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施药。 ② 在作物定植前(定植当天),将药剂均匀撒于穴内,再用旋耕机或手工
工具将药剂和土壤充分混合。可选用阿维菌素、淡紫抑青霉、噻唑膦
等(使用噻唑膦时一定要与土壤混合均匀,以免发生药害) ③ 作物生长期用噻唑膦水剂冲施,或用氟吡菌酰胺淋根处理
48
内容五
黄瓜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放风口处早设防虫网。可以通过在棚室内设置黄板粘杀粉虱和蚜虫,设置 蓝板诱杀蓟马。
选择杀虫药剂:
蓟马:预防性的联苯菊酯、啶虫脒、噻虫嗪等,治疗的乙基多杀霉素等
蚜虫:吡虫啉、啶虫咪、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等 螨虫:螺螨酯、喹螨醚、阿维· 哒螨灵等 粉虱:螺虫乙酯+烯啶虫胺或联苯菊酯 斑潜蝇:阿维菌素、灭蝇胺 在药剂防治时针对抗性小虫,可复配植物精油,以提高效果并降低抗性。
围种植玉米,棚内红蜘蛛发生早而重。
41
• 黄瓜虫害---蓟马
蓟马在茄子、辣椒及瓜类蔬菜生产中发生较为普遍。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 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植物受害后,叶面上出现灰白 色长形的失绿点,受害严重可导致花器早落、叶片干枯、新梢无顶芽。
42
• 黄瓜虫害---斑潜蝇
• 危害特点:其具有舐吸式口器类型,以幼虫为害植物叶片,幼虫往往钻入
10
黄瓜苗期病害防治技术
主要苗期病害:立枯病、猝倒病、疫病
防治办法:
(1)床土消毒,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土,如用旧园土,应进行床土消毒, 方法:在播种时及幼苗移栽前进行苗床浇灌。
(2)加强苗床管理,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作苗床,播
前一次灌足底水,出苗后尽量不浇水,不易大水漫灌。 (3)育苗床或畦及时放风、降湿,即使 阴天也要适时放风排湿,严防
出苗不久即发病,下胚轴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黄褐色,缢缩成线状, 子叶未及萎蔫幼苗即倒折。发病条件:低温多湿,通气差。
苗期病害---立枯病
一般在育苗的中后期发病,发病初期零星瓜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经数日反复后, 病株萎蔫枯死,早期与猝倒病相似,但病情扩展后,病株不猝倒,且病程进展较慢, 有别于猝倒病。
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组织,造成叶片呈现不规则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
枯黄,造成叶片内叶绿素分解,叶片中糖分降低,危害严重时被害植株叶 黄脱落,甚至死苗。
43
• 吸汁小虫的防治技术
农业措施: 应及时铲除棚内的杂草,清除枯枝烂叶,切断传染源。 可利用歇茬期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对减少虫口基数非常有利。
黄瓜炭疽病和霜霉病区别
霜霉病
炭疽病
病害
霜霉病
炭疽病
也有黄色晕圈,不受叶脉限 制 潮湿时病斑有粉红色黏稠物
病斑扩展情况 病斑有黄色晕圈受叶脉限制 病症 病斑穿孔情况 潮湿时病斑有黑色霉层
病斑上无黑色小点,不会穿 病斑有黑色小点,并出现碎 孔 洞 发病多从基部叶片开始
病斑始发部位 发病多从中部叶片开始
防治低等真菌病害的常用药剂
7、噁唑菌酮+霜脲氰
1、烯酰吗啉 +霜脲氰 2、甲霜灵+代森锰锌 3、精甲霜灵+代森锰锌 4、恶霜灵+代森锰锌 5、霜脲氰 +代森锰锌 6、氰霜唑+嘧菌脂
8、氟吗啉+代森锰锌
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 10、氟噻唑吡乙酮
11、氟吡菌胺+霜霉威
12、双炔酰菌胺
黄瓜高等真菌---靶斑病
第二,要成虫和若虫同时防治,建议上述杀虫剂和螺虫乙酯或者吡丙谜等 复配使用,成虫若虫同时防治。 同时,在害虫已出现严重抗性的情况下,要加一些精油。
39
• 黄瓜虫害---蚜虫
40
• 黄瓜虫害---红蜘蛛
红蜘蛛在温室内可周年发生、繁殖,一年可发生10多代,且世代重叠。高温 低湿有利发生,秋冬茬黄瓜定植初期,最易遭受红蜘蛛危害,尤其是温室周
瓜苗徒长染病。
(4)苗床处理:用甲霜噁霉灵喷淋苗床。
黄瓜低等真菌---霜霉病
症状表现: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先在叶缘或叶背面出 现水渍状病斑,逐渐会扩大,受叶面限制,呈多角型褐色病斑。湿度大时 叶背长出灰黑色霉层。
霜霉病表现状
13
霜霉病发生条件
田中有积水
田间有病体
传播途径: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20~24℃。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叶面有 水滴、水膜,是该病传 播、流行的关键。 该病主要侵染功能叶片,发病多从植株的中下部位开始,并渐向上发展。昼 夜温差大、多阴雨、少光照的天气以及大水漫灌、浇水过勤、种植过密有利 该病的发生。
黄瓜高等真菌---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传播途径: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越冬,病菌靠风雨、气流传播蔓延。一般在高温干旱 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的时候容易流行。 防治措施: (1)保护地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加大行距,摘除老病叶; (2)使用保护剂要早,若病害已盛发,应使用内吸治疗性药剂。 (4)发病初期用唑类药剂防治, 施药时要注意中下部老叶和叶背处,应喷 施到位 。(使用唑类药剂要掌握好用量,避免出现抑制生长情况) (5)比较好的药剂:吡唑萘菌胺,四氟醚唑,乙嘧粉磺酸酯,硝苯菌酯,
生育期
发芽期
幼苗期
病 害
猝倒病
立枯病、根腐病、炭疽病、霜 霉病、疫病
虫 害
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等)
瓜蚜、守瓜、斑潜蝇
抽蔓期
霜霉病、疫病、炭疽病、枯萎 蚜虫、蓟马、粉虱、守瓜(清明后 病、白粉病、靶斑病、细菌性 多,秋冬种黄瓜该虫少) 角斑病 霜霉病、疫病、靶斑病、细菌 蚜虫、蓟马、粉虱、斑潜蝇、瓜 性角斑病、白粉病、蔓枯病、 绢螟 枯萎病、灰霉病(低温重)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病”,起初为黄色水浸状斑点,发病中期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扩大为圆 形或不规则形,易穿孔,叶正面病斑粗糙不平,病斑整体褐色,中央灰白色、 半透明。
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技术
靶斑病难以防治的原因:
1、靶斑病是真菌和细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单独预防真菌或细菌很难取得很 好效果。 2、靶斑病对目前一般真菌性药剂产生了很强抗药性。 3、以链霉素为代表的细菌性病害治疗药剂目前抗性严重,而对细菌性病害有 特效的铜制剂往往不能混用,且不安全。
化学防治:
硅唑.咪鲜胺+氢氧化铜、多抗霉素+喹啉铜、氟吡菌酰胺+肟菌酯
21
黄瓜高等真菌---炭疽病
症状表现:苗期到成株期均可以发生。
叶片病斑最初为水浸状,很快干枯呈黑褐色,外围有黄褐色晕圈,有时具轮纹。 叶柄和主蔓染病,为水浸状淡黄色圆形斑点。
22
• 炭疽病发病条件和防治技术
发生原因:中温高湿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氮肥过多,瓜期多雨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1)苗床土消毒或无病土育苗。五氯硝基苯进行苗床消毒。 (2)发病初期选用苯醚甲环唑或咪鲜胺叶面喷雾。
药剂加上含锌、铁液肥加芸苔素内酯一起喷雾,连喷2次。
36
内容三
黄瓜虫害及防治技术
白粉虱 蚜虫 蓟马 斑潜蝇 红蜘蛛
37
• 黄瓜虫害---白粉虱
白粉虱成虫活动适温为22℃~30℃,有趋嫩、趋黄、趋光特性,成虫、若虫均 喜欢群集在植物叶片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允吸植物汁液,使被害叶片褪绿、黄 化、萎蔫,甚至全株枯死。并分泌大量蜜液,污染叶面和果面,造成煤污病。 此外,白粉虱也经常成为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44
• 黄瓜虫害---夜蛾类
45
内容四
黄瓜线虫危害及防治技术
46
• 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
47
• 黄瓜根结线虫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① 合理轮作,黄瓜与茄子或辣椒轮作
② 可利用歇茬期对棚室进行高温焖棚处理,对减少虫口基数非常有利。 化学药剂:
① 用阿维菌素+噻唑膦颗粒剂全面土壤混合施药,也可畦面施药及开沟
氟吡菌酰胺,醚菌酯
黄瓜高等真菌---灰霉病
症状表现:主要危害幼瓜、叶片和茎。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然后向 幼瓜扩展,幼瓜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长满灰褐色霉层。
27
黄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
28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技术
管理方式: 降低湿度,选用消雾无滴膜,大小行起垄定植,地膜下浇小水
防治药剂:
(1)黄瓜灰霉病,属高湿病。发病后连续用一种药剂极易产生抗性。 (2)故此病害注意预防,主要是抓住花期的时间防病。
34
黄瓜常见的病毒病症状
黄瓜病毒病防治技术
1、杀灭棚内害虫。病毒病主要靠桃蚜、棉蚜、粉虱等刺吸式害虫传毒,防治刺 吸式害虫防治可有效堵截病毒病的传达媒介。 2、合理进行田间操作;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在整枝、打插中,做好卫生防 止或减轻机械传达的机会。 3.药剂防治。
玛胍乙酸酮等常规病毒药剂进行预防。如果有病毒病发作时,应该挑选防治病毒病的
大小行起垄定植、地膜覆盖 •黄瓜属浅根性作物,喜湿怕
涝,营养杯高出土面 地膜下
浇水、冲肥 •表皮土干有利于引根向下,
~
通气性好,根系发达
可预防蔓枯、根腐、子叶炭 疽、疫病、枯萎等病害
黄瓜嫁接
内容二
• 真菌性病害
黄瓜病害及防治技术
高等真菌、低等真菌 • 细菌性病害
• 病毒病
8
苗期病害---猝倒病
防治技术: (1)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嫁接黄瓜,抗黄瓜疫病防效高。
(3)选地势高燥、排水好的地块高畦栽培,铺盖地膜或铺草。雨后及时排水, 中耕撤墒。
(4)化学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处理病株病叶,全田进行药剂保护。药剂
选用防治低等真菌的药剂喷雾。
黄瓜低等真菌---疫病
为害症状:黄瓜各部位都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茎蔓基部及嫩茎节部。 嫩茎和侧枝节部发病较多,病部呈水浸状,暗绿色,腐烂并明显缢缩, 病部以上枝叶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