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

润滑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润滑管理的目的是:防止机械设备的摩擦副异常
磨损,防止润滑油(脂)、液压油泄漏和摩擦副间进 入杂质,从而预先防止机械设备工作可靠性下降和发 生润滑故障,已提高生产率、降低运转费用和维修费 用。
润滑管理的内容是:运用摩擦学原理正确实施润 滑技术管理和润滑物资管理
润滑管理的实施
1、建立健全润滑管理的组织机 构
CE SE LCC
2、用系统工程观点来研究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2)设备管理子系统与生产、技术、质量、财务 等企业管理子系统密切相关;
(3)设备管理要对设备一生进行管理。
3、设备综合管理是从工程技术、经济财务、 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对设备进行管理;
4、应用计算机进行设备信息管理是实现设备 综合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寿命周期费用是由设置费(自制设备:设置费指研究开 发费、设计费、制造费、试运行费等;外购设备:设置费指 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和维持费(指能耗费、人 工费、维修费、后勤支援费和报废拆除费等)组成。
设备的综合效率
以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获得大的产出的设 备,才是经济效益好的设备。
设备的综合效率是用产量P、质量Q、成本 C、交货期D、安全S、劳动情绪M等六方面指 标来评价的,在实际运用时,是用费用效率 (指设备系统所获得的系统效果与寿命周期费 用的比值)来评价的。
TPM期待的效果
有形效果
• 生产(人和设备)效率提高 • 产品不良品率降低 • 库存量减少,资金积压减少 • 各类损耗降低,浪费减少 • 生产成本降低 • 生产及管理周期缩短 • 顾客投诉减少,満意度上升 • 员工提案和发明创造能力提升
无形效果 • 员工的改善意识、参与意识增强 • 员工的技能水平提高 • 员工精神面貌改观、自信心增强 • 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形成 • 企业凝聚力增强 • 企业形象改善
TPM定义(早期) • 以追求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 • 确立良好的设备维护体系 • 由设备计划、使用、维护等所有部门人员全
面参与 • 以自主小组活动的方式推进
TPM定义(近期)
• 以追求生产系统效率化极限的企业为目 标
• 构筑零损耗的预防管理机制 • 企业所有部门人员全面参与,上层到第
一线员工全员参与
A类备件,品种约占10%,金额约占70%~75%; B类备件,品种约占15%~25%,金额约占20%~25%; C类备件,品种约占65%~75%,金额约占5%。
备件ABC 管理
A类备件,是管理的重点,应严格清点,减少不必要 的库存,库存可压缩到最低限度;
B类备件,可以运用存储理论进行合理的储备,采用 定量订货方式;
全员生产维修(TPM)
实行全员生产维修(TPM)可使 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并能够以其优良的产品品质和市场竞 争力取信于全世界。
TPM旨在通过改善人和设备的素 质来改善企业的素质,从而最大限度 地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实现企业的 最佳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2)存储论原理 按照最佳的存储论(也称经济订货量)应使系统费
用(又备件建立费、备件存储费、备件短期损失费用组 成)最低的原则求得经济订货量。详见确定性存储问题
备件计划管理
备件库管理
备件经济管理
备件的ABC 管理
备件的ABC 分类
备件ABC 分类就是将备件按其年间消耗(使用)金额 大小和品种多少分为ABC 三类。
设备维修计划包括维修作业计划和作业进 度计划两部分,维修作业计划主要侧重于任务安 排,而作业进度计划目的在于落实某具体维修工 作的日程进度。
维修计划控制
维修计划控制主要进行作业控制、设备状态控制和 费用控制。
作业控制是通过收回的作业命令单和预防维修作 业说明书进行分析、调整作业的进度计划和派工任务 而实行,它是重要的控制。
设备综合管理的特点
1、设备综合管理的目标
设备综合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和投资效 益,设备寿命费用最经济和设备综合效率最高。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ife Cycle Cost略写LCC)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从规划开始,经过设计、制 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 时间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效率、改进系统,更好为生产活动服务。
8、人才培养 开展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和能力。
TPM的活动体系
TPM: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3S:顾客满意、员工满意、社会和公众满意
人才培养 事务改善 环境改善 品质改善 初期管理 专业保全 自主保全 个别改善
八大支柱
两大 基石
不间断的职务活动 以5S为中心的小组自主活动
1、合理配置设备 2、按设备技术性能合理的安排生产任务 3、加强工艺管理 4、保证设备相应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设备的使用管理
1、正确合理的使用设备 2、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3、配备设备管理人员,以检查、督促设备合
理使用
设备维护管理
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
“三级保养制”是指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 保为主、维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 1、日常维护保养(简称日保) 2、一级保养(简称一保) 3、二级保养(简称二保)
1、点检分类
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专项点检
2、点检的主要环节
(1)确定检查点 (2)确定点检项目 (3)制定点检的判定标准 (4)确定点检周期 (5)确定点检的方法和条件 (6)确定点检人员 (7)编制点检表
设备润滑管理
用摩擦学来指导设备润滑管理
1、摩擦学是一门信息、边缘而又在发展中的学科 2、摩擦学的研究内容 3、用摩擦学来指导设备润滑管理
设备润滑管理技术人员的任务
• 研究新设备的润滑装置和润剂 • 改进现有设备的润滑装置和润
滑剂 • 合理选用润滑剂,实现标化、
少品种化 • 润滑经济管理 • 人员培训
计算机辅助设备润滑管理
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体现“按质换油” 油品的状态与设备状态相互关联
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 建立设备润滑档案 建立主要设备的油品状态信息库 自动生成主要设备的油品可用、不可用、处理 后使用等结论 建立主要设备润滑故障分析系统 编制设备清洗换油计划 编制油品的年度需求计划
• 以自主小组活动和有组织的职务活动相 结合方式推进
TPM的内容(八大支柱)
1、个别改善 为达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本
部门需要进行的一些具体且重要的大课题改 善活动。 2、自主保全
我的设备我维护,我的工厂我管理,最 终建立企业自主管理体系。 3、专业保全
建立高水平的专业保全队伍。 4、初期改善
备件管理的定义和目的
备件管理的定义
备件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按计划进行设备检修, 尽量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在保证备件 品种的质量和数量、供应及时、经济合理的原则指导 下,对备件的计划、制造(或采购)、储备、供应等 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备件管理的目的
(1)有助于把设备突发故障所造成的生产停工损失 减少到最低程度
C类备件,可简化管理,国内一般采用集中订货方式, 而国外采用视情不用库存,随时购量(Just to time) 的方式。
设备更新
设备更新的含义
设备更新是指以技 术先进、经济性好的 设备替换原来技术落 后、经济性差的设备。
设备技术改造
设备技术改造的含义
设备的技术改造是指应用现有的技术成果 和先进经验,生产的需要,改变现有设备的结 构,给旧设备装上新部件、新装置、新附件, 以改善现有设备的技术性能,使之达到或局部 达到新设备的水平。
备件的基本概念
备件 备件是指在设备维修工作中,为了缩短设备修理停歇
时间,事先储备的各种零(部)件。
备件的分类
(1)易损备件 (2)事故备件 (3)常用备件 (4)大修备件
备件的储备条件 备件的储备条件是指衡量一种零(部)件是否具备储
备对象的资格。
(1)使用寿命不超过修理周期的零件; (2)使用寿命虽大于修理周期,但消耗量大的零件; (3)加工复杂、工序多、制造周期长的零件; (4)关键机组的备件
(2)有助于把设备计划修理地停歇时间和修理费用 降低到最低程度
(3)有助于把备件库的储备资金压缩到合理供应的 最低水平
备件管理的内容
备件技术管理
(1)储备定额制定原则 储备定额是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所必须储备的备件
储备。 一个经济合理的备件储备定额,必须同时满足以 下三个条件:满足维修的需要;具有应付意外变故的能 力;不超量储备,以免积压资金。
5、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
四、基于风险的检测RBI (Risk-Based Inspection)
1、RBI产生背景 2、企业实施RBI的目的
3、RBI是对定期检测的挑战
4、RBI的定义 5、RBI的实施
6、RBI软件介绍
设备综合管理定义
设备综合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 的宏观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 管理措施对企业主要生产设备的规划、设 计、制造(或选型、购置)、安装、调试、 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的一生 全过程进行管理,以保持设备良好状态并 不断提高设备的技术素质,保证设备的有 效使用和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管理的概念
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检查、 设备修理等方面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 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设备修理方式
1、事后修理 2、定期修理 3、强制性修理 4、检查后修理 5、状态监测修理
设备维修计划
维修管理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编制设备维 修计划和对整个作业计划进行控制。
2、制订并实施设备润滑管理的 规章制度
3、作好润滑管理的具体工作
提倡“按质换油”取代“按 时换油”
润滑管理主要规章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