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流的基本概念
a 区 : 实 际 水 深 h > h 0, A > A 0, 那 么 dh 0, 浸 润 曲 线 为 壅 水 曲 线 , 曲
dl
线 上 游 端 当 h h0 , AA0 , dh 0, 以 N -N 为 渐 近 线 ; 下 游 端
当
h
,
A,
dh
i
dl
,以
水
平
线
为
渐
近
线
。
dl
b 区 : 实 际 水 深 h<h0, A <A 0, 那 么
渗 流 模 型 :不 考 虑 地 下 水 的 流 动 区 域 内 土 壤 颗 粒 的 结 构 ,设 想 水 作 为 连 续 介 质 连 续 地 充 满 渗 流 区 域 的 空 间 ,从 而 将 流 动 视 为 连 续 介 质 流 动 ,所 有 水 力 要 素 可 看 作 随 空 间 点 是 连 续 变 化 的 ,可 以 用 连 续 函 数 的基本性质来研究渗流运动。
2020/6/30
将 达 西 定 律 应 用 于 渐 变 渗 流 ,过 水 断 面 上 任 意 点 的
流速为
ukJk(z2p 2)(z1p 1)kdH
(4)
dl
dl
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为
v1 AA ud 1 A A Akd dH d l A kd dH l
(5)
上 式 称 为 D u p u it 公 式 。该 式 说 明 在 非 均 匀 渐 变 渗 流 中 ,
η通常大于1,η越大,土壤颗粒越不均匀,土壤透水能力越差。
均匀颗粒组成的土壤,η=1,其透水能力强于不均匀土壤。
实际土壤的孔隙形状和分布相当复杂,根据渗流特性将土壤分
类:
各向同性— 土 土壤 壤的渗流特性 向各 相个 同方 各向异性— 土 土壤 壤的渗流特性 向各 不个 同方
严格来说,天然土壤都是各向异性,在实际处理问题时,将渗 流地区各处土壤的级配基本接近,各方向透水性能基本相同的土壤 作为各向同性土壤。本章只讨论各向同性均匀土壤的渗流问题。
作 AB 微元面积,把该渗流看作是棱柱体地下明渠的渐变渗流,
如 忽 略 很 小 的 速 度 水 头 ,则 总 水 头 与 测 压 管 水 头 相 等 ,此 时 可 用 测 压
管坡度代替水力坡度,
JdH (d zd)hidh dl dldl dl
上 式 中 测 压 管 水 头 Hzh , h 为 水 深 。
1. 正 坡 地 下 明 渠 渐 变 渗 流 的 浸 润 曲 线
如 图 在 i>0 的 地 下 明 渠 中 有 可 能 形 成 均 匀 渗 流 ,
均 匀 渗 流 的 水 深 为 h 0,相 应 均 匀 流 的 水 力 坡 度 J0= i。 假 设 非 均 匀 渐 变 渗 流 的 水 深 为 h, 相 应 的 水 力 坡 度
分为:恒定渗流和非恒定渗流,均匀渗流和非均匀渗 流。非均匀渗流又可分为渐变渗流和急变渗流。本章 只讨论恒定渗流。
2020/6/30
第二节 渗流基本定律
一 达西定律
— 达西定律
由 法 国 工 程 师 达 西 在 沙 质 土 壤 中 进 行 了 大 量 实 验 ,总 结 出 了 渗 流 流速与渗流能量损失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称为达西定律。
为 J dH , 由 达 西 定 律 , 得 到 任 一 流 线 上 的 流 速 为
dl
ukJk dH
(1)
dl
2020/6/30
根据均匀流特性,同一过水断面上的测压管水
头
z p const
,所以两过水断面间的水头损失
为 dH H 1H 2(z2p 2)(z1p 1) , 该 式 对 两 断 面 间 任 一 流 线
都 适 用 , 即 在 各 流 线 上 通 过 dl 流 段 的 水 头 差 为 dH, dH
为 常 数 , 由 (1)式 知 断 面 各 点 的 流 速 必 为 常 数 。 断 面 平 均
流速为
1
1 dH dH
vAA ud A A Akdd l A kdl
(2)
uvk dH dl
(3)
说明过水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流速等于断面平均流速,又
渗流流速 U 为
U Q
( 3)
A
由于在实际渗流区域内有一部分面积被土壤颗粒所占
据 , 所 以 , 实 际 渗 流 的 过 水 断 面 面 积 A' 小
于 A, A' nA , 那 么 土 壤 孔 隙 中 正 是 渗 流 流 速 为
U' Q QU A' nA n
( 4)
因 为 孔 隙 率 n < 1 , 所 以 U' U 渗流分类方法类似于前面有关水流的研究,可划
因 为 均 匀 流 沿 程 的 水 力 坡 度 JdH常数 , 所 以 任 意 一 dl
点的流速和断面平均流速沿程都不变。整个均匀渗流流
场中,各点流速相等,流速呈矩形分布。
2020/6/30
二 恒定非均匀渐变渗流的流速分布
如图,在一底坡为 i的地下河槽中为非均匀渐变渗 流 ,取 相 距 很 近 的 两 断 面 1-1、2-2,间 距 为 dl,由 于 渐 变渗流的流线近似平行,两断面间每根流线长都可近 似 看 成 dl。 根 据 渐 变 流 的 特 性 , 同 一 断 面 上 的 所 有 点 的测压管水头等于常数。
4. 毛 细 水 — 毛 细 管 作 用 保 持 在 土 壤 毛 细 管 中 的 水
5. 重 力 水 — 由 于 重 力 作 用 在 土 壤 孔 隙 中 运 动 的 水 ,在 地 下 水 中 所 占 比 例 最 大 ,是 渗 流 运 动 研 究 的主要对象。
2020/6/30
三 渗流模型
水 在 土 壤 孔 隙 中 的 运 动 是 极 不 规 则 的 复 杂 运 动 ,要 了 解 每 个 孔 隙 内的流动状况相当困难。从工程角度看,只需了解宏观的平均效应, 因此为了研究方便,采用简化的渗流模型取代实际的渗流运动。
由达西定律,断面平均流速为
vkJk(idh) dl
断面流量为
QvAkA(idh) dl
(1)
上 式 为 渐 变 渗 流 的 基 本 微 分 方 程 ,这 里 的 水 深 h 随 沿 程 的 变 化 曲 线 称
202作0/6/浸30 润 曲 线 , 只 要 找 到
dh dl
的关系式就可做出浸润曲线。
二 渐变渗流的浸润曲线
也 2叫020/做6/30层 流 渗 流 。
三 渗透系数
渗透系数 k 是反映土壤特性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受多
种因素影响,如孔隙介质的特性、液体的物理特性等。确
定 k 值有 3 中方法:
1. 经验公式估算,作粗略估算用
2. 实 验 室 测 定 法 ,取 天 然 的 土 样 ,利 用 达 西 实 验 装 置
测定
k,
k
QL Ah w
,其中的
Q
和
hw
由试验测得
3. 现 场 测 定 法 ,多 用 于 重 要 的 大 型 工 程 ,一 般 采 用 钻
孔抽水或注水方法测得流量和水头, 再根据相应公式
计算 k。
2020/6/30
第三节 恒定渗流的流速分
布
一 恒定均匀渗流的流速分布
如 图 为 均 匀 渗 流 , 取 微 元 流 段 dl, 水 力 坡 度
第八章 渗流
定义:流体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动称为渗流。 孔 隙 介 质 包 括 了 多 孔 介 质 和 裂 隙 介 质 ,这 类 介 质 有 土壤、堆石和具有较多孔隙的岩层等。当流体是水, 孔隙介质是土壤或岩石时的渗流称为地下水流。 本章研究的是以地下水流为代表的渗流运动规律 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2020/6/30
以渗流模型取代实际渗流,满足下列条件: ① 通过渗流模型某一断面的渗流量等于实际渗流通过相应断面的
真实渗流量 ② 渗流模型某一确定作用面上渗流压力与实际渗流在该作用面上
的真实压力相等 ③ 渗流模型的阻力与是渗流的阻力相等
2020/6/30
设 渗 流 模 型 微 小 过 水 断 面 面 积 A, 通 过 的 流 量 Q, 则
2020/6/30
二 水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
1. 气 态 水 — 以 蒸 汽 的 状 态 存 在 于 土 壤 孔 隙 中 的 水
2. 附 着 水 — 以 极 薄 的 分 子 层 吸 附 在 土 壤 颗 粒 周 围的水
3. 薄 膜 水 — 以 厚 度 在 分 子 作 用 半 径 内 的 膜 层 包 围着的土壤颗粒的水
Vh和 土 壤 总 体 积 V 的 比 值 , 即
n Vh V
(1)
n越大,土壤的透水能力越强。
2020/6/30
土壤颗粒的均匀程度用土壤的不均匀系数η表示,即
d 60
d 10 (2)
d60—土壤经过筛分后,占60%重量的土粒所能通过的筛孔直径 d10—土壤经过筛分后,占10%重量的土粒所能通过的筛孔直径
实验装置如图。一直立圆筒上端开口, 内装有均质砂土,筒侧壁两根侧压管,圆筒 上部有一进水管,并设有溢流管以保持圆筒 内 水 位 恒 定 。 圆 筒 底 部 附 近 安 有 一 滤 板 C, 圆筒上部的水透过砂土,通过滤板,经短管 T 流 入 容 器 V 中 , 测 出 Δt 时 间 内 流 入 容 器 中的水的体积,得到渗流流量。
2020/6/30
对 1-1、 2-2 断 面 列 能 量 方 程 , 因 为 渗 流 流 速 很 小 , 故 忽 略 渗 流 流 速 水头,则测压管水头就是水头损失,即
相应的水力坡度为
hw h1h2 J hw h1 h2
LL
( 1) ( 2)
采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型的均质砂土,经大量实验后发现以下规律:
第一节 渗流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