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优质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优质教案

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

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带刺的朋友。

(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认读。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
些方法,十分有必要。

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个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

(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

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五、作业
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

二、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第5—10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
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

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

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2.体会这一自然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

三、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想一想,刺猬还能用它身上的刺来干什么呢?课后请读一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原文,了解关于小刺猬的更多更有趣的故事吧!
四、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

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高明聪明机灵
(教学反思参考1)带刺的朋友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

尤其是说话练习部分,没有时间指名较多的学生来练说,连起来介绍这一环节跳过了,拖堂5、6分钟。

反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觉得在前半节某些地方浪费了一些时间。

1.导入环节“看图说话”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看了图,仅说出了“图上画着红枣和枣树”,在引导学生将图意说清楚,说具体上花了一些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明确说话要求,训练说话完整的能力。

2.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
读课文,却没有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一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

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

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反思参考2)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

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字词,因为只有使学生认识词语,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它,也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

这一教学设计虽然表明我认识到了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是字词教学还不够深入。

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

但是,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

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目的性不明显。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其它方面,我的这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教师在课堂上的每
一个指令都要清楚、明白,教学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等等。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将在改进缺陷的基础上,进一步扎实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