为打牌与马加爵发生口角,批评了马加爵的为人,于是被杀。
马加爵供述:我跟邵瑞杰很好,邵还说我为人不好。
我们那么多年住在一起,我把邵当作朋友,真心的朋友也不多。
想不到他们这样说我的为人。
我很绝望,我在云南大学一个朋友也没有……我把他当朋友,他这么说我,我就恨他们。
”
唐学李:没有在邵瑞杰和马加爵的夺命牌局中争吵,也不曾和马加爵有任何过节。
在唐学李女友看来,二人甚至算是不错的朋友,唐平时喊马加爵“马哥”,从来没有言语不慎得罪马加爵,只因为他暂时借住在马加爵宿舍里,那两天又总是睡在宿舍不爱出门,妨碍了马加爵的杀人计划,因而被杀。
马加爵亲口承认为什么第一个杀唐:“不是先后的问题,而是下手的机会来了,他恰好那时在寝室。
如果是别人,结果也会一样。
”
龚博:和马加爵从来没有冲突,来往不多,同样没有参与马和邵的牌局,因为过生日没请马加爵,而邵瑞杰又用此事教训马加爵:“就是因为你人品不好,所以龚博过生日都没叫你”因而被马加爵怀恨,惨遭杀害。
杨开红:马加爵正在宿舍里处理杀死邵瑞杰时留下的血迹时,恰巧来到马加爵的宿舍找人,马加爵担心事情泄露,杀害了杨开红。
反映出的社会现象:
1.人都是善恶并存的,我们要懂得警觉人性中的恶,人们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约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扬善抑恶的努力,所以,我们轻易不会看到人性中恶的一面。
避免这种恶的方式很多,最简单的就是立刻脱离刺激环境,以及绝不在情绪冲动时做决定。
当然,仅有这点远远不够,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对。
2.与马加爵过度的“去圣化”倾向有关,因为过度的“去圣化”倾向,而丧失了人所拥有的一种最基本和最健康的本能:悲悯之心。
他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偶然就这样成了必然。
一个人,常常是因为不懂得珍重自己的生命,而轻视别人的生命,并最终毁掉自己。
3.马加爵没有做人的原则和底线伦理,具备底线伦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虑,也就是会使人在考虑是否伤人的时候产生强烈的担心、害怕和不安,这种感觉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个人的恶行。
4.不懂得用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
人要确立建设性帮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进入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因此,假如一个人以贫困为由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是自己
去选择被贫困和社会不公正的第二次伤害。
5.缺乏一些基本的有助于人健康发展的人格特点。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格特点是:同情能力,也就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6.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
人与人相处,如果发生了冲突,一定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绝不翻旧账,这是最容易激怒对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别人痛处,这最容易让别人恼羞成怒,怒不可遏。
7.马加爵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每个人从客观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会支持系统,如父母、老师、领导等,他们都有支持我们的基本义务。
如果一个人平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他的亲朋好友在他需要时,都会成为乐于支持他的人。
案例2:药家鑫事件
案发详情:
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当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杀人后,被告人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
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
经法医鉴定:死者张妙系胸部锐器刺创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分析:
本案背后,药家鑫事件更多的是一场社会悲剧。
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反而深刻反映了我们的制度和社会已经出现了紊乱,人性的淡漠似乎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焦虑、怨恨、冷漠、恐惧、不安全感、不确定性弥漫于中国社会。
失去正义和道德的看守后,人性的残忍和暴虐,便随时等待机会发泄。
正是在以上背景下,药家鑫的案件发生也便顺理成章了。
健全的人性与成熟的法治并不矛盾,相反的,二者之间往往还会形成互补,可观时下的法治,人们更多的注重自己的权利,而千方百计规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若人人如此,则社会可想而知,同样的,一个不受制约的社会中,人心也能略观一二,在此,再三呼吁,扬起人性的风帆,树起道德的旗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用内心的火热去温暖人间,让我们的人性与法治建设相结合,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