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探索
摘要: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随着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大力度开发
越来越完善。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成
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

城市中的河道和环境与城市
居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
也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快速下降。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保护
引言
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才有
了今天的规模。

城市中的河道不仅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治理城
市中的洪涝灾害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城市
中的河道治理和环境保护也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点,是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当前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水资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城市中的河道治理和环
境保护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对城市河道的治理需要在满足基本的防洪排
涝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河道的美化,维护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发展。

本文以马
家沟河道为例,着重阐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

1城市河道的现状
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城市中的水
体污染严重、河道淤积以及生态环境失衡,很多地区的河道较浅,河道生态系统
较为脆弱,很容易遭到破坏。

我国城市建筑不断发展,对于河道的保护工作不到位,导致一些河道系统被严重破坏,而且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污水被大量排到城市
河道中,导致城市中的河道系统遭受到很大的破坏。

还有一些人工开凿的河道和
水利工程给河道造成很大的压力,河道发生严重的淤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如果对河道的治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河道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

(图一)
2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工程简介
1996~2004年,江光焘市长组织设计了马家沟城区段综合治理,使马家沟城
区段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10~2012年,实施了马家沟郊区段工农水库至三
合屯的景观综合治理。

其中由于城区段改造时间已经比较久远,河道设施老化现
象严重,并且不满足现代城市居民使用需要。

因此,建委于2014对于马家沟城
区段进行一期的提档升级段建设(南起文道街——北至宣化桥),并且最终通过
各方的不懈努力,于2015年最终完成了任务,并且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社会反响。

(图一)
2.1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效率
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排入是导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式,而对
于排入河道污水的监测疏松是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最主要现象,因
此为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的污水处理
效率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途径。

在污水排入城市河道之前要对污水中的富营
养话成分进行讲解,减少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由此而产生的富营养化现象。

在进行
降解的时候要对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建立氧化池或者是化粪池,并对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当污水水质达到标准之后再进
行排放,这样河道的生态系统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其自我修复的能力也会逐渐
的恢复,河道水体就会逐渐恢复其自我净化的能力。

2.2污水分流
降低河道生态压力对于污染己经较为严重的河道,应该在对水质进行严格的
处理和监测之外再进行污水的导流处理,而在导流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分析河
道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由于污染河道的导流施工而对周边的农田和河道造成污染。

合理的规划导流方案,对河道的水容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在导流施工过
程中对周边的其他的河道进行严格的水质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个导流
施工段的长度,选择水质情况相类似或者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河道进行导入,不得
随意将污染河道导入到周边水质情况良好的河道或者是农田和水塘。

2.3加强河道底泥处理
避免二次污染在对河道进行疏通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河道的底泥进行疏通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底泥,而这些底泥尤其是污染较为严重的
河道,其重金属含量会比较高,这些污染严重的底泥将会对周边的农田和浅层的
地下水造成二次的污染,因此对于疏通河道而挖掘出的河道底泥要经过严格的处
理之后再行堆放,在堆放位置确定之时也要对堆放地点的环境要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另外也要对废弃底泥堆放地点的周边环境做好
截水和排水的工作,并在堆放点的周边采用植被覆盖的保护措施,对废弃底泥中
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降解。

3河道生态治理和保护遵循的原则
设计中结合挑台、木栈道、桥下通道了贯穿全线4.5公里的漫道系统,同时
改造了堤顶景观:17630㎡,新建了跨河大平台1个、飘带桥:1座、塔楼:1座(图二)对于河道的修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遵循自我修复的原则,河
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河道进行自我修复的重点,要想河道保持一定的自净能力,
需要保证河道内有充足的水量,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条件,同时河道中的水能够
与地下水进行交换,河道也就能够实现自我修复,做好河道的日常储水是十分重
要的,对于河道的治理,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能够保证周边生物的多样性。

(2)遵循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河道的主要功能就是排涝防洪,对周围的气候
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于河道的治理需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平衡,要保障河道基本
的排洪能力,保护好河道的基本功能,要能够充分发挥河道的最大效益,实现人
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图二)
(3)注重生物多样性,对于河道的治理需要保障生物多样性,如果生物多
样性越多,河道的整体价值也会越高,在进行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
情况扩展河道面积,做好河道周围的绿化,保证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同时选择的
植物需要符合当地的生物环境。

(4)遵循城市中景观的设计,对于城市中生态
环境的治理需要考虑河道周围生态景观的设计,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方向,河
道的治理需要与城市文化的发展相结合。

河道周围的绿化也需要符合当地的人文
发展情况,推动城市的发展。

(图三)
4河道环境保护的治理措施
本工程面对北方夏季气候、暴雨集中、洪涝灾害频发、周边人口密度高的压
力等普遍的城市问题,结合生态马家沟的建设,提出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图三)
(图五)
(图六)
(图七)
4.1加大对废弃物的处理
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很容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要做
好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对城市中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化处理,对进入到河道中的
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以防废弃物对河道造成污染,影响到河道水的质量,
对周围的植被造成影响。

4.2设置缓冲带
在河道的两侧设置缓冲带(图八),能够降解一些污水,以防污水流入到河
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建立的植被缓冲带能够拦截一些污染物,能够减缓
地表的径流,提高对污水的渗透能力,也就会相应降低污染物的含量,而且植被
土壤对于一些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能够提高整体的水体质量。

(图八)
4.3持续推进二期建设
结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发挥“绿肺、风廊、水润”作用,打造一个河道功
能完善,行洪安全可靠,水体质量优良,环境景观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人与自
然深度融合的城市生态廊道。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河道的治理需要以生态理念为基础,要以城市发展的实
际情况为依托,做好城市中整体的整治和规划,要始终遵循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理念,做好对河道的综合治理。

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河道
治理方案,要从根本上改善河道的水质情况,让城市河道能够充分发挥最大效益,通过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河道进行治理,加强对河道的修复。

参考文献
[1]李云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J].南方农业,2018,12(2):125-126.
[2]张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之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1):215.
[3]石焱.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J].江西建材,2016(11):118,1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