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ppt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 化
(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以科学理性、科学规范和方法为指导,使近
代科学的精神与文化功能得到广泛而充分地展现 。在这 样的背景下,现代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学校体育逐渐 完成了从“活动”向“课程”的转变。
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 确立了学年和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现代学校体育的形成
一 、现代体育的形成与身体活动的教育化 “体育”一词在汉语里既被用于专指学校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也被用来指更大范围内的与 人 体 发 展 有 关 的 身 体 活 动 (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这里所说的“现代体育”兼指二者,因为现代 体育最初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二、古希腊的体育教育
(一)斯巴达的体育
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公元前 8世纪,斯巴达人 以武力征服了当地的希洛人,建立起了奴隶主寡头政治的 城邦国家。3万(9000户)斯巴达人统治着大约 30万希洛 人,为对内镇压奴隶,对外掠夺扩大地盘,尚武成为斯巴 达的灵魂。斯巴达全民皆兵,一切活动以军事为出发点。
西周时期学校教育是“文武合一”,春秋战国则出现 “文武分途”。秦汉以后,在“文武分途”的基础上,学 校教育开始向着“重文轻武”方向发展。随着统治阶级教 育思想的变化,秦汉以后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都是“经学” 或“辞赋”,与先秦相比,体育的内容大为减少,学校体 育从此逐渐衰退,不过学校教育在重文轻武的同时,也保 留着一定的体育因素,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学校教育 的基本模式。
(二)雅典的体育教育
雅典地处阿提卡半岛,公元前 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 自公元前 594年梭伦改革后,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高度 发展,在公元前 338年被马其顿征服以前,雅典是全希腊 教育和体育最发达、最先进的城邦。
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的共同之处,都是为了培养良好的 公民,对国家无限忠诚,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 益。但公民的含义有差异,斯巴达的公民就是勇敢善战的 勇士,而雅典的合格公民是身强力壮,并具有多种才能、 能言善辩、善于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所以雅典教育既发 展人的体力,又发展人的心灵,把体育和德育、智育、美 育结合起来,培养身心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形成了比较完 整的教育体系。
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夏商的学校已 有了体育内容,如习射就是当时重要的教育内容。西周时, 学校教育以礼教和军事为主,教育内容除德、行之外,主 要就是“礼、乐、射 、御、书、数”这六艺教育,其中 乐、射、御都是体育。乐,指乐舞,其基本形式是模仿战 阵操演的队列练习,实际上是一种兵式操练。射、御即射 箭、驾车,都是与征战有关的军事技能,是学校的必学内 容。
古茨姆茨促使体育方法体系化。他按4个分类原则对 所选择的教材进行分类:按运动项目的分类,按运动性质 分类,按运动解剖学分类和运动类型分类。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体育课程 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按照关节活动的难易程度安 排体育活动的教学顺序 。
(二)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对于人体及人体运动本质的科学认识,则是体育和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美国“新体育”学派对世界学校 体育产生巨大影响。
(二)20 世纪中期的学校体育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大多主张兼重身心的教育。 如孔子(公元前 551-前479)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 武事者必有文备”,提倡文武并重,他本人就擅长射、御。 战国末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约前 是由天决定的,是由人的“养”和“动”决定的。 墨子录选学生的重要条件是身强力壮、思维敏捷,教学中 很注重射御教育,因此其弟子以武勇著称 。
校体育得以形成并沿着科学轨道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 术革命和学校体育的课程化推动了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 化进程 。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 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三、20世纪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20世纪前期的学校体育
高尔霍夫尔是2 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 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尔霍夫尔的自然体育思想对欧 洲各国的体育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卢梭主张在非自然中效法自然的法则、采用自然的方 法对儿童进行包括体育在内的全面教育。
巴塞多把洛克和卢梭的体育思想变为教育现实。在德 意志( 1774年)的德绍,巴塞多创建了德绍学校。形成 了以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闻名于 世的学校体育课程的雏形。这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被认 为是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学校体育与社会发展之
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 与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 育思想发展脉络,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 :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体育 一、古代中国的体育
明末清初的颜元( 1635~1704)认为汉以来的教育早 已走入“文墨世界”,宋代儒生只知道清淡静坐,因此他 要求学生“文武相济”,全面发展,常带领学生习射、技 击、练力。疾呼“今日正可言动”,“养身莫善于习动”、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 天下动则天下强 。
尽管到了明清之际有颜元这样的“文武相济”的提倡 者,但毕竟是少数,实际上从西汉直至清朝末年,在长达 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教育思想一直是重文轻武的, 教育内容偏重德育、智育,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儒家 的“四书五经”为主。直到清朝末年,我国学习日本和欧 美各国,开办新式教育,在这些学校中才有了体操内容。 所以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学校体育没有在教育中获得 相应的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