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气”来。另外,如果原碑有的字缺损得厉害, 练习时可以跳过;有的笔画略有缺损,可以
揣摩、推测着写。
下面我们来欣赏颜体行书《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
稿。季明在安史之乱中义不降贼,举家殉国。
颜真卿在老泪纵横中撰文作祭,悲愤之情读 之可感。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下 面从三个方面欣赏。
帖中许多章印是后人收藏和鉴赏后所盖 的。 原作很长,这里仅选一部分附于后面, 帖文如下: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 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 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 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 明之灵…… 祭侄文稿 颜勤礼碑
结构
许多字四面微凸(如第三列“蒲州”二字、第
其结构也有打破常规、趋于浑饱满;少数粗
重的字笔画重叠(如“轻车都尉”的“车”
字),则显得茂密。
章法 布局方面,字形大小、字距行距、墨色 浅重,均变化无常,不死板。涂改、增添之 处依然如故,尽显天然本色。全篇前后布局 也有变化。首列数字稍工整,笔画粗重,字 字独立,像是强压胸中怒火,又像酝酿书写 情绪;自第三列开始,字渐草率,大小、斜 正、字距、行距都有明显变化,渐渐进入悲 愤情态;到文稿末尾,书写迅疾而极潦草, 满腔悲愤如暴风骤雨倾泻无余。
法,不一定都要求我们拿来临摹。书法是以
作品中的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布局)等传
达书写者的功力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的艺术品,欣赏时应多多品读,认真领悟。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
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 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体书法点画丰
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
笔画 颜字横画很细,竖画很粗,有的竖画粗 出钩时先收锋,而后上提出锋;捺笔也是先 棱角不分明,给人以敦厚、深藏的感觉;只
于横画好几倍。横画收笔处重按,非常突出;
收后放。多数笔画起收要回锋,而且是圆的,
有撇捺出笔是劲利的,而且是中锋出笔。多
数字的主要一笔下笔很重,沉稳有力。
图略
临摹颜字,最好是写大字,要写出“大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
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加书写
的美感,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或用透明纸压在 范字上描,或在范字的红模上描(这叫做 “描红”),写成的字跟范字一样大小。临
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
笔画 与颜体楷书相比,起笔、转折和收笔都 有简化倾向,信笔而成,不作停顿和回锋, 显出文稿的特点和行书的特点。笔画中部粗 于首尾,有力大气沉之势。笔画边缘凹凸不 平,显得凝涩而无浮滑之病。许多笔画成为 “飞白”(笔画中露出丝丝点点的白地,像是 枯笔写成的样子,如第四列“轻车都尉”的 “车”字一竖下半部),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也隐隐透露出书写时的悲情和怒气。(见后面 附帖,下同)
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古人说: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
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意思
是说,临容易学到笔画,可是不容易学到间
架结构;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可是不容易
学到笔画。从难易程度来说,摹易临难。不 管是临还是摹,都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
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 其长,各避其短。此外,还要经常读帖,仔
细观察、分析、体会,可以边读边用手“空
临”。只要功夫下得多了,读帖和写字的能
力自然会增强,对书法美也体会得更深了。
欣赏名家书法,是揣摩、领会名家书法 的美感形象、审美价值。凡是供临摹的名家
书法都值得认真欣赏,但值得欣赏的名家书
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有人称赞它如
“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也有人称赞“自羲(王羲之)、献(王献
之)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法对后 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颜体楷书名作 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 《大麻姑仙坛记》等,行书名作有《祭侄
文稿》《刘中使帖》《裴将军诗》等。
下面以《颜勤礼碑》为例,来谈如何临 摹颜体楷书。 结构 内外结构的字外紧内松,里面宽松,并向 外面“撑”,外缘的笔画(尤其是竖)向外凸 出,给人饱满、宽博的感觉,如“国”“司” 等字;上下结构的字上紧下松,重心偏于上 方,给人以崇高、挺拔的感觉,如 “楚”“岭”等字。 图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