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表的阅读与分析赵桂娟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各位学员,大家好,下面我们来学习损益表的阅读和分析课程。
前边我们介绍了企业三大基本报表之一,损益表的相关内容。
在本讲里边,我们要进入到损益表的结构核心来阅读其内容,并且来分析里边的相关数据。
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损益表。
企业的损益表,我们可以把它描述成是企业的一个“面子”,人活着是要面子的,企业也一样,企业,它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要有一个“面子”,但是这个“面子”不能做得太离谱,我们要“面子”的同时,我们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做事,我们还要获得销售收入,还要获得相应的现金。
我们来看一下本讲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做说明。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损益表的含义及作用,以及损益表的结构,进而,我们要带大家来阅读和分析损益表,特别是要分项目地来介绍损益表里边的奥秘。
最后,我们要通过损益表的综合分析方法来剖析损益表的深层的信息。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走进本讲的内容。
一、损益表的含义及作用首先,我们看一下什么是损益表,它有哪些作用。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以及分配情况的报表,主要反映的是经营成果,它的理论依据是收入减费用等于损益。
收入大于费用,那是盈利;收入小于费用,是损失。
这张报表是一个动态的期间报表,我们常常说一个月的资产负债表,还是一年的资产负债表,绝对不能说某年某月某日的损益表,所以,我们常要说这个损益表一定是一个期间的报表,不能是时点报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知道。
这个报表,它从格式上来看是采取报告式的,是从上到下排列,这个排列也有内在的一些规矩,这是我们说的损益表的一个含义。
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损益表的作用是什么。
损益表,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损益,损益,说白了,就是盈利的能力。
另外还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从而提供决策的依据,我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这个结果的获得是不是合理的,因为在损益表里边,有日常经营活动的损益情况,也有偶发的情况,所以我们还要看这个结构。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损益表来揭示这个利润的变化趋势,因为有去年的和今年的、本月和上个月的,都可以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这个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再融资的重要依据。
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需要到市场上去借钱的时候,损益的情况就非常重要了。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家连年亏损的企业想去筹资有多难,谁愿意把钱借给他,把钱借给这家企业,没准就打水漂,有去无回。
所以,损益表在企业里边,这个“面子工程”是一定要做,但是千万不能把它做成假的“面子”,一定是实实在在的,真的“面子”。
二、损益表的结构从损益表的结构上,非常简单,归成三个要素,一个是收入,一个是费用,还有一个叫利润。
这个结构是从损益表的第一行开始,营业收入,最下边是净利润,中间的过程是逐次地来描述,从营业收入到营业利润的这个计算过程,再由营业利润到利润总额的这样一个计算环节,最后反映在净利润上,所以,我们常说损益表有三段,第一段是营业利润,第二段利润总额,第三段净利润,这是一个三段式,构成了损益表。
损益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样的一个内在联系呢?从营业收入来看,这个项目反映了企业主要经营和次要经营活动的总收入,我们常说的主营和副营。
什么是主营呢?在工商营业执照上都要注明这家企业的主营范围是什么;其次,副营的范围是什么。
在会计里边,现在不再区分主营和副营,都把它在一起,都是营业收入,所以第一行就是体现企业正常的营业收入的金额,这是营业收入,紧接着是营业成本,营业成本,顾名思义,是按照配比的原则,要获得营业收入的同时我们付出的代价,这是营业成本。
再往下是营业税金及附加,这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取了一定的收入,需要向国家交纳的流转税、行为税,比如说包括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这些税金都反映在营业税金及附加里,紧接着是三项费用我们叫做期间费用,分别是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分别表示经营活动的支出,筹资活动的支出。
三项经费的高低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的强弱。
我们现在说控制“三公经费”,企业也一样,企业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有的是很大的,是不是该花这么多钱,关键看管理费和销售费用花出去之后带来的收益有多大,所以我们要考虑这个结构,这三个期间费用。
另外还有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这是指由于我们能够控制的资产,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价值上的贬值,这个时候我们要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来处理。
再有,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金收益,这两项都是与企业购买股票,购买债券相关的收益,只不过投资收益更扎实一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虚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顾名思义是我们购买的股票和债券,由于购买价和当时市场价格的不一致而造成的上升或下降,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好,损失也好,不是实实在在,就有一点像我们现在买股票,我们有很多股民,股票买了,比如说10块钱一股买的,过两天一看大盘到11了,好了,挣1块钱了,但是1块钱是你的吗?不是,你还没卖,只是看着高兴。
这一块钱在报告里面就叫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再过一段时间,这只股票涨到13,好了,出手了,13块钱卖的,10块钱买的,一股挣3块钱,这3块钱就反映为真正的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往往和现金流入是同时发生,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不同时,这个我们不说,但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同时的,所以我们看这张报告的时候,你也可以看一下,如果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金额增长得特快,这个时候未必是好事,这具有临时性,也可能在我们看到这个报告的时候,公允价值变动是有收益,实际上到现在已经有损失了,所以这是一个比较虚的数字。
从营业收入一直到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算出营业利润了,所以营业利润就是从营业收入开始减掉成本费用,然后再加上收益,这是营业利润,我们也叫做日常经营活动的收益,除了正常经营活动,也可能会有一些偶然的情况,比如说我们日常一日三餐,日常的上班下班,但有可能我们在路上捡个钱包或丢个钱包,这就形成了营业外的收支,在企业里边也一样,企业里边除了正常经营活动的收入,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以外,也有偶然的事项,我们也给了两个位置,一个是营业外收入,一个是营业外支出,用营业利润再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就算出利润总额,这个总额就代表了不管是什么渠道获得的损益,归了包堆放在一起就这么多,这是利润总和。
企业有利润了,接着就得给社会做贡献,得交税金,这个税金是所得税,用利润总额再扣除所得税费用,最后剩下来的叫做净利润,才是由股东来支配的收益,这是损益表和企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从这张损益表上,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能力,看到企业的增值能力,也可以看到企业的利润空间,以及利润发展的稳定性,还可以看到企业所处的政策状态,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损益表上能够读出来。
刚才我们给大家从损益表的外观上告诉大家,损益表的项目和我企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损益表的阅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损益表。
损益表的结构是一种报告式的结构,是分具体项目,采取多步式计算的这样一个报表,所以多步式是有严格的层次关系,依次递进,由营业利润到利润总额,到净利,这样一步一步算出来的,这叫做多步式的损益表。
损益表可以反映获利能力,可以反映利润的总额,也可以反映给股东的贡献,还可以体现利润的结构。
这里边有这样几项内容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比如说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是企业所有经营的源头,如果说没有收入,就说明这家企业的活动是在禁止,产品卖不出来,有营业收入,至少说明企业还在销售产品,还在提供劳务,所以营业收入是万事之源。
营业外收入,我们不能够把利润的扩大这个任务压到营业外收入上。
营业外收入可以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是属于偶然事件所带来的收益,所以不能把它做成雪中送炭,如果利润总额里边大部分来源都是营业外收入,那就麻烦了,那就说明这家企业的利润结构非常地不稳定,而且没有可持续发展,比如说这个企业得到的增长捐赠,营业外收入,企业进行了债务重组,靠这种方式,我们把损益表的“面子”做得很好看,但是让有专业知识的人稍微揭开这个面纱再一看,这个企业的利润情况根本不乐观,所以营业外收入只能是作为锦上添花的一个项目来看待。
成本费用,它和利润的关系是反向关系,我们要获得一定的收入,势必要支付一些代价,但这个代价不能太高了,太高了,企业也承受不起,活干了,但是没收益,这属于白吆喝,所以我们强调收入和费用要配比,要创造更高的利润,这是成本费用。
从这个关系上,我们就可以对损益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利润的计算过程里边,大家就要熟悉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是怎么算出来的就可以了。
四、损益表的分析下面,我们来进入到损益表的分析内容,怎么来分析这张损益表。
损益表分析的起点是营业收入,终点是净利润。
具体的分析,我们可以从损益表的营业利润来入手,营业利润的构成,一个是企业的经营所得,还有一块,企业的非经营性的所得以及投资收益,这三部分构成了营业利润的一个分析的“三部曲”。
分析的重点要落在营业收入和其他项目构成上,营业收入里边有主要的,有其他,我们要分析这种比较的关系,虽然在报告上就是营业收入,但是我们在做深层次分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区分主要和次要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同时我们还得考虑企业的三项期间费用的水平,特别是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水平,这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
在利润总额的阅读和分析里边,我们要体现企业分析的重点,不仅要分析净利润,更重要的是分析利润的构成结构,这个结构的分析对企业损益表的分析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在净利润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是最能综合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同时又能够反映归属于股东的利益的数据。
所以这个数据我们要特别地关注,在关注的同时,又不能回避的是所得税费用,因为企业有利润以后,势必要纳税,所以纳税的金额表示出企业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具体地看一下收入类和费用类项目,我们该如何地进行分析。
从收入类来讲,我们先得认识收入,然后我们要确认收入,同时我们还得分析这个收入。
认识收入好办,企业所有的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所带来的业绩都是收入,而且这个收入一定是日常经营活动的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而且收入应该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这是收入的一个外观。
确认收入的时候一定有确认条件,这是会计人员在记账的时候必须要做的职业判断。
同时我们要分析收入,分析什么呢?分析这种营业收入的构成变化,分析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化,还要分析产品的品种结构变化,产品销售区域的变化,产品销售增长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要通过收入来进行的分析。
费用怎么办呢?首先费用是指经济利益的流出,是日常经济活动中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项目。
收入也有确认的条件。
我们也要进行分析,不同的费用,我们分析的方法不一样,比如说营业成本,我们分析的重点是分析营业成本的变化,分析营业成本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