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熟练地背诵全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熟悉的故事,引出本文内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空城计”“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吗?对,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课堂实录
一、简介作者、文体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意在了解文学常识。
】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
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
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3.写作背景: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二、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设计意图:整理文中的生字,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读诵课文。
】
崩殂(cú)侍(shì)卫陟(zhì)罚臧否(zàngpǐ)郭攸(yōu)之
费祎(yī)以遗(wèi)陛下裨(bì)补阙(quē)漏苟(gǒu)全
斟酌(zhēnzhuó)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
和睦倾颓(qīngtuí)猥(wěi) 夙(sù)夜遗诏(yízhào)
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
三、结合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
】
翻译重点句子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明确:
1.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2.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
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4.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5.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四、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
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导,条理清晰的把握文章的内容。
】
1.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2.表达作者淡泊心志的句子是什么?
3.表达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什么?
4.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答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倿。
其中的核心是“亲贤远倿”。
因为广开
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
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远佞。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其理由是:
(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
(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
国家存亡的大事;
(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
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感受到了诸葛亮深沉的嘱咐与期待。
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
所以诸葛亮出师钱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
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
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
课后习题
1.整理文章中的重点实词。
2.背诵课文。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