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髓损伤PPT课件
使患者双手撑床缓慢躺下。 (4)颈围松紧适宜,
以能插入一个手指为度。患者佩戴后无呼吸困
难、头晕等不适。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
况,防压伤。
21
22
用药方法:
➢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格大小以及疾病 的严重程度,确定用药量,初始剂量 为每千克体重30mg甲强龙,15min静脉 大剂量注射后暂停45min,再以 5.4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注射23h, 安置微泵保证药物持续匀速滴入。
3.脊髓完全断裂 可立即发生弛缓性完全瘫痪,损伤平面以 下各种感觉和反射消失,一般不能恢复。
4.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休克期后可 表现尿失禁及大便的失禁和便秘。
5.反射异常 ,可出现反射亢进及病理特征。
6
脊髓损伤程 度
完全性脊髓损伤(完全性截瘫):脊髓功能损
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完全丧失
颈脊髓损伤
1
定义
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 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颈脊髓损伤:是指脊髓由于创伤、肿瘤、感觉等因素造成脊髓 内出血、水肿、炎症反应,导致脊髓细胞坏死、轴突崩解,并 出现肢体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位于颈 髓节段就是颈脊髓损伤
D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
肌力3级或以上
E 正常
感觉或运动功能正常
8
肌力的分级
0 级 肌肉完全麻痹,肌肉完全无收缩力 Ⅰ 级 肌肉有轻微收缩 ,但无肢体活动 Ⅱ 级 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 ,但不能对抗地心
引力,故不能抬起 Ⅲ 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 ,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 级 肢体能对抗较大的阻力,但比正常者弱 Ⅴ 级 正常肌力 ,运动自如
15
如何搬运病人
• 伤员双下肢并拢伸直, 木板放于伤员一侧,三 人用手将其平托至木板 上,或用滚动法,确保 脊柱处平直状态。
• 颈部损伤时,专人固定 头部,沿纵轴向上略加 牵引,使头、颈、躯干 一起搬动。禁止扭曲或 旋转头颈部。
• 禁止一人抬脚、一人抬 头或搂抱、背驮式。
16
17
治疗方式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性别:男性多见[男:女=5:1(国外),2.4-4:1(国内)] 年龄:年轻人多见, 16-30岁(50%以上)
3
脊髓损伤原因
4
5
临 床表 现
1.颈上段脊髓损伤 (C1-4)易发生四肢瘫痪,如果膈肌和肋间 肌瘫痪,可发生呼吸困难,常致迅速死亡(在现场或搬 运途中)。
2.颈下段脊髓损伤 (C5-8)在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肢体瘫痪, 上肢呈节段性感觉和运动障碍,受损平面可出现根性 痛,多表现在枕部、颈后部或肩部由于胸部呼吸肌瘫 痪,患者仅有腹式呼吸。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不完全性截瘫):损伤平
面以下运动或感觉仍有部分保存
7
脊髓损伤程度确定:ASIA分级 (国际脊髓损伤协会
级别
临床表现
A 完全性损伤 骶段(S4—S5)无任何感觉或运动功能
B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包括骶段有感觉但无运动功能
C 不完全损伤 损伤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大部分关键肌
肌力3级以下
9
感觉障碍
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 2、深感觉:位置觉、振动觉、平衡觉 3、大脑皮质感觉:实体觉
10
特殊体格检查
• 腹壁反射:就 是人平卧位, 屈膝,用硬物 分别在上腹, 中腹,下腹滑 动,会看到局 部腹肌收缩。
11
• 提睾反射:用 钝头竹签由上 向下轻划股内 侧上方皮肤, 可以引起同侧 提睾肌收缩, 使睾丸上提, 这叫提睾反射。
• X线:确定骨折部位 • CT:发现突入椎管
的骨块及椎间盘 • MRI:对判断脊髓
损伤极有价值,如 早期的水肿、出血 等以及各种病理变 化
14
治疗原则
• 急救(6~8小时是治疗的黄金时间 , 掌握搬运的正确方法,以免加重 颈髓损伤)
• 尽早地去除对脊髓的压迫 • 恢复脊柱的稳定性 • 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
• 4) 伴有椎间盘突出或血肿压迫脊髓
26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后导致的肢体瘫痪,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病人 受伤截瘫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不便,需要被动 生活 料理,对疾病预后不良,生活,医疗费用的担心, 情绪波动,表现为焦虑,紧张,烦躁,百般挑剔,不愿 正视现实。所以要求在护理病人时做到:语言文明、态 度和蔼、注意语言的技巧。对患者进行有关知识教育, 让其正确认识到自己伤病的程度,树立起力所能及的生 活目标。尊重病人的人格,密切观察患者的心态及情绪 变化,多鼓励、表扬患者以培养积极情绪。给予适当的 心理疏导,安慰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治疗方案、护 理措施,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可产生信任感,使其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 性及治疗成功实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除其恐惧心 理,增强其手术治疗的信心。
18
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脊髓震荡、脊髓 休克、无脊髓受压 治疗方法: 1、紧急救治 2、药物:减轻脊髓水肿和 继发性损伤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者) 3、固定和局部制动:轻者
颈托固定制动、枕颌吊带 牵引、重者颅骨牵引 4、其他:低温疗法、高压氧 治疗
19
20
怎样指导病人正确佩戴颈托? (1)选择
型号合适的颈围,不宜过高或过低,避免颈部
12
• 巴彬斯基 (Babinski)征:患
者仰卧,髋、膝关节 伸直,检查者左手握 踝上部固定小腿,右 手持钝尖的金属棒自 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 速轻划至小指根部, 再转向拇趾侧。正常 出现足趾向跖面屈曲, 称巴彬斯基征阴性。 如出现拇趾背屈,其 余四趾成扇形分开, 称巴彬斯基征阳性。
13
辅助检查
23
并发症的护理
1
积极预防感染
2
防止应激性溃疡
3
防治高血压
4
防止电解质紊乱
5
防止高血糖
24
手术治疗目的
恢复脊柱解剖序列 解除脊髓压迫 重建脊柱稳定性
25
手术指征
•
1)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 因素存在者
• 2)影像性显示有碎骨片凸出至椎管内压迫 脊髓
• 3)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 出血者
过伸或过屈。 (2)佩戴颈围时,一手固定前
托,使下颌部紧贴前托的下颌窝,另一手将后
托置于颈枕部,拉紧双侧粘扣,调节松紧度,
粘好即可。 (3)卧位起床佩戴颈围时,先固
定前托,另一手伸到患者颈后部,固定颈枕部,
使患者双床撑床缓慢坐起后,将后托置于颈枕
部并固定好。由站位变为卧位时, 应先去掉
后托,一手固定颈枕部,另一手固定前托,,
2
病
一、外伤性(84%) 1、交通事故(45.4%): 撞车、翻车、 急刹车(挥鞭样损伤) 2、高空坠落(16.8%): 建筑、自杀、意外 3、运动损伤(16.3%): 体操、跳水 4、暴力:刀、枪、棍棒 5、诱因:颈椎间盘的变性 改变,至椎管狭窄
因
二、非外伤性(16%) 1、脊柱病理性骨折 2、脊髓炎症 3、脊髓血管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