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考历史模拟试题2

2019中考历史模拟试题2

二○一九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计2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A.废除了贵族特权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分封制遭到破坏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2.秦朝实行“连坐”:一人犯法,罪及三族(父、母、妻),一家犯法,邻里要牵连受罪。

这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B.刑罚残酷 C.偷盗猖獗D.徭役繁重3.“孝文仁孝……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材料描述的事件( )A.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B.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C.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4.“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政治经济制度,努力发展生产,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恢复发展。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司马炎B.隋文帝C.隋炀帝D.唐太宗5.《元史》卷二零五桑哥传记:“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

”材料中的“西蕃”指如今的( )A.江西 B.西藏C.新疆 D.云南6.明清隆盛时期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王朝明显提高,清前期的康乾盛世在传统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南北方出现一批棉纺织业基地C.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 D.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7.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和谐社会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的一个科学政治纲领。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正确是①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②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③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④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8.下面漫画所反映的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9.《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

”下列孙中山参与的有①成立兴中会②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③创办黄埔军校④参加领导黄花岗起义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0.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

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C.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五四运动体现了爱国奉献的精神11. 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如图所示)。

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灭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

这次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淮海战役12.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

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军作战勇敢 B.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13.2018年6月22日,C919大型客机同时在上海和西安两地开展试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4. 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B.解决了“文化大革命”中的遗留问题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5.下图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6.有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

”由此推断,该学者认为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A.毁灭了东西方文化 B.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17.如图是对1801—1911年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统计,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对外加强殖民掠夺C.两次工业革命推动D.“电气时代”到来18.有学者认为,世界近代史上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

一战后各大国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不包括( ) A.签订《凡尔赛条约》 B.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C.签署《九国公约》 D.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19.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史实,搭配不正确的( )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B.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D.攻占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20.下图是世界历史上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55年格局形成”指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格局C.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D.世界多极化格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2015年夏,香港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汉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160组珍贵文物……充分展示了汉代的强大。

汉代是我国大一统的巩固时期,而秦朝才是我国大一统的建立时期,唐朝诗人李白曾写诗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编自凤凰网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1)材料一中李白赞颂了秦始皇的哪一历史功绩?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材料二唐朝长安宏伟富丽,街道整齐,树木成行,城里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地的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唐朝的繁荣孕育了空前繁盛的大唐文化,唐文化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唐都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是周边国家向往的圣地。

——摘编自《百度文库》(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文化“空前繁盛”的主要原因。

列举一个唐文化“泽被东西”的事例。

(3分)材料三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了盛世景象,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侯杨方《盛世启示录》(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康雍乾时期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举三例说明这一时期为了巩固这样“一个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做出的努力。

(5分)2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

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2分)材料三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他还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做出初步设想。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分)材料四1917年至1922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盛极一时,据统计,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达到237篇,其中五四运动以后发表的为223篇,同时,在陈独秀主持下,《新青年》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两年,共刊登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为137篇,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青年之良师益友”。

——何毅《从目录看〈新青年〉的转变》(4)依据材料四,回答1917年以后,新文化运动增加了什么新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新内容增加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2分)材料五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同情的话来捣乱。

”(5)依据材料五,概括陈独秀观点。

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思想宣传方面有哪些共同内容?(2分)23.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3月,林肯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做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暴力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举例他采取的主要措施?(2分)材料二一个农奴的反应: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

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待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

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摘编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2)材料二中的“解放宣言”颁布于俄国的哪一历史事件中?为什么农奴对这份宣言怀有“喜悦”的心情?这一事件对俄国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改革领军人物之一的大久保利通提出:“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