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4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用平行试验、活性药物对照、随机、双模拟、双盲、多中心等方法,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情况的变化。

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41例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单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压效果十分显著,且起效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血压临床治疗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标签:高血压;缬沙坦;临床体会;单药治疗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现阶段,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十分倡导有效积极的达标治疗,而在临床达标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通常优于单药治疗。

缬沙坦属于一种口服类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规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80 mg,该药物治疗高血压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和有效性高等特点[1]。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3~67岁,平均(54.5±2.5)岁。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中度和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并自愿接受治疗。

患者的坐位舒张压的平均值在110 mm Hg以下,且在95 mm Hg以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号S0332)进行治疗,且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必须全部停止使用其他降血压类的药物。

具体用药方法为:每次用药80 mg,每天给药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

若患者的血压值显著降低,则保持原用药量;若患者的血压值无改善,则将用药量增至160 mg每天,再连续用药4周,再次检测患者的血压值。

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坐位血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

1.3 血压测量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都要接受血压测量,且实验中的血压测量者均为GCP认证的专业测量人员。

血压测量使用台式汞柱血压仪,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当天早8:00时开始接受测量,测量前静坐30 min,然后实施坐位血压测量。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每日3次测量,血压值均在140/90 mm Hg以上的即为高血压,但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同时,患者接受血压测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对血压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稽查,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其中,治疗4周后,患者的舒张压由(14.4±0.5)mm Hg降至(10.6±0.8)mm Hg,收缩压由(21.4±1.9)mm Hg降至(17.0±2.0)mm Hg;治疗8周后,患者的舒张压降至(10.2±0.5)mm Hg,收缩压降至(16.5±1.2)mm Hg。

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不良反应
本次临床实验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头昏,1例患者有胃部不适,且临床症状较为轻微,经过减少药量或进行适当的对症处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完全消失,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9%,无一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4]。

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与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有效及时地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和各项指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药物种类都较为多样,其中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联合用药和单药治疗两种[5]。

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显示,单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能够随着用药时间的推进逐步地改善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其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和治疗有效率都显著高于传统抗高血压药物,且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用药时间的长短有直接联系,用药8周后患者的达标率和有效率都显著高于用药4周的患者。

经过服用缬沙坦治疗,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检结果和生命体征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临床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头昏,1例患者有胃部不适,且临床症状较为轻微,无一例患者死亡。

然而,由于本次临床实验所选择的病例总数较少,对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症状和发生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大规模的实验研究。

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干咳等临床症状,有些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会引起患者的干咳现象,这可能与缬沙坦本身的作用机制有关。

缬沙坦属于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与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这类药物会使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肽组织受到特异性的阻断,不会对P物质和缓激肽的灭活造成影响,所以,患者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咳嗽的概率较小[6]。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单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压效果十分显著,且起效时间段,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血压临床治疗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运峰. 非洛地平缓释片及缬沙坦对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3(3):255.
[2] 赵林双. 缬沙坦治疗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疗效[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469.
[3] 龚辉.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3(10):691.
[4] 于红,赵万金,胡海军. 高血压危象34例院前急救分析[J]. 解放军医
药杂志,2011,23(4):9.
[5] 黄俊.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片剂对单药控制不良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9):794.
[6] 朱俊. 缬沙坦长期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安全性和疗效[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1(8):4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