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都的变化.ppt
7
东汉末,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焚烧洛阳,洛 阳及其周围化为一片废墟。建安元年,汉献帝东返 洛阳。黄初元年,曹丕代汉为魏,又定都洛阳。泰 始元年,司马炎代魏建晋,仍以洛阳为都,直到311 年“永嘉之乱”晋怀帝被俘,洛阳荒残了180年。 • 太和十七年,北魏孝文帝在 汉魏洛阳城的废墟上重建洛 阳城,“东西二十里,南北 十五里”,规模之大不仅空 前,而且也超过以后隋唐的 长安。永熙三年,北魏分裂, 孝武帝苦于高欢的挟制,以 长安为都;高欢另立孝敬帝, 次年,因洛阳西近西魏,南 近梁境,便迁都邺城。此后 洛阳成为战场。538年,侯景 焚烧内外宫寺民居,洛阳再 8 次成为废墟。
洛阳古都的变化
洛阳城位于黄河中游伊洛盆地洛水之北。东 有成皋、西有崤渑,背河而面洛,形势虽不 如关中险要,但也有一定的险要可守;更主 要的是地处中原的中心,自古以来被认为 “居天下之中”,靠近经济发达、物产丰富、 地域广大的黄河下游地区,少有乏粮之忧。 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省 通衢”。所以历朝历代均为诸侯群雄逐鹿中 原的皇者必争之地,成为历史最重要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
6
汉高祖元年,楚汉相争,洛阳曾为项羽所立 河南王申阳的都城。西汉初,汉高祖本想在 洛阳建都,后为巩固后方关中,才定都长安。 西汉末,公元23年,更 始帝刘玄曾以洛阳为都 5个月。东汉刘秀称帝 后,因长安破坏严重, 又偏离经济条件优越的 山东地区,便定都洛阳, 改字为雒阳。东汉洛阳 城位于今洛阳以东白马 寺一带。
16 1年) 民国21年(1932年,
• 然而,金朝将洛阳定为中京设金昌府并置洛阳县重建洛 阳城。所建新城即现今老城前身规模很小百业凋零经济 萧条。公元年蒙古族讨金灭宋洛阳地处战争腹地再遭劫 难。公元年元朝改洛阳为府治及洛阳县旧址在今洛阳老 城内。 • 公元年明朝在洛阳置河南府。明王朝于公元年把伊厉王 封藩洛阳嗣后凡代王国绝。公元年明神宗朱翊钧把其第 三子福恭王朱常询又封藩洛阳。洛阳做为明朝藩王的封 地长达年之久。清朝在洛阳置府治设洛阳县。在明府王 府的废墟上重建的洛阳知府衙门曾作过光绪皇帝的行宫。
11
唐初,废洛阳东都之名。高宗 显庆二年,又以洛阳为东都, 共往返两都之间达6次,居洛阳 时间较多于长安。光宅元年, 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天授元 年,武则天称帝,定都神都。 神龙元年,中宗复位,复以 洛阳为东都,次年还都长安。 自开元五年起,玄宗曾5次 移居东都,共约l0年,开元 二十四年以后,才定居长安。 可见唐前期洛阳、长安并重, 近l/3的时间以洛阳为都。 安史之乱以后,东都洛阳趋 于萧条。
9
隋唐虽以长安为都。仍把“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陆通,贡赋等”的洛阳作为重要的战略据点,以 弥补长安对山东“关河悬远、兵不赴急”的缺陷。 隋炀帝即位后,下诏 在伊洛间营建东京。 新城在汉魏洛阳城西 十八里。此后长安虽 仍有"京师"之名,但 隋炀帝和百官常驻东 京,洛阳成为实际上 的首都。大业五年改 称东都。因跨洛水两 岸,是新开通的南北 大运河的中心,所以 迅速繁荣起来。 10
13
14
• 洛阳地区古代都城形势
15
朝代 夏 商 西周 东周
名称 斟浔 西毫 洛邑 王城
都城位置 偃师二里头 偃师尸乡沟 王城公园
所居帝王 太康、仲康、夏桀 商汤—仲 周成王-周幽王,共11王
建都时间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 前1040年-前771年 前771年-前520年,及 314年-前256年
王城(涧河两岸) 平王-悼王及赧王,共14王
东周
西汉 东汉 曹魏 西晋
成周
洛阳 雒阳 洛阳 洛阳
成周(白马寺东)
汉魏故城 汉魏故城 汉魏故城 汉魏故城
敬王至慎靓王,共11王
汉高祖 光武帝-献帝,共12帝 文帝-元帝,共5帝 武帝-怀帝,共4帝
前519年-前314年
前202年(数月 ) 25年-190年 220年-265年 265年-313年
北魏
隋 唐(武周前) 后梁 后唐 后晋 中华民国
洛阳
东京 东都 西京 东都 西京 洛阳
汉魏故城
隋唐故城 隋唐故城 隋唐五代宋故城 隋唐五代宋故城 隋唐五代宋故城 洛阳市
孝文帝-孝武帝,共七帝
隋炀帝至皇泰帝共两帝
493年-534年
605年-619年
高宗、中宗、睿宗共三帝 657年-684年(两京并重) 684年-690年(首都) 太祖、朱友圭 、后梁末帝 庄宗、明宗、闵帝、末帝 高祖 林森(国民政府主席) 909年-913年 923年-937年 937-938年(约2年)Βιβλιοθήκη 17• 飞速发展的洛阳
18
19
20
12
• 唐末五代,洛阳屡经战火,破坏很大,加上伊洛盆地狭 小,经济力量有限,与东南地区的交通不很方便,因此 后唐以后,洛阳最后失掉国都地位。 • 唐末,天复三年,朱温胁迫昭宗迁都洛阳,天裕四年, 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初以开封为京都,洛阳为西都。 开平三年,迁都洛阳,至乾化三年,又还都开封。同光 三年,后唐灭后梁,定都洛阳,称洛京。后晋天福元年, 灭后唐,仍以洛阳为都,次年移都开封。
3
• 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尧、舜、禹等大仙居住于 此。同时,洛阳也是中国300多年文明的帝都王城,华夏 中华,中土,等称谓均源自于古老的洛阳城和河洛文明。 洛阳亦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和华夏文化从萌芽、成长走向 繁荣、壮大的中心和象征。
4
• 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5
• 以洛阳城为中心的 河洛地区,历史上 被称为“河南”, 与“河东”、“河 内”相对应,是华 夏民族最早的政治 活动中心。自从有 历史记载以来,洛 阳城一直是这一地 区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