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几个贪官是谁?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贪官,是西晋的石崇、北魏的元琛和清代的和珅。

石崇王恺比富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功劳巨大,因此生活荒淫、花天酒地,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他手下的大小官员们更是吃喝玩乐、无所顾忌。

在晋朝的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

《世说新语·汰侈》中对当时达官显贵穷枉奢侈的描绘,足以令当今的暴发户们瞠目结舌,最著名的莫过于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石崇在首都洛阳建造了豪华庄园,仅妻子就有100多个,每人头上和手上金尤闪烁,王恺是骨武帝司马炎的舅父,靠与皇帝的裙带关系贪污受贿成了超级富豪。

两人互不服气,各显神通,公开斗富:王恺用麦芽糖涮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在40里的路段上用绸缎作屏风,石崇就把50里道路围成锦绣长廊;王恺用花椒面泥房子,石崇就用赤石脂作涂料……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 原来石崇曾任过几年荆州刺史。

荆州是个大城市,又是水陆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石崇在荆州当了几年的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

还纵容手下抢劫财物,强取豪夺。

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诈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

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石崇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异花奇草,在住宅的边上造起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里又造起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

石崇的一个朋友,叫刘实,有一次去拜访石崇,突然感觉肚子痛,连忙去上厕所,一进厕所,见里面有一只大床,挂着漂亮的纱帐,铺着华丽的垫子。

两个侍女各立一旁,手里拿着香囊。

刘实连忙退出来,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

”石崇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

”而王恺则仗着自已是皇帝的亲戚,更是搜刮民财,作威作福。

因此获得财产无数,成了洛阳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富户。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

他听说王恺家里洗刷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饭菜,还用香料来粉刷墙壁,压过王恺。

王恺岂肯认输,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在家门口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珍贵的细紫丝线编织成屏障。

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足足有四十里长的紫丝屏障。

这个奢华的装设,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听说后,成心压倒王恺。

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他便命人在家门前的大路两旁,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长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人们要上石崇家,就必须走过这道长长的锦缎做的屏栏。

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又输了一着,这才知道厉害。

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只得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

晋武帝听说舅舅在与石崇比富,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派人把宫里收藏的一株珍贵的两尺多高的珊瑚树抬了出来,那珊瑚红中带粉、晶莹透亮、枝条匀称、棱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

晋武帝把它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大大地出出风头。

有了皇帝帮忙,又讨得救兵,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

得了珊瑚树后,如获至宝,连忙发出请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文武官员到家里吃饭。

宴席上,王恺故作神秘地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宝贝,平时不轻易让人观看,今日乘大家高兴,有意让大家观赏一下,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都问是什么宝贝。

酒醉饭饱后,王恺才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大家都说“快请快请”,于是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

只见两个侍女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株高大的珊瑚树来,众人只觉眼前一亮,不觉连连称赞。

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

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一种器物),顺手抓起,走近珊瑚树旁,慢慢凑上前去,好似在仔细观看,王恺在一旁得意地眯起了眼睛。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石崇随手操起从桌旁拿的那一件铁如意装饰品,朝着那大珊瑚树的正中心上重重一击,“克朗”一声,那株珊瑚树立即粉身碎骨,散落一地。

见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

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石崇嬉皮涎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

”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不由分说,一把揪住石崇要他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仰天大笑说:“好好好,我赔我赔。

”,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珊瑚树多拿几棵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把石崇家的珊瑚树统统给拿过来了,这一下足足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

只见棵棵高大挺秀,晶莹剔透;株株条干挺拔,光彩夺目。

比起王恺的那棵,更要胜上几倍。

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官员都看呆了。

围观的人指指这棵,看看那棵,目不暇接。

王恺这才明白,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自己家的财宝确实敌不过他,也只好作罢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

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他平时生活,“丝竹尽当时之精,庖膳穷水陆之珍”,招待客人,以锦围步幛五十里,以蜡烧柴做饭,众达官富豪自叹不如。

石崇不过是晋国的一个中敛官僚(散骑常侍),就如此纵欲浪费,宰相级别的高级官员就更不用说了。

宰相何曾每天要吃掉上万钱、还总埋怨没有可口的莱。

以当时的购买力,一万钱相当于一千个平民百姓一个月的伙食费。

晋武帝司马炎有次驾临驸马王济家,王济盛宴款待,用的都是琉璃器具,100多名美女穿着绫罗绸缎,手托着食物列队伺候。

这还不算什么,王济喜欢遭马,就在地皮最贵的北氓山下买了一大片地方作跑马场,用编织起来的金钱铺满界沟,时人称之“金沟”。

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

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

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处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予理睬。

他跟石崇、王恺等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

通常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在开创之初,君臣群策群力,富有进取开拓精神,总能够为王朝的长治久安打下深厚的根基。

但西晋王朝却是例外,晋武帝君臣在天下一统后,不是把富余的精力用于开疆拓土、励精图治上,而是一面骄奢淫逸,纵欲享受,一面崇尚虚无,清谈玄远。

西晋缘何迅速覆亡?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上上下下如此穷奢极侈、荒淫腐败,江山怎么会长久呢!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元雍、元琛比富说明了什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贵族汉化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治者更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征收租调时用大斗长尺,甚至预征六年租调。

统治者搜刮到大量财富,生活逐渐腐化起来。

还在孝文帝时,鲜卑贵族已在“承平日久,丰禳积年”的条件下,开始“竞相矜夸”,并“遂成侈俗”。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经两次调动大军攻打南齐。

由于南齐军民的抵抗,没有胜利。

公元499年,南齐派兵攻打北魏。

魏孝文帝带病抵抗,打退了齐兵。

不久,孝文帝也病死了。

魏孝文帝死后,继位者魏宣武帝元恪,就是一个“嬉戏无度”,“好游骋苑囿”,不亲朝政的国君。

他崇信佛教,养西域僧人三千,择嵩山形胜之处造闲居寺,并建有佛塔,塔上铃铎之声可闻数里。

由于皇室带头,结果上行下效,佛教大行。

北魏的统治者,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石窟,建造佛像。

在建都洛阳之前,他们花了三十多年时间,在云冈(在今山西大同市政用山)开凿大批石窟,有大小佛像十万尊以上。

仅洛阳城内造有五百余寺,州郡共造一万三千余所。

他宠任奸佞,奢费不支,就卖官鬻爵。

如宠臣元晖作吏部尚书时,“纳货用官,皆有定价:大郡二千匹,次郡一千匹,下郡五百匹。

其余受职各有差”。

因此宣武帝元恪继位后,北魏又开始衰落。

公元516年,到了魏孝明帝即位,因为年纪太小,由他母亲胡太后临朝。

胡太后是个专横奢侈的人。

她相信佛教,认为佛法能减轻她的罪过。

她在皇宫旁边造起一座气势宏伟的永宁寺,永宁寺里有僧房一千间,都用珠玉锦绣装饰,叫人看了眼花缭乱。

并在寺的旁边又建造了一座宝塔,共有九层,高九十丈,上刹(相轮)又高十丈。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风吹动佛塔上的铃,发出叮当的声音,十里以外都可以听得到。

寺里供奉的佛像有用金子塑的,也有用白玉雕的,高的一座有一丈八尺。

据说从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像这样华丽的寺院,还从来没有过。

胡太后擅权,为掩盖她淫逸残虐的罪过,大修佛塔,除了在洛阳造永宁寺,还在伊阙口造石窟寺。

从宣武帝到胡太后,在洛阳伊阙的龙门山开凿有窟,建造佛龛。

前前后后开凿了二十四年,花了八十多万人工。

这些石窟和佛像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高度的雕塑艺术水平,但它也大大加重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负担。

宣武、孝明前后凡二十多年,耗八十万余工造伊阙石窟,侈享之费,令人发指。

由于北魏以前几代国力强盛,统治阶级搜刮了不少财富,有一次,胡太后偶然到库房去看,发现库里积累的绫罗绸缎多得用不完。

就想出一个主意,下命令叫贵族大臣都到库房里来,把绫罗赏赐给他们。

她规定各人凭自己的力气,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

这批贵族大臣是些贪得无厌的家伙,吵吵嚷嚷地都想多拿一些。

可是,他们平时养尊处优,哪里拿得动许多绢匹。

尚书令李崇;章武王元融两个人各背了一叠绢,累得汗流浃背,刚迈开两步,就连人带绢跌倒在地上。

李崇伤了腰,元融别了腿胫,都躺在地上哼哼唧唧叫疼。

胡太后看了,派人把他们两人背上的绢匹全夺了下来。

两个大臣偷鸡不着蚀把米,一个揉着腰眼,一个拐着腿,一步一拐空手出了宫门。

宫里宫外的人看见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有胡太后带头,下面的贵族豪门,也互相比阔气。

皇帝奢靡如此。

皇帝宗室、外戚、公主,无不竞奢淫逸,穷极享乐。

他们“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

高阳王元雍,是魏孝文帝的弟弟,身任丞相,家居匹于帝宫。

史书形容说:“飞第簷反宇,辖辅周通”,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家内“僮仆六千,妓女五百。

隋珠照日(传说隋侯所获的蛇珠,是稀世之物),罗衣从风”。

他身边常随虎贲班剑百人,打着用鸟羽装饰的伞,好不威风。

“出则随从唱道,仪仗成行,铙歌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霄尽月,一顿饭必以数万钱为限。

真可说得上“贵极人臣,富兼山海”,从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

元雍自以为声名遍于天下,富贵冠于一国,不料元琛更高一筹。

河间王元琛;是孝文帝堂兄弟,历任刺史,事事贪污,连灵太后也说他:做定州刺史,只是没有把中山宫带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