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PPT课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PPT课件
【操作方法及程序】
6)在透视下依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主动脉弓、 双侧肾动脉、双侧颈内外动脉,双侧椎动脉。对 血管迂曲者,导管不能到位时,可使用导丝辅助。 7)老年患者应自下而上分段行各主干动脉造影, 必要时以猪尾巴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 8)造影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钠(1~ 1.5mg可对抗1mg肝素钠)。
脑血液供应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中动脉 供应 大脑半球背外侧2/3 额叶\顶叶\颞叶\岛叶 内囊膝部&后肢前2/3 壳核\苍白球\尾状核
主要分支
眶额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沟前动脉 中央沟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脑血液供应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 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 &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 肢后1/3\全部脑干&小脑
皮质支 Θ 颞下动脉 Θ 距状动脉 Θ 顶枕动脉
深穿支 丘脑穿通动脉 丘脑膝状体动脉 中脑支 后脉络膜动脉
【禁忌证】
1.对碘过敏或造影剂过敏;
2.金属或造影器材过敏;
3.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计数
≤80×10*9/L。
4.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血肌酐>250umol/L;
主要分支
眶前动脉 眶后动脉 额极动脉 额叶内侧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颈内动脉脑前动脉皮质支供应 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 额顶叶背侧面上1/4皮质&皮质下白质 深穿支供应 ➢ 内囊前肢 ➢ 部分膝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
7.急性脑血管病需行动脉溶栓者; 8.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脑血管解剖
脑组织由四条大动脉供血,即两条颈总动脉 构成颈内动脉系统,两条椎动脉构成椎-基底动 脉系统。这四根血管在入颅前是分开的,入颅后 通过Willis动脉环连接形成的血供保障系统。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前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前动脉 颈内动脉分叉部 双侧后交通动脉 双侧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顶端
主要分支
❖ 眼动脉(→眼部) ❖ 脉络膜前动脉(→纹状体\海马\外侧膝状体
\大脑脚\乳头体\灰结节等) ❖ 后交通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组成Willis环)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中动脉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大脑前动脉 ➢ 颈内动脉的终支 ➢ 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裂 ➢ 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延伸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根部发出) C6~C1横突孔入颅, 脑桥下缘合成
基底动脉
脑血液供应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椎动脉分支
➢ 脊髓后动脉 ➢ 脊髓前动脉 ➢ 延髓动脉 ➢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分支
小脑前下动脉 脑桥支 内听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脑血液供应
(2) 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 大脑后动脉是基底动脉终支 大脑后动脉分支
5.全身感染未控制或穿刺部位局部感染;
6.并发脑疝货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术前准备】
1.常规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 ,出、凝血时 间, 肝、肾功能 、血糖、术前筛查、甲状腺功能, 心电图及胸部X 线片,最好备好包括头部CT或 MRI、CTA等资料。 2.术前8h禁饮食,特殊情况,如急诊可经麻醉师 酌情适当缩短。 3.碘过敏试验:造影拟使用的造影剂1ml,静脉 推注。无心慌、气短、荨麻疹及球结膜充血等过 敏体征,注射前后测量血压搏动低于 10~20mmHg者为阴性。碘过敏试验阳性而必 须行造影者,应术前3d进行激素治疗,并尽量使 用非离子碘水溶液造影制剂。
【术前准备】
4.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备皮:操作时间 长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 5.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 6.酌情术前24h静脉持续给予钙离子拮抗 剂(尼莫地平)。 7.建立静脉通道(左上肢或下肢)、准备 盐及毛巾。
【术前准备】
8.器械准备 5F动脉鞘及扩张器、“J”形导丝、穿刺针/ 套管针、止血钳、手术刀片、1%利多卡因 注射液、10ml注射器、5F多孔猪尾巴导管、 4F/5F Hunter或Simmon导管、泥鳅导丝、 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派克)、高压注射器、 生理盐水、肝素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各 种急救用药,例如:阿托品、多巴胺、地 塞米松、硝酸甘油、尿激酶等。
术后处理
1)压迫并加压包扎穿刺点,卧床24h,保 持穿刺侧下肢伸直。 2)监测穿刺肢体足背动脉搏动,1次 /0.5h。 3)适当给予抗生素及激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
武汉市普仁医院神经内科
【适应证】
1.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的病因; 2.怀疑脑静脉病变;
3.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4.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 5.了解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6.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 围解剖关系;
【操作方法及程序】
4)穿刺成功后,在短导丝的辅助下置血管 鞘。持续滴注调节,滴数为15~30滴/min。 5)全身肝素化,控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APTT)>120s或活化凝血时间(ACT) >250s。肝素化的方法可参照以下方法: 首次剂量每公斤体重2/3mg静脉注射,1h 后再给半量,2h后再加1/4量,以后每隔 1h追加前次剂量的半量,若减到10mg时, 每隔1h给予10mg 。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常规双侧腹股沟及会阴区消毒铺单,暴露两侧 腹股沟部。 2)至少连接2套动脉内持续滴注器(其中1个与 导管靶连接,另1个备用或接Y形阀导丝)。接高 压注射器并抽吸造影剂。所有连接装置要求无气 泡。肝素盐水冲洗造影管。 3)穿刺点选腹股沟韧带下1.5~2cm股动脉搏动 最明显处,局部浸润麻醉,进针角度与皮肤呈30 度~45度。
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
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即额叶、颞叶、顶叶 及基底节。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
大脑半球的后2/5部分,即枕叶、脑干、颞叶内侧 及丘脑。
脑血液供应
图8-2 大脑半球内侧面血液供应 图8-3 大脑半球外侧面血液供应
脑血液供应
1. 脑动脉系统
(1)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供应大脑半球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