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一、复合材料的结构及作用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复合包装材料一般由基层、功能层和热封层组成。

a.基层也是材料的外层,从商品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出发,外层应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良好的印刷适性、耐磨、耐热、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这样使包装外观具有极佳的表现力,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b.功能层也是材料的中间层,从商品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出发,应具有很高的阻隔性以及特殊性能,如防潮性、阻气性、阻氧性、保香性、耐化学性、防紫外线、防静电、防锈等,使内装物得到保护,延长其货架寿命,这是包装功能性的体现;
c.热封层也是材料的内层,从商品对包装性能的要求出发,内层与内装物直接接触,起适应性、耐渗透性要好,特别的包装食品的复合材料,内层还应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卫生、无毒、无味,要对其进行封合,因此还要有良好的热封性和粘合性。

复合包装一般要满足以下性能:
a.强度性能,包括抗张(拉伸)强度,范围一般在40-100MPa,撕裂强度,范围一般在
0.3-3N,破裂强度范围一般在30-50MPa,热封强度范围一般在20-80N/20mm,另外根据不同使用场合,还要求刚性、耐磨性、断裂伸长率;
b.阻隔性能,包括透气性能(透空气、O2、CO2、N2)、防潮性能、透湿性能、透光性能(尤其对特定波长的光线)、保香性能;
c.耐候与稳定性能,包括抗油性能、抗化学介质、耐温性能、耐候性能、抗降解性能;
d.加工性能,包括自动化包装适性、印刷适性、防静电性能、热收缩与尺寸稳定性;
e.安全卫生性能,包括材料成分是否安全,细菌微生物的种类和含量多少,其它一些影响安全卫生的成分;
f.其它性能,包括光学性能、透明度、白度、光泽度、废弃物处理的难易、展示性等。

被包物不同,对复合包装材料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应从被包物对包装功能的要求出发,选择和设计复合包装材料,使用最少的材料,达到保护内装物的目的,节约成本和资源。

二、举例说明
聚乳酸/纳米碳管防静电复合材料。

此材料是以纳米碳管为导电料通过球磨和密炼2种方法添加到聚乳酸基体中制备的防静电复合材料。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纳米碳管的纯化处理(p-CNT)——纳米碳管功能化(f-CNT)——球磨法或密炼法混合——热压——成型。

聚乳酸可以看做复合材料的基层,是复合材料的基材框架。

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拉伸强度,但抗冲击性能差,对热不稳定。

纳米碳管可以看做复合材料的功能层,是复合材料的填充物。

CNT为中空管状结构,比表面积大,有很大的吸附能力,同时纳米碳管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

但纳米碳管含有少量的极性基团,不利于复合材料的加工应用。

因此在复合之前对其进行功能化处理,其作用有:(1)有利于纳米碳管表面生成更多的极性基团,能与聚乳酸形成共价键和氢键作用,从而与聚乳酸更好地相容;(2)可以提高聚乳酸的抗冲击性能。

将两者用球磨法和密炼法复合之后,两种材料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性能变化如下:(1)密炼法更有利于纳米碳管与聚乳酸相容;(2)密炼样品Tg和Tm均先降低后升高,球磨样品Tg先降低后升高,Tm略有下降;(3)球磨样品较密炼样品更容易形成导电通路,但冲击强度较密炼样品低;(4)当纳米碳管的质量分数为2.5%时,体积电阻率已达到防静电材料的标准,并在防静电材料可使用的范围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