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世纪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_何梦飞

21世纪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_何梦飞

2015年第十二期2015年第12期(总第136期)东南传播摘要:近几年,“全球化”毋庸置疑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词语,这意味着将会有一场不平等的文化侵略浪潮来临,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最有影响的媒介,不仅仅传播影像,更多的承载着文化的意义,文章从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困境以及对策、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国外影片的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综述,来指出国产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能够成功,将民族文化更有效地传播出去。

关键词: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在文化交流方面。

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内,与其它传播方式相比,电影是最直观、最有力的传播工具,在传播影像、娱乐众人的基础上,更多的承载着文化的意义,换句话说,电影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

跨文化交际早期又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最早是由交际学之父爱德华·霍尔于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中提出,书中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这本书也称为该学科的奠基之作;其次,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分支,并成立分会;最后,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在欧洲设立分会,创办了《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学年刊》[1],以上三个时间标志着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以后,受到众多学科的极大关注,主要研究标志是1982年汪琪在台湾出版《文化与传播:“世界村”里的沟通问题》,这是第一本跨文化传播学的中文教科书,而大陆跨文化传播的日渐开始发展的标志是关世杰所著的《跨文化交流学》[2]。

2008年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功夫熊猫》的成功,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高峰,对此部影片的研究角度甚为全面,近几年对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影片十分侧重的一方面。

在中国知网上以“电影跨文化研究”作为主题搜索,共搜到793篇文章。

但是,将跨文化传播学与电影相结合进行研究的却为数不多,其研究主要是从21世纪之后才开始有突破性的进展,近15年之内,相关研究性文章增长迅猛。

(见表一)因为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心各有侧重,本文将把国产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传播手段和效果、国外电影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三方面来研究,如下:一、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以好莱坞为首的美国电影冲击着其它国家电影市场,同时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其国家的文化意识,面对如此强大的辐射力,并且处在跨文化的语境之中,国产电影该如何发展强大,找到出路。

该方面的研究在阐述了国产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与疑惑之后,侧重点更多是给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以个案分析和类型化电影为着眼点进行研究李一州在《贾樟柯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中的“特质”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电影形式、内容的单一以及生产机制的落后三方面的综合作用造成了当前的困境,此外,要通过注重文化内涵和普世价值两方面来解决。

电影可分为动画电影、民族电影、商业电影、武侠电影等类型,从某一种类型的电影进行分析来研究,如王厚香等在《浅析我国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一文中分别从创作团队、受众、题材方面进行分析并相应给出对策;张江彩在《中国民族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一文中,分析民族电影为什么在票房上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却并没有在传播民族文化方面做出大的贡献;李媛媛在《当代中国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指出了当代中国武侠电影跨文化传播时具有的优势以及障碍,从电影的艺术制作、文化兼融、商业营销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法;杨佚《21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一文中从21世纪以来整个电影行业创作的概况入手,直接指出中国电影面临着内忧外患,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市场的猛烈撞击,另一方面是中国商业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自身缺陷,要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就必须双管齐下,对于好莱坞的电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外,在自身内容方面也要有自我突破。

针对以上研究,面对国产电影的困惑能够给出针对性的意见,虽都有理有据,自成一体,但是如果要从国产电影的整体考虑,包括受众需求、电影文本、电影商业营销、电影创作等方面,就有所不足了,只是指出了一小部分,并没有全局观念,难以达到互相交流的局面。

(二)以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角度研究无论电影语言本身多么具有直观性和国际性,但其内容却无法脱离创作者的文化构成。

这些文化构成包括:创作者所属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信仰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念、社会阶层的组织形式和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要素[3],创作者所处的大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创作的动机和想法,以及创作过程中的细节,所以国产电影在传播国家民族文化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如卢燕蔷在《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探析———以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为例》一文通过李安的作品的深入探究,分析文化认同的要素以及特征,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在人类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方面如何发展做出了思考,如何让华语电影21世纪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综述何梦飞(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119)表一2000—2015年,在中国知网中关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文章的数量特别策划—国际研讨—华莱坞电影研究———本栏目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合办37DOI:10.13556/35-1274/j.2015.12.014在世界之林中立足;王素娅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遭遇的文化折扣问题以及成因、对策,电影是文化的有效载体,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传播,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同样,陈晓伟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也是从文化角度分析的。

在跨文化语境中,电影已经成为传播文化的有力武器,没有任何障碍,可是如何让国产电影更好的传播民族文化,就必须解决以上几篇论文中所提到的问题,但是文化问题本来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他们所探究只是文化客观问题,并没有指出面对主观的抉择问题时,该如何应对。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牛卫红在《坚守与突围———论中国新生代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通过详述新生代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之后,提出新生代电影作为商品、文化产品以及意识形态时所面临的困境,从它的本质和延伸意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解答。

邵培仁等人在《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中指出必须在“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实行“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编码”。

同样还有李晶《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思考探析》、刘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思考》。

二、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手段与效果分析研究电影作为凝视的艺术,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电影的每一个符号都是特别重要的,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场布景、一个细节、一位明星等都会带有其内在的含义,所以不容忽视,如陈晓伟在《明星在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代码研究》一文中指出,明星构建了独特的文化代码,一种符号意义,分别分析了男女明星身上所具备的文化代码:女性是角色、身体与“东方神韵”,男性是“龙”、男性身躯与“功夫传奇”,这些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是他者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小窗口”;李俊鹏在《从<无间道>到<无间道风云>———跨文化传播学语境中的二次编码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影中原有的主题叙事方式,但是在进行跨文化改编过程中是如何完成的,并且能够取得如此传播的成功;同样将跨文化进行分层解读的还有,华静与高璇在《全球化语境下华语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以华语片<金陵十三钗>为例》和宋苏晨《电影跨文化的分层解读》,分析了华语电影进行跨文化分段解读以及它所具备的传播手段,达到传播效果,综合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点可以看出,研究者更多的视野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国产电影应该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方法,但是研究国产电影中跨文化分段解读的却寥寥无几,而且更多的都是个案分析,某一部成功影片,并没有进行综合的解读。

三、对国外电影跨文化传播成功案例以及要素分析研究相较于学者对国内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关注度,研究者更多将目光搁浅在国外电影的成功案例上面,房思彤的《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为例》,朱潇《<功夫熊猫>字幕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因素》、蒋璐《从美国动漫电影<功夫熊猫>论跨文化传播》等一些文章都是选取美国成功的个案进行分析,通过对影片的细节以及制作机制进行分析,希望国产电影也能够有所借鉴,这种研究有一定的具体操作性和研究意义,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好莱坞电影在传播时所带有的主观意识形态问题,有以点概面的样式,张婧《跨文化视角: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也是同样的问题,所以,借鉴成功影片的经验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必须清楚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好莱坞电影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如何更好的适应国内电影的发展,做到成功的本土化,值得深思,所以在论述中必须带有进行客观的陈述。

四、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展望综述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研究中的优点以及不足,相较于跨文化传播其它领域的研究,国产电影的研究少之又少,且视野范围宽却不深,对于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应该有这样几点:第一,国产电影应该形成产业输出文化符号。

因为国产电影与跨文化传播学相交互时间起点较晚,21世纪之前,研究性文章寥寥无几,从2002年起,研究的视角主要是从“基于全球化环境下,中国电影如何立足发展的问题”向更具体的“中国电影如何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传播”方向转变,使得跨文化传播研究逐渐成为各学界关注的焦点。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不仅仅供人娱乐、消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当好莱坞电影充斥着中国市场时,美国文化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国人的行为和习惯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国产电影在输出时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票房的成功,更应关注中国元素如何融入进去并得到有效的传播。

根据表一数据,是从2005年之后才开始有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成果渐渐丰满,面临着好莱坞电影的冲击,国产电影在跨文化方面应该全方位的进行传播,不能停歇,要形成产业输出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这对于壮大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有很大帮助的。

第二,在国产电影的跨文化研究中应该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从研究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在国产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中,有的研究文章直接就是从大的视野来泛泛的谈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应该注重文化输出等,都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更多是分析国产电影面临的危机,有的文章就是从微观上面分析个案,论据不足,并没有起到指导作用,都是以成功案例分析为主,以小见大,但是更多的文章仅仅停留在分析一部电影的元素,并没有对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起到实际作用,一部跨文化传播电影的成功仅仅只是一部分因素,并没有在传播过程中均衡每个方面,所以我们应该分析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侧重点,既有宏观的大环境,也要观照具体某部影片的成功因素,在以后的研究之中要注重宏观和微观的结合,要将跨文化传播在国产电影中彻底运用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