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患者护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血肿形成 ——中央型破裂和被膜下破裂因被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故临床上 并无明且内出血征象而不易被发现,可形成血肿而被吸收。少数中央型血肿可因并发 感染而形成脓肿。 2、 失血性表现——真性破裂出血量较大,可迅速发展为失血性休克,甚至未及时抢 救而死亡。有些血肿(尤其是被膜下血肿)在某些微弱外力的作用下,可突然转变为 真性破裂,引起大出 血,常发生在腹部外伤后1~2周。 3、腹痛——持续性腹痛,同侧肩部牵涉痛,疼痛程度不严重,腹膜刺激征不剧烈。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细胞比容不同程度下降。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
空腔器官破裂可抽出胃肠内容物、胆汁或浑浊液体;
实质性器官破裂可抽出不凝固血液。
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 适应证: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超声检查或CT 证实脾裂伤比较局限、表浅,无其他腹腔脏 器合并伤者。 (2) 主要措施: ①绝对卧床休息至少1周; ②禁食、禁饮,胃肠减压; ③补液或输血; ④给予止血药和抗生素等; ⑤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腹部体征,了解血细胞比容及影像学变化。 2、手术治疗 (1) 适应证:不符合非手术治疗条件者,或治疗观察期间发现继续出血或发现有其他脏器损伤,应立即手术。 (2) 手术方法: ①保留脾脏手术:经彻底查明伤情,可保留脾脏者,采用生物胶黏合止血、物理凝固止血、单纯缝合修补、 脾破裂捆扎、脾动脉结扎及部分脾切除术等。 ②脾切除术:不符合保脾条件者,立即实施全脾切除术。
2、开放性脾破裂 左胸部或左上腹部有伤口,如为贯通伤,则伤口也可在背部或腹部的其他部位。开放性脾破裂常合 并其他脏器的损伤,如肋骨骨折、胸膜后肺及膈肌损伤,常伴有胃肠道和肾脏损伤等,因此病情多 较严重,往往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休克,死亡率极高。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辅助检查可分为
超声检查、CT检查可明确脾破裂程度,后者更为精确。
脾的功能
供血
脾的功能
过滤血
储血
产生淋巴细 胞免疫功能
病因
病因
开发性损伤
由刀刃、枪弹等锐器所致。
闭合性损伤
由高空坠落、挤压、碰撞、暴力打 击、冲击等钝性致伤因素所致。
脾破裂分类
脾破裂分为三类
中央型破裂
破裂处位于脾实质深部
被膜下破裂
破裂处在脾实质周边部
真性破裂
破损累及被膜,临床上 约85%为真性破裂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闭合性脾破裂 A、腹部疼痛:疼痛开始局限于左上腹,随着出血,血液逐渐扩散入整个腹腔,引起全腹弥散性 疼痛,但仍以左上腹为甚。部分病人因血液刺激膈肌而引起左肩部牵涉性疼痛。 B、内出血症状:病人短期内出现如眩晕、心悸、口渴、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少数病人还伴有 恶心、呕吐。体检可发现病人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出血迅速者,短时间内血压 明显下降,很快发生失血休克,甚至死亡。 C、腹膜刺激征:以左上腹最明显
治疗—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
1、 病人入院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神志、面色、脉搏、呼吸及 腹部体征的变化,不可随意动病人。 2、 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根据医嘱及时输液及给药。 3、立即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给予氧气吸入, 观察血氧饱和度。休克者骆予中凹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坚。 4、在抢救休克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置胃管、留置导尿、备皮、采 血配血。
核工业417医院
脾破裂患者护理
主讲人:杨 银 日期:2020年9月
目录
CONTENTBiblioteka 1 脾解刨生理概要 2 概述 3 病因与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 5 护理要点 6 健康宣教
脾解刨生理概要
脾的解剖位置
左季肋区,与第九到十一肋相对应,长 轴与第十肋一致,正常情况在肋弓下缘 不能触及。
概述
概述
脾损伤在腹部损伤中,可高达40 %到50。其中脾破裂的 发生率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占20 %-40%,在开放性损伤 中约占10%。有慢性病理改变(如吸虫病,疟疾,淋巴 瘤)的脾更易破裂。单纯脾脏破裂的死亡率约为10%, 若有多发伤,则死亡率高达百分之15 % -25%
4、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应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引流管应贴标签注明其名称、日期、引流部位,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定期更换引流袋。 拔管指征 术后24小时腹腔引流液<10ml可拔管 5、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术后注意事项,继续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支持。 6、静脉补液 禁食及饮食恢复期间应进行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抗感染 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控制腹腔内感染。
治疗—非手术治疗护理
非手术治疗护理
1. 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若病怵稳定,可取半卧位。观察期间不可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加重 伤情。休克患者给予中凹卧位。 2.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定一次脉搏、呼吸、血压。每30min观察腹部症状 和体征:严密观察左上腹的疼痛性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程度。随着出血量增多,腹胀呈进行 性加重,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观察尿量,记录24小时尿量,如果尿量每小时小于25ml, 表明血容量不足。 3. 胃肠减压、禁食水。 4. 维持体液平衡和预防感染: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补充足量的平衡盐,电解质等,防止水,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5. 镇静、止痛:不注射止痛药(诊断明确者除外)以免掩盖病情。 6. 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加强交流,解释病情变化发展过程,告知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是 病人配合治疗。 7、术前准备:一旦决定手术,应争取时间尽快地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3、禁食水、胃肠减压
妥善固定并密切观察记录胃液的色、质、量,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有效的霄肠减压,观察胃管是否通畅,若发 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其通畅。
向病人解释留置胃管重要性,取得病人的配合防止自行拔管。
在术后3-5天肛门排气后,肠蠕动恢复、无腹胀等不适主诉,可拔除胃管。
手术治疗—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手术治疗—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
交叉配血试验 留置胃管、导尿管
迅速补充血容量 严格观察生命体征
手术治疗—术后护理
1、体位
术后护理
全麻未清醒患者置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全麻清醒六小时后,血压平稳者改为半卧位以利于腹
腔引流,减轻疼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2、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病人的手术切口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