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2006年
2007年
(单位:亿美元 ) 增长率%
34.7 30.4 47.0 25.1 48.8 65.1 35.9 35.9 8.4 4.1
金额
1819. 8 450.5 389.8 93.3 61.3 48.4 51.2 58.4 58.4 58.8
占比%
100.0 24.8 21.4 5.1 3.4 2.7 2.8 3.2 3.2 3.2
金额
2451.9 587.4 572.9 116.7 91.2 79.9 78.5 78.0 63.3 61.2
占比%
100.0 24.0 23.4 4.8 3.7 3.3 3.2 3.2 2.6 2.5
由此可见,中国对欧盟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领 域,而中国对欧盟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商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和化工 原料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典型 分工模式,表明中欧之间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相互依赖关系。
27.70 61.10 128.40 212.50 308.50
-2.40 -38.60 -35.20 -21.60. 73.4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173.07
2723.02 3561.51 4257.81 3638.89
15.28
15.47 16.38 16.61 16.48
中国—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自建交以来中欧贸易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双方已成为发展 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欧盟经济发达,技术先进,资金雄厚; 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广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中欧双 方互惠互利的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多年来,双方关系在经贸合作的带动下,逐渐走向全方位的 合作交流,在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各领域内都取得 了不断的发展。
颈“。
(2)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欧盟对中国实行的歧视性政策主要表现在”反倾销“的运用上。欧盟是西方发达国家中 率先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也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诉讼诉讼最多的。 欧盟实施反倾销政策已成为中欧正常贸易关系的主要障碍之一。
(3)欧盟日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由于中欧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中国的机电产品、农产品、 轻纺产品等各大类的输欧产品几乎都遭到了欧盟在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 包装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及环保等方面所设置的技术壁垒。
(4)欧盟新普惠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欧盟从1980年1月1日开始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中国向欧盟出口的部分工 业制成品和加工农业品在一定限量、限额内享受免税或优惠税率待遇。欧盟在实 施上述优惠中虽然严格苛刻,但对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和扩大中国对欧盟出口 上仍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5年以后,欧盟不断调整普惠制规定。根据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欧 盟普惠制方案,中国16类50章产品全部”毕业“。欧盟的新普惠制方案使我方 的受惠度大幅降低。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内容概要: 一:对欧盟的简单介绍 二:中国欧盟贸易发展进程 三:中国欧盟贸易状况的分析 四:中国欧盟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中欧贸易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 六:中欧贸易的展望
欧盟简介
•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欧洲联盟 (EU),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 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 时首都布鲁塞尔。现在有27个国家,包括法国, 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爱 尔兰,英国,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 兰,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 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 塞浦路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是一个发育成熟 的统一大市场,其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重要地 位,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左右,是世界最 大的经济一体化集团。
12月3日,WTO专家组就中国诉欧盟对中国钢铁扣件反倾销案作出一审裁决,支持了中国的8项诉求; 同时,认为中国对11项诉求证明不充分不予支持,并对另外9项诉求不予裁决,或者认为不在管辖范围, 或者没有裁决必要。中国获得支持的8项诉求是双方争议的核心,所以从整体上讲,中国胜诉。 重税下的反抗 以反倾销之名,2009年,欧盟开始对进口中国的钢铁扣件课以重税。
2006年 金额
903.2 259.2 156.0 72.4 50.5 51.9 35.9 23.4 18.0 667.0
2007年 金额
1109.6 307.3 186.2 94.5 58.5 49.5 47.1 32.2 32.0 807.2

(单位:亿美元 ) 增长率%
占比%
100.0 28.7 17.3 8.0 5.6 5.7 4.0 2.6 2.0 73.9
(5)中欧知识产权纠纷
在中欧贸易平衡问题僵持了很多年以后,在中欧反倾销问题、贸易壁垒问题 等久持不决以后,知识产权只是欧盟再次提起用以制衡中国对欧盟顺差的手段之 一。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失,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大降 低,从而在诸多对外贸易纠纷中容易处于劣势。
中欧钢铁扣件反倾销案胜诉 击破欧盟贸易保护
%
5 0
1981
1985
1990
199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中国欧盟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趋势图
2007年中国从欧盟进口超过30亿美元的主要商品
商品
总值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 器具及零件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机 器零件附件 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 轨车辆除外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 备及零附件 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 件 塑料及其制品 有机化学品 铜及其制品 合计
二是欧盟2009年1月26日下发的反倾销征税令是根据欧盟《反倾销基本法》相 关条款下发的,不仅违反了上述WTO《反倾销协定》,还违反了其关于国内产 业最低支持率的规定,关于倾销的界定、国内产业和产业损害的界定以及倾销 和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界定等核心条款。 三是要求专家组在裁决的同时,对欧盟如何履行裁决提出具体的执行建议。 “算术”玄机 倾销和反倾销都是算出来的。如果一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生产成本价格, 即为倾销;用生产成本价格减去出口价格得出的差额,就是倾销幅度;进口国 根据这个倾销幅 度征收反倾销税。 根据WTO《反倾销协定》相关规定,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之后,应该确定 每一个受调查的企业的倾销幅度,分别征收反倾销税。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涉 及的产品类型、生产商、出口商和进口商特别多,以至于无法逐个核实,可以 采用抽样法,选择合理数量的利害关系方提取数据确定倾销幅度。
占比%
100.0 27.7 16.8 8.5 5.3 4.5 4.2 2.9 72.7 72.7 22.9 18.6 19.4 30.5 15.6 -4.5 31.2 37.6 21.0 21.0
2007年中国对欧盟出口超过50亿美元的主要商品 商品
总值 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 具及零件 电机,电气音像设备机器 零件附件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 家具,寝具等;灯具;活 动房 钢铁 钢铁制品 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 衣着附件 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 及零附件 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 其零附件
1437.12
1819.83 2451.92 2931.47 2361.96
735.95
903.19 1109.60 1326.33 1276.92
701.16
919.64 1342.32 1605.14 1085.04
25
20 19.1 16.38 15 14.4 12 10 12 12 14.6 15.28 15.47 16.61 16.48
中国—欧盟贸易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贸易总额
占中国外 贸 总额的比 重 12.00 12.00 19.10 14.40 14.60
对欧盟贸 易出口
对欧盟贸 易进口
贸易差额
1981 1985 1990 1995 2000
53.00 83.60 221.00 403.40 690.40
25.30 22.50 93.20 190.90 381.90
由于实在忍无可忍,2009年7月31日,中国在WTO起诉欧盟。首先进行的是必经的磋商程序,但磋 商无果。同年10月12日,中国要求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印度、日 本、挪威、中国台湾、泰国、土耳其和美国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
中国的诉求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是欧盟原来的《反倾销基本法》的相关款项违反了WTO《反倾销协定》关于证据和征收反倾销税 的规定,《关贸总协定》(1994)关于最惠国待遇和关于贸易管理措施透明度的规定,以及《WTO协 定》关于严格履行条约义务的规定。
一 贸易持续增长 中欧双方正式建交之前,两方贸易规模较小。1975年 以后,中欧贸易有较大的发展;据中方统计,1975年双方贸 易总额仅为24亿贸易,到2004年已达1722.9亿美元,为1975 年的72倍,中欧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为 16.8%,欧盟已超过美国、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欧盟统计,中国是位居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
然而,欧盟却不是这样做的。欧盟现行《反倾销基本法》在计算倾销幅度和确 定反倾销税率时设定了三种计算方法: 一是如果一个出口商能够证明其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那么其自身 的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就是计算倾销幅度的依据。 二是如果一个出口商不能证明其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但是具 备欧盟所规定的市场化水平,就根据“替代第三国”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商自己 的出口价格计算该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 三是如果出口商既不能证明其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也没有具 备所谓的市场化水平,就不再对单个出口商分别确定税率,而是对所有来自同 一个国家的产品适用同一个税率。 长期以来,中国输欧的钢铁扣件一直遭受第三种待遇。这也正是欧盟对付中 国产品的“算术”玄机所在。在这种情况下,用来计算中国产品生产成本的数 据不是本土的,是第三国的;用来计算出口价格的数据也不是实际价格,是经 过平均化的价格;在平均时,欧盟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选取数据。 其结果是,尽管中国的钢铁扣件出口价格本来很高,超过了生产成本,不 存在倾销,但在欧盟的“算术”下,这些扣件存在倾销,必须征收反倾销税。 因此,中国在诉讼中坚持认为欧盟的“算术”违反了WTO《反倾销协定》 相关规定。欧盟反驳,参诉的第三方也各执一词。最后,专家组支持了中国的 主张,欧盟在这方面败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