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及防治(1)
①煤烟型污染是污染的普遍问题,主要污染物 是烟尘和二氧化硫;
②汽车尾气污染明显增加,并逐渐上升为城市 大气主要污染源,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 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③酸雨分布区域性、季节性明显,污染物成分 特点突出,多以硫酸酸雨为主;
④工业“三废”任意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的罪 魁祸首,但农业引发的大气污染仍不容忽视。
二、废水处理技术
• (一)物理法 • (二)化学法 • (三)物理化学法 • (四)生物法
第二节 水体污染防治
• 三、常用的废水处理流程 • 1.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 2.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 • 3.工业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
第三节 大气污染
大气圈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距地球表面约 1000多公里厚度的气体构成。人类生活在大气 圈中,一般成年人每天需呼吸10-13 m3的空气, 它相当l d食物量的10倍,饮水质量的3倍。一 个健康人在5周内不吃食物,或5d内不喝水都可 能生存下来。但若5 min不呼吸空气,会窒息死 亡。由于大气直接参与人和其他生物的物质和 能量代谢,清洁的空气是一切生物生存的保证。
第二节 水污染防治
一、天然水的组成与水体自净
(一)天然水的物质组成
天然水不是化学上的纯水,乃是含有许多 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所组成的极其复杂 的综和体.天然水中所含的各种物质.根据溶质 粒径的大小和形态分为四大类。
1、溶解气体 溶质粒径小子10-9m,以分子状态 存在于水中。根据气体在水中含量的多少,进 一步划分为主要气体和微量气体。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可能改变大气组成引 起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大 气环境问题常常是全球性的、区域性的。目前 国际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性的酸雨、CO2 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都成 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一、概述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定组 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恒定组分指N2、 O2和Ar。N2占空气体积78.09%、O2占20.95%、 Ar占0.93%.三者总和占空气总体积的99.97%, 其余为微量的氖、氦、氙、氡等稀有气体。可变 组分指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通常CO2含量为 0.02-0.04%,水蒸气含量小于4%。可变组分在 空气中的含量随季节、气象与人类活动的变化而 变化。不定组分指煤烟、尘埃、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它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这 些组分达到一定浓度,会给人类、生物造成严重 的危害。
(一)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 状况,可将大气污染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和氧 化型大气污染。
(二)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可将大 气污染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 四类。
四、中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我国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地形及气候条件 决定了我国大气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第六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体污染
一、地面水污染
水质污染可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 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与河流相比,由于湖泊流速缓慢,迁移污染物 能力较弱,累积污染能力较强,故一旦污染, 其恢复较河流困难。
二、地下水污染
含于地球表层之下的水称为地下水。地下水污 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致使某些污染物质(包括 微生物或热能)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 地下水体,部分或全部限制了地下水的正常利 用。地下水污染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隐蔽性, 地下水污染不易被人们察觉;二是复原困难, 地下水一旦遭受污染,短期内难以恢复。造成 本污染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和城市生活污染等,当然地下水的问题还应包 括因不合理开采而使生态环境破坏(例如,地 层下凹等)而造成的环境问题。
钢铁厂排放的废气
火力发电厂排烟 污染大气
排入大 气中的 烟尘随 风扩散
烟 尘 弥 漫 整 个 地 区
大山深处的工厂
2、农业污染源
主要是不当施用农药、化肥、有机粪肥等 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挥发扩散,以及施用后期 NOX、CH4、挥发性农药成分从土壤中逸散进入大 气等形成的污染源。
2、常见主要大气污染物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被人们注意到或已经对 环境和人类产生危害的大气污染物大约有100种 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 具有普遍性的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含物及光化学氧化 剂等。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 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 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危害了人体的舒适、 键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二、能源型污染
(一)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分为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类。
所谓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点固定不变的污染源。
主要指工矿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
冶金、钢铁、建材等工业企业都是对大气环境
污染严重的固定源。流动污染源是指交通工具
在行驶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形成的污
染源。
按人类
社会活动功能划分,还可以分为工业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污染源 由汽车、飞机、 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向大气中 排放的尾气。这类污染源属流动污染源,主 要污染物是烟尘、碳氢化合物、NOX、金属尘 埃等,是城市大气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尾气污染,健康杀手
4、生活污染源
是指居民日常烧饭、取暖、沐浴等活动, 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烟尘、SO2 、NOX等 污染物。这类污染源属固定源,具有分布广、 排量大、污染高度低等特点,是一些城市大气 污染不可忽视的污染源。但是,随着城市电气 化的推进,城市生活污染源将从根本上得到遏 制。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 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由大气 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 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变暖会给 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 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六、大气污染的防治
从大气污染的发生过程分祈,防治大气污 染的根本方法,是从污染源着手,通过削减污 染物的排放量,促进污染物扩散稀释等措施来 保证大气环境质量。但目前现有的经济技术条 件还不能彻底根治污染源,因此,大气环境的 保护就需要通过运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 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 和财力的损失。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 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 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 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海洋污染
由于海洋环境容量大,甚至将海洋作为废弃物的 处置场所。而排入海洋中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海洋 的自净能力时,将造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使 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生物物种减少,水产品质量 下降,养殖滩涂大片荒废,海水养殖污染损害事 故不断发生
第二节 水体污染防治
一、防止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
• (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二)废水无害化 • (三)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
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火力发电厂排烟污染大气
1、工业污染源 由火力发电、钢铁、化 工和硅酸盐等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 的煤烟、粉尘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污染源。 此类污染源由于不同工矿企业的生产性质和流 程工艺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 大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排放源集 中、浓度高、局地污染强度高。是城市大气污 染的罪魁祸首。
2、溶解性物质 溶质粒径小于10-9m,主要以 离子形态存在于水中,根据含量和生成原因, 又再细分为主要离子、生物生成物、微量元素。
3、胶体物质 溶质粒径为10-9m-10-7m时,属 于胶体溶液,根据胶体的性质又分为无机胶体 和有机胶体。
4、悬浑物质 溶质点粒径>10-7m,为悬浊液 或悬浮液,根据物质性质分为细菌、藻类及原 生动物、泥沙、粘土和其他不溶物质。
2、慢性中毒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 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 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 象。,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 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 明显高于郊区 。
3、致癌作用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 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 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 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 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 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寻求大气污
染的控制途径。
(一)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2、改善燃料构成 3、进行技术更新,改善燃烧过程 4、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废气” 5、开发新能源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以减少煤碳、 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为可再生性能源, 在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化石能源开采使用的环 境问题,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采用各种技术,控制污染物排放 1、烟尘治理技术 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 3、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技术
(三)合理利用环境自净能力,保护大气环境 1、搞好总体规划,合理工业布局
(1)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调整工业结构、合理工业布局
2、做好大气环境规划,科学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3、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 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 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 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 生物产生毒害。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 鱼类绝迹。
Hale Waihona Puke (三)对大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颗粒 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 辐射量。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 的情况下,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 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 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 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