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单选题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 B )。
A. 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D.坐标差值2、用钢尺进行一般方法量距,其测量精度一般能达到( C )。
A. 1/10—1/50 B . 1/200 —1/300 C 1/1000 —1/5000D.1/10000—1/400003、在测量学中,距离测量的常用方法有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和( A )测距。
A. 普通视距法B.经纬仪法C•水准仪法D•罗盘仪法4、为方便钢尺量距工作,有时要将直线分成几段进行丈量,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直线上的工作,称为( B )。
A. 定向B.定线C.定段D.定标5、用钢尺采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距离时,通常( D )。
A. 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B.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C.需要先定出一点,然后进行归化D.不需要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和高差改正6、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 B )。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D.中误差7、往返丈量一段距离,D均=184.480m,往返距离之差为+0.04m,问其精度为(D )。
A.0.00022B.4/18448C.2.2 X10-4D.1/46128、某段距离丈量的平均值为100m,其往返较差为+4mm ,其相对误差为(A )。
A.1/25000B.1/25C.1/2500D.1/2509、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100 m,其往返较差为+20mm。
则相对误差为(C )。
A.0.02/100B.0.002C.1/5000D.2/20010、往返丈量直线AB的长度为:D AB=126.72m, D BA=126.76E,其相对误差为( A )。
A.K=1/3100B.K=1/3500C.K=0.000315D.K=0.0031511、对一距离进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别为72.365m和72.353m,则其相对误差为(A )。
A.1/6030B.1/6029C.1/6028D.1/602712、测量某段距离,往测为123.456m,返测为123.485m,则相对误差为(A )。
A.1/4300B.1/4200C.0.000235D.0.02913、钢尺精密量距时,丈量温度低于标准温度,如不加温度改正,则所量距离符合以下哪条?( D )。
A.小于实际距离B.等于实际距离C.大于实际距离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实际距离14、精密钢尺量距,一般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是尺长改正、(D )改正和倾斜改正。
A.比例B.高差C.气压D.温度15、精密钢尺量距中,所进行的倾斜改正量( A )。
A.不会出现正值B.不会出现负值C.不会出现零值D.会出现正值、负值和零值。
16、钢尺精密量距的各改正值中, (C )恒为负。
A. 尺长改正B.温度改正C.高差改正 D .以上都不是17、一钢尺名义长度为30m,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度为30.015m,则用其量得两点间的距离为64.780m,该距离的实际长度是( B )。
A.64.748mB. 64.812mC.64.821mD.64.784m18、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24+0.0000125 30 Mt-20 C)m 的钢尺丈量某段距离, 量得结果为121.4090m,则尺长改正为( A )m。
A.-0.0097B. -0.0024C. 0.0097D. 0.002419、用尺长方程式为lt=30-0.0024+0.0000125 30 Mt-20 C)m 的钢尺丈量某段距离, 量得结果为121.4090m,丈量时温度为28 C,则温度改正为(D)m。
A.0B.0.0424C.-0.121D.0.012120、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m,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m,则倾斜(高差)改正数为( A )m。
A.-0.016B. 0.016C. -0.032D. 1.98721、视距测量时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两点间的( B )的方法。
A.距离和高差B.水平距离和高差C.距离和高程D.倾斜距离和高差22、视距测量的精度通常是( A )。
A.低于钢尺B.高于钢尺C.1/2000D.1/400023、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675m,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为( C )。
A.中央线收敛角B.子午线收敛角C.磁偏角D.子午线偏角24、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读得视距间隔为0.465m ,则仪器至目标的水平距离是(25、用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已知 K=100,视距间隔为0.25,竖直角为+2° 45'则水平距离的值为( B )。
26、 当视线倾斜进行视距测量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是(C )。
2A.D= Kl C ;B.D= KlcosC.D= Kl cos 2aD.D= Klsin27、 确定直线与什么之间夹角关系的工作称为直线定向?( A )。
A. 标准方向线B. 东西方向线 28、 罗盘仪用于测定直线的(BA. 真方位角B. 磁方位角29、 关于磁偏角,描述正确的是(A. 大小是固定不变的C. 只有周年变化没有周日变化 30、 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CA.0° ~270°B.-90° ~90°C.水平线D.基准线)。
C.坐标方位角D.象限角D )。
B. 不随时间变动 D. 因地而异)。
C. 0° ~360°D.-180°~180°31、 坐标方位角是以( C )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D.以上都不是3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方位角是按以下哪种方式量取的?(C )。
A.纵坐标北端起逆时针B.横坐标东端起逆时针C.纵坐标北端起顺时针D.横坐标东端起顺时针33、 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 ( C )。
A.真磁角B.真偏角C.磁偏角D.收敛角34、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中央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 ( B )。
35、坐标纵轴方向,是指( C )方向。
A.0.675mB.6.75mC.67.5mD.675mA.0.465mB.4.65mC.46.5mD.465mC )。
A.24.77mB.24.94mC.25.00mD.25.06m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中央子午线方向 D.铅垂方向36、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A )。
A.180°B.360°C.90°D.270°37、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21 ° 23 ',则反坐标方位角为( B )。
A.238 ° 36 ' 24〃B.301 ° 23 ' 36〃C.58 ° 36 ' 24〃D.-58 ° 36 ' 24〃38、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163° 50' 36",则其反坐标方位角为( D )。
A.253 ° 50' 36"B.196 ° 09' 24"C.-16 ° 09' 24"D.343 ° 50' 36"39、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 °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 C )。
A.96°B.276 °C.6°D.174°40、在导线ABC中,BA.BC的坐标方位角分别为205° 30'和119° 30',则左夹角/ ABC 为( C )。
A.86°B.94°C.274°D.-266°42、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 =35° 23'测得左夹角/ ABC=89 °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C B=(A )。
A.124° 57'B.304° 57'C.-54° 11'D.305° 49'43、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a AB=130° 30',安置经纬仪于B点, 测得其左夹角为150° 30 ',则BC边的坐标方位角是( D )。
A.461°B.281°C.20°D.101°44、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90 ° 18 ',左角/ ABC的值为80 ° 52 ',则BC的坐标方位角值为( B )。
A.191° 11' 08"B.91° 11' 08"C.271° 11' 08"D.1° 11' 08"45、已知某起始边坐标方位角为115° 21 ' ,18左"转折角为120° 30' ,24则"待求边坐标方位角为( B )。
A.5° 09' 06"B.55° 51' 42"C.174° 50' 54"D.235° 51' 42"46、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225°,也可以用(C )的象限角表示。
A.N45 ° EB.N45° WC.S45° WD.S45° E47、用陀螺经纬仪测得PQ的真北方位角为A p Q62° 11' 08",计算得P点的子午线收敛角P -0 ° 48' 14",则PQ的坐标方位角PQ(B )。
A.上丝读数B.中丝读数C.下丝读数D.仪器高E.竖盘读数A .62° 59' 22〃 B.61 ° 22' 54〃 C.61 ° 06' 16〃 D.61 ° 59' 22〃148、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公式 D — Ct 2D ,式中t 2D 为(D )O2A.温度B.光从仪器到目标所用的时间C •光速D •光从仪器到目标往返所用的时间49、 电磁波测距的基本原理是: (B )(说明:c 为光速,t 为时间差,D 为空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