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或德育等打热水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能着急、拥挤。
渗透的思考课堂设计学法指导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3 分析结构层次。
板书:三、归纳中心思想。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
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
全文仅6 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
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
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
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同义合成词: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2 找出偏义词。
(异同,即“不同”)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4 背诵全文。
附:《出师表》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
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
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急”。
“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
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如果“存亡”只有“亡”义,那么下文的亲贤引喻失义“引喻”实在是两个词,同义并列。
“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亦即援引事实加以证明。
《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
”“喻”是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性”是性情,“行”是“行为”。
“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引申为“所作所为”。
《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
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
“性行淑均”是“性淑行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
”或作“只”讲,扬雄《法言》:“非苟知之。
”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又,《广雅•释诂》同。
三说可以共解本句。
“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
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
”实在也是“被闻”的意思。
“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
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用“或”字。
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屈原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
有时候选择关系里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
”(《后汉书•傅燮传》)因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
“秋”,《说文》:“禾穀孰(熟)也。
”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
一说,“秋,愁也。
”(《广雅•释诂》)《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也,湫湫者,忧悲之状也。
”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
(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就”。
“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
或说:“猥,顿也。
”《广雅•释言》王念孙疏证:“‘顿’犹‘突’也。
”马融《长笛赋》:“山水猥至。
”“猥”,突然。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
深入不毛“毛“就是“苗”。
“毛”今读开口呼;“苗”今读齐齿呼,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处可见。
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
”《周礼•地官•载师》:“凡宅有不毛者有里布。
”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
”即连生长桑、麻之苗的可能也没有。
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经典释文•庄子音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以”,以为,认为。
“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
现代汉语里“卑鄙”是贬义词了。
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
“猥”,《说文》:“犬吠声也”。
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鄙也。
’别义。
”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猥”就是“鄙”,自谦之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
“猥自枉屈”,《荣辱》“君子安雅”,“夏”就是“雅”。
“雅言”就是“大(可贵的)言”、“正言”、“中(适当的)言”。
又,《荀子•儒效》:“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
”“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庶竭弩钝“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不确。
《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
”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
”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悔罪’言‘幸无’也,‘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
”“觊”音义同“希”同“幸”。
肖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希”、“庶”是“互文”。
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jū,“书”读xū,“储”读qǔ。
“庶”在“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部;“幸”在“匣”纽“耕”部。
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指出“审三跟晓、匣相通”。
“鱼”、“阳”对转,“耕”、“阳”旁转。
王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元’旁对转。
”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
李注:“发,犹毛也。
”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
”“穷发”就是“不毛”,亦即“不苗”,不生五谷的地方,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
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开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
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
不效则治臣之罪有人注“效”为“生效”、“成功”,欠妥。
“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顾效愚忠。
”《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
”“不效”,不尽力,上文有“恐托付不效”。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
察纳雅言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
此说不误。
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
“夏”,《说文》:“中国之人也。
”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
”《方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
因此“雅”有“大”、有“正”、有“中”的意思。
“雅”在“疑”纽“鱼”部,“夏”在“晓”纽“鱼”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
”《荀子•儒效》“居夏而夏”,又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的意思。
古今异义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一词多义1.中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
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2.道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3.分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
读f èn)4.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5.遗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
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以遗陛下(给予,动出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秋┃时┃指四季中的秋季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指商店开始营业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正义,意义陟罚臧否┃否┃功过好坏┃表示否定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表示因果关系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下流猥自枉屈┃猥┃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众多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通顺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痛心遗憾┃十分憎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感动振奋┃意指激动感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偏袒和私心┃照顾私情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普通的百姓┃用布做的衣服先帝知臣谨慎┃谨慎┃严谨而慎重┃小心慎重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涕┃眼泪┃鼻涕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不“效”则治臣之罪)┃效┃任务(实现)【一词多义】┃效果不宜异同┃异同┃不同┃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速度快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词)6.有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
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9.行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10.能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