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运动说课稿
说课教师:张京杭说课提纲:
一、课程定位——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战术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熟悉网球教学、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以及竞赛组织与临场裁判的工作流程,具备从事网球教学、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参与网球竞赛和竞赛组织与临场裁判的工作能力。
定位: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1.前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等,使学生了解运动基本原理以及训练方法,为网球运动的学习提供专业知识保障,这些课程是学习网球运动相关技能的基础。
2.后续课程:运动训练、学校体育学、体育赛事组织与编排、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后续课程是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相关业务环节的深化训练。
3.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为128;8学分;理论16学时;实践112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2、课程作用和提网高球学运生动的水身平体素质教培判球养的、学工会生作指会能导打力和球会、裁会能提力高和学社生会的责社任会感适应
二、课程目标
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前提突出课程职业性、实践性。
知识目标
1.熟悉网球技战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熟悉网球临场裁判的程序和方法;
3. 了解网球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的相关知识;
4. 深入了解中小学网球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
能力目标
1.具备从事网球基本技战术教学和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的拓展能力;
2.具备操作网球竞赛组织编排和临场裁判的能力;
3.具备参与网球竞赛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取得网球二级裁判员和中级网球社会指导员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拓展能力
三、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基础,依据教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整合和序化。
教学重点:熟悉简单教学流程,掌握临场裁判技巧。
教学难点:将技战术正确的、有效的传授给人;网球竞赛中灵活的运用技战术;临场裁判操作时准确的运用竞赛规则,灵活的处理突发事件。
项目一:网球教学
工作任务:1.网球技战术的学习与掌握;2.学生情况的了解;3.网球教案的编写;
4.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5.课堂教学归纳总结与操作评价
能力要求:1.网球技战术的学习能力;2. 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基本情况;3. 教案编写的能力;4. 课堂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5.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要求:熟悉网球技战术的基本知识与原理,熟悉学生的情况;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熟悉课堂的组织过程、掌握课堂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把握课堂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自我知识的更新。
项目二:网球竞赛
工作任务:1.网球技术练习方法;2. 网球战术训练要领;3. 网球技战术运用的技巧。
能力要求:1.网球技术训练能力;2. 网球战术接受能力;3. 观察能力和良好、稳定的心理
知识要求:1.熟悉网球技术相关原理和知识;2. 掌握网球战术配合的方法;3. 了解竞赛规则和竞赛相关知识。
项目三: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
工作任务:网球技战术的训练与掌握;学员相关情况的了解;网球训练计划编写;训练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指导训练归纳总结与操作评价。
能力要求:网球技战术的学习能力;多种途径了解学员基本情况;训练计划的编写能力;训练能力和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要求:熟悉网球技战术的知识与原理;了解队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掌握训练计划编写的基本要求与方法;熟悉业余训练的流程、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运动员的管理方法;全面把握训练情况;改进训练方法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我。
项目四:竞赛组织与临场裁判
工作任务:竞赛组织与策划;确定竞赛编排与抽签方法;临场裁判操作;赛后工作归纳总结与操作评价。
能力要求:组织能力和赛事策划能力;编排能力;临场裁判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要求:熟悉网球竞赛的组织工作业务流程;掌握网球竞赛的管理工作技巧;掌握网球竞赛编排方式与抽签方法;熟悉网球竞赛规则,掌握网球临场裁判工作的技巧;全面把握比赛情况;熟悉竞赛流程;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高等职业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
学习基础:身体素质好,技战术接受能力强,但基础薄弱。
知识能力:对难度加深的理论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专业知识缺乏。
学习态度:较喜欢实践课;喜欢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五、教学设计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进行。
以网球基本技战术教学、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网球竞赛及竞赛组织与临场网球裁判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熟悉网球教学、竞赛组织与临场裁判工作流程为主线。
采用“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做、赛、练、育融为一体”进行人才培养;利用构建仿真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网球运动相关工作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高职要求。
(一)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
◆以网球基本技战术教学、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网球竞赛及竞赛组织与临
场网球裁判操作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熟悉网球教学、竞赛组织与临场裁判工作流程为主线;
◆采用“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
段,将”教、学、做、赛、练、育融为一体”进行人才培养;
◆利用构建仿真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网球
运动相关工作技能的培养;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的高职要求。
(二)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以就业能力为导向,鼓励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生获得证书只是一个技能水平和能力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通过获取证书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
多以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为载体,通过项目教学是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获得知识能力、专业技能能力、特别是网球教学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传统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游戏引导法、分解与完整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比赛法、技术诊断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俱乐部专家讲座法、社会实践法、仿真模拟法、观摩法、角色扮演法、现场学习法等。
例如新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使用手机录制每个同学的技术动作,通过微信、Q群传播,再结合网络视频资源,让学生能够分析自己动作,同时与职业选手动作进行技术比对,再提出优化自己动作的方案。
(四)教学评价
课程教学评价是过程评价与期末考核评价相结合。
依据课程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要求整合考核内容,重点考核能力。
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多种形式,综合的评价学生成绩。
技能考核采用在每个项目或模块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用作业或开卷的形式随堂进行。
期末考试成绩=学习态度(20%)+小组任务(10%)+理论成绩占(10%)+技能成绩占(60%)
六、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资:
学院多媒体教室、标准网球场地两块、网球练习墙一面;综合运动场一块、
室内综合体育馆一个;综合健身实训基地一个;以及三个校外实训基地;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业网球教师两名。
教材分析:
◆选择适合高职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优秀教材;
◆教材以实用为原则,网球运动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重点强调网球基本
技战术教学、课余训练组织与指导、网球竞赛以及竞赛组织与临场裁判工作的操作程序;
◆配备适当教学视频、技战术动画,满足学生自学需要。
七、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思路: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备的各种职业素养,在教学环节本课程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与不同的职业素养培养相匹配。
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语言表达环、职业素养。
依据行业发展动态和实际情况,改变过去课堂管理为主线,针对四个工作项目流程组织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改革:在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实了网球教学等内容,强化了竞赛组织与编排等内容,补充了中级社会指导员考证相关内容。
综合运用了技术诊断、仿真模拟、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改革:综合运用了技术诊断、仿真模拟、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情景教学、仿真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转变,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自主权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
具体方法如:1、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推行电子教案;2、课程网站提供网球业内动态普及基本知识;3、用QQ系统和电子邮箱加强师生互动;4、教学视频和技战术动画以及录像和照相以增强直观效果。
考核形式的改革;过去考核是:成绩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
现在考核是:成绩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小组任务+期末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