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滑坡及其治理

浅谈滑坡及其治理

浅谈滑坡及其治理
一、前言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实例:1961年3月6日湖南省资水柘溪水库库岸发生了一起重大滑坡次生灾害。

当时水库工程尚未竣工,正值施工期间,在大坝上游右岸1.5公里处的塘岩光发生了大滑坡。

滑体约165万立方米,土石以高达每秒25米的速度滑入深50余米的山区水库,激起的涌浪漫过尚未建成的大坝顶部泄向下游,造成了巨大损失,死亡40余人。

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三、形成滑坡的条件及因素
1.形成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
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

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

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

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

2.主要的人为因素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

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

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

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

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

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应加以重视。

四、滑坡的整治
造成滑坡的原因是滑动力超过了抗阻力,所以滑坡抢护的原则应该是设法减少滑坡力与增加抗阻力,其方法可以归纳为“上部削坡与下部固脚压重”。

对因渗流作用引起的滑坡,必须采取“前截后导”的措施。

上部减载是在滑坡体上部削缓边坡,下部压重是抛石(或沙袋)固脚。

滑坡抢护的方法有:
1.固脚阻滑
(1)抗滑挡墙:挡墙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抗滑建筑物,借助于挡墙本身的重量,支档滑体的剩余下滑力,有抗滑片石垛、抗滑片石竹笼、浆砌石抗滑挡墙、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抗滑挡墙、空心抗滑挡墙(明洞)及沉井式抗滑档墙等。

(2)抗滑桩:抗滑桩系穿过滑体固定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

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

抗滑桩破坏山体少、施工、方便、工期短、省工省料的优点,在国内外广泛应用。

(3)锚固和预应力锚固:在有裂隙的竖硬岩石边坡,为了增强滑面的正压力,以提高沿滑面的抗滑力,或为固定松动危岩,可采用锚固或预应力锚固措施。

一般方法是打钻孔,内插锚杆。

2.滤水固坡
采用反滤结构,抢护滑坡的措施,均称为滤水还坡。

该法适用于由于土料渗透系数偏小、排水不畅而形成的严重滑坡。

具体抢护方法如下:(1)导渗沟滤水还坡。

先在背水坡滑坡范围内开挖导渗沟,再在沟内填沙滤水。

(2)反滤层滤水还坡,这种方法与导渗沟滤水还坡法基本相同,仅将导渗沟改为反滤层。

3.削坡
一是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较为破碎,可能产生崩塌坠石边坡局部失稳现象,可采取剥除“危岩”削缓边坡顶部。

二是对土质滑坡体、削缓边坡,减小滑动体厚度,以减小滑动力。

边坡高度较大时,可分级留出平台,提高边坡稳定性。

4.减重反压
减重反压:主要适用于推移式滑坡体。

特别是滑动面上陡下缓或接近园弧形时,或滑坡体前缘厚度大很多时,减重效果尤为显著,减重就是挖除滑体上部的
岩(土)体,减少上部岩石体重量造成的下滑力。

反压则是在滑体前部抗滑地段采取加载措施以增大抗滑力。

在减重反压后的边坡,应及时整平,做好防排水措施和坡面绿化,以免裂隙裸露,水乘隙渗入边坡内部。

五、滑坡灾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展望
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复杂,其防治技术选择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何正确圈定滑坡范围,确定滑坡特征、类型及发展强度,采取先进、经济有效的措施仍需我们迸一步研究和深索。

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展望如下:
(1)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勘察与预测滑坡体及其稳定性,如遥感法、物探法、GPS技术、北斗及现代测试手段;
(2)进一步研究排水对滑坡稳定的作用机理;
(3)建立滑坡灾害防治工程数据库和专家模糊决策系统;
(4)开发和应用新材料和新构件,诸如抗腐蚀抗生物化学作用的加筋新材料、防腐蚀可再拉张的锚索、高强度高耐久可提供较大抗滑阻力的护坡构件等;
(5)开发应用新工艺和新方法,诸如能提供较大阻滑力且施工便捷的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锚固方法,用高强度预应力抗滑桩及锚拉抗滑桩作大厚度高推力滑体的支挡结构,用于滑坡内部加固的多种新型灌浆方法等;
(6)研究开发与环境相协调、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与社会效益相联系的治理方法,各类治理工程设计应能做到充分考虑到环境复垦和绿化美化,治理后土地资源能合理开发与利用抗滑挡结构有可能作为建筑物承重结构等。

六、结语
通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等特征的分析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上许多目前对滑坡这种特大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同时也对未来如何用更先进的手段和措施整治做了简单的说明。

因此,面对这种严重的现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预防滑坡的意识和治理滑坡的责任,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