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今白酒现状分析2015。
8.17中国白酒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关头,外临红酒、啤酒、黄酒、各类各样的保健酒以及含酒精饮料的打压,上有国家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的紧束,内有各地大小无数品牌的搏杀。
1、白酒市场供大于求目前,中国有370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30000多个白酒品牌,中国白酒的产量经历了一个典型的波峰。
从1992年开始,白酒产量持续走高,1996年达到了最高峰800多万吨,其后开始走低。
1998年开始大幅度滑坡,估计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2001年白酒产量400多万吨。
预计2004年2005年白酒产量肯定会有小幅度下降,稳定在400万吨左右。
当然,其中也因统计口径不一致,如98年酒精度折合到65度计算,加上全国各地散酒及重复的计算:如邛崃的基酒到山东的秦池、秦池灌装后又进行计算,于是造成中国白酒市场几年时间内的巨大落差。
未来3-5年中国白酒产量会保持在350万吨-400万吨之间。
白酒需求总体上中低档白酒呈现萎缩局面,高档和超高档酒呈现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替代产品的快速增长,即作为白酒替代产品的啤酒、葡萄酒、软饮料快速增长,从而限制了白酒的扩张边界;消费群体的减少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国企改革的影响等等。
2、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残酷较低的进入门槛让白酒行业本身的竞争就十分的激烈。
上市公司业绩下降,很多新的企业集团面对2001年中国白酒产业大调整的机会,开始进入白酒产业,于是买断经营的现象成了一道风景,如娃哈哈集团、红豆集团、广东鸿森集团、重庆力帆、万达集团等。
部分买断品牌也迅速崛起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如金六福、浏阳河、金剑南、剑南娇子等,其中金六福用不到四年时间就达到近20亿元的销售。
一些小型酒厂开始趁机崛起,白酒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3、白酒的媒体宣传过度,失去信任电视台的白酒广告喧闹非常,尤其是在白酒销售的旺季,广告更是铺天盖地。
由于白酒广告信息的过度传播,消费者对产品失去信任感,对白酒品牌无所适从。
巨额广告垒起了巨大的品牌泡沫,加剧了白酒低层次、低水平的竞争,单凭传统媒体广告塑造的白酒品牌价值显得无比脆弱。
很多"资本大鳄"挟巨资涌入白酒市场,由于过于急功近利和自信,大多被市场很好的教训了一番。
突出的例子是靠炒作掀开白酒业财富神话的"赤水河",即使是中国最善于炒作的大师,也未能如愿以偿坐到"中国酒业大亨"的"宝座"之上。
没有踏踏实实的通路建设,没有真情实意的消费者沟通,渠道不清晰,终端看不见,消费者既不会"冲动消费",也没有因促销活动而逐步培养品牌忠诚,大多数炒作的结果,都是一个空欢喜!4、众多子品牌纷纷出笼,让人眼花缭乱 近几年白酒业的二品名和子(孙)品名太多,让人眼花缭乱。
一个酒厂(或者挂靠在酒厂之下)随便就有几十个品种,全国上万个酒厂,大凡有一点名气的企业,旗下都有很多个子品牌,很多子品牌的产生,只是来源于一个"好名字"的创意,或者看见别人一个品牌打响了,马上紧跟模仿一个。
众多子品牌纷纷出笼的结果,是企业产品价格没有区隔,通路没有区隔,消费者没有区隔,区域市场里面自家人乱作一团,经销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市场越做越小。
第二篇中国白酒市场的现状分析在上一世纪中国白酒市场, “中国名酒”、 “白酒金花”煜煜生辉的“金字招牌”以绝对的优势获得市场的“葵花宝典”。
事过境迁,在市场饱和度已经亲密无间、消费群体感情麻木、市场环境浮躁不安、终端大战硝烟弥漫的当今白酒市场,谁还能用“缩骨法”挤进消费层?●“负翁”风骚糖酒会,招笔者对在糖酒会上打出100%吸引力招商的200家白酒生产企业做了一份背景调查,结果就有一半企业是“白酒负翁”。
充斥白酒市场的各种形式的招商广告铺天盖地,各种各样的承诺一个比一个诱人,有几个不明白这些“招商”背后的陷阱?在糖酒会现场,被行业称为“跨掉的一代”的河南某酒厂竟然不知羞耻地打出广告“一年内培养100名千万富翁”,有几人不知道该厂还拖欠外债几个亿呢?厂家抛眉眼, “负翁”玩心跳!每年的糖酒会被一些厚颜无耻的企业弄得鼻涕四溅,泪花漫天飞。
参杂在糖酒会里的“跨掉的一代”或“甲克式”的企业越来越多,白酒的行业环境越来越显恶劣。
大量白酒企业的招商迷局、招商骗局正在张开血盆大口,等待着经销商自动入瓮。
某些厂家在糖酒会上恶性招商行为,促使每次的糖酒会也成了“打假会”,糖酒会若不整改,不久将来,糖酒会也会淡出江湖。
●寻到市场的救命稻草我曾经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接受一位山东酒老板的邀请,作为白酒行业积极守望的经销商,疲惫的他感觉到自己做市场的力度越来越像走进荒凉的沙漠,盲目、无从,面对终端市场的争夺大战,他需要“西天取经”的能量补充。
他风趣地说,现在白酒市场已经像一匹瘦弱多病的骆驼,深一脚浅一脚地漫步在浩淼的市场沙漠,什么时候才能寻到自己的救命稻草?这位山东酒老板的特点是大手笔运作,他对白酒市场渗透了解,在思维上敢于创新,大胆突破白酒界模式化的老套方式,细腻地管理自己的销售队伍,形成广阔的网络空间以及全方位的营销服务体系。
他有专业的“盾”——营销与管理学知识,也有非专业的“矛”——活泼的思想观念。
在终端市场运作越来越细的今天,骆驼的救命观念无疑就是经销商变局与发展的一种创新,从营销思维中将“洋文化”在病枯的白酒市场吐蕊纳芯,只有思维的改变,就会立即得到市场的救命稻草。
第二章:区域搏击无间道区域化是白酒产品一直存在的一个特点,白酒市场呈现出区域优势。
但最近市场的一些格局逐渐变化,出现了更明显地向区域化集中的趋势,经过大量新品牌的冲击后,消费者已经开始从无所适从变得理智起来,这种趋势的出现说明白酒行业正在逐渐回归。
白酒行业有个现象是新产品变相利用名酒厂资源,打产地牌来赢取市场。
利用产地名最突出的是茅台镇。
许多企业都以茅台镇的名义在市场上赚得了第一桶金。
茅台镇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地名,但是茅台镇的声誉已经被破坏。
另外双沟镇、古井镇、泸州以及宜宾也成为深受其害的对象。
●鲁酒:艳阳高照熟悉中国白酒的人会清晰地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白酒属于鲁酒的天下,当初曾经轰动一时的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之争,几乎被山东企业拼了血本一手拦尽。
一个规模并不显山露水的县级酒厂居然为了“标王”之座用3.2亿元人民币的巨款嗤笑中央电视台,同样也在用“血淋淋”报复中国白酒市场,报复全国人民。
就连获得亚军的山东齐民思集团也是豁出了2.19999999亿元人民币的惨痛代价。
就在秦池人皮笑肉不笑地说“每天向中央电视台开进两辆桑塔纳,每天从中央电视台开出两辆奔驰”的时候,“勾兑酒”的轰天炮弹迅雷不及掩耳刺向骄傲的秦池,从而也揭开了鲁酒与川酒见不得人的地下勾当。
鲁酒人傻眼了,消费者愤怒了。
鲁酒因为“勾兑酒”与新闻媒体的疏漏而被市场“诛灭九族”。
从孔府家、孔府宴、泰山特曲等品牌80年代末开始哧诧风云,到2005年山东白酒生产仍然高高保持全国第一的姿势,再观看以泰山特曲、孔府家、孔府宴等品牌白酒的市场增长力,足以证明山东白酒企业正在复兴,鲁酒再次登基指日可待。
●豫酒:痛定思疼在白酒行业内,经销商给河南市场冠上了一个“酒窝子”雅号,不仅因为河南是重要的原产酒大省,也是白酒的消费大省。
酿酒业是河南的一个重要产业,然而河南白酒近年来却出现了严重滑坡。
曾几何时,“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家有仰韶好酒,何必东奔西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赊店老酒,天长地久”等等这些响彻耳旁、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就成了人们的记忆中的辉煌。
仰韶酒厂非常重视糖酒会广告效应,也曾经在2000年曾创下产销10万吨的纪录,由于该厂用巨资炮轰糖酒会而一度冷淡新闻媒体,导致企业惨淡经营;“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两家国有企业“利”字当头口诛笔伐恶性竞争给市场留下了一丝阴影,引人深思;河南商粮集团1996年糖酒会独占熬头拿下10亿定单,按商粮集团老总魏德才说法:“商粮集团在那时要风有风,要雨有雨。
”因为兼并同是柘城县老王集的河南王贡酒厂而发生暗斗,导致商粮集团阴沟翻船。
九十年代末,河南白酒企业就像感染了病疫般走上了“痛改前非”的改制不归路。
千疮百孔中“苟且偷生”频换法人,在老厂的基础上“脱胎”一个“新”企业,而人员除了“法人”几乎是换汤不换药。
这样的结局不得而知。
经过几年的折腾,河南白酒企业苦口婆心地寻找洗心革面机会,在倡导大力打击“企业骗子”的同时,努力改变创新意识,决不凭经验固步自封。
同时,张弓、宝丰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南白酒的光明未来:河南白酒不是长不大的孩子,也决不是无药可救。
●川酒:完成登基当鲁酒整体病弱老残的时候,当白酒市场困惑犹豫的时候,白酒老二(当时茅台第一)王国春犹如吃了兴奋剂一样猛地扩军,接二连三地抓住子品牌不断往自己脸上抹金,短短几年间,金六福、浏阳河、百年老店等子品牌的成功,创造了一个在短时间内打造出知名品牌的“神话”,同时也为五粮液集团在资金、网络、管理团队、管理经验、市场拓展能力、策划水平等方面确立了自己的优势,王国春也像秦王赢政一样冠冕堂皇地灭诸侯而一统天下了。
在五粮液傲视群雄笑傲江湖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五粮液的薄弱点:五粮液集团旗下大量子品牌重复定位,严重威胁着影响五粮液的形象品牌。
金六福、浏阳河两个强势品牌虽然可以独当一面,但是五粮液自有品牌体系却迟迟得不到完善。
再以当今风骚一时的“茅、五、剑”对比,茅台的“国酒”张扬的是一种“大文化”,“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渲染的也是一种品牌文化,而五粮液的文化是什么呢?随着鲁酒的低落,中国白酒市场惟有四川白酒可以雄起,所以,五粮液雄霸天下属于自然,剑南春快速崛起属于自然,全兴、泸州老窖、郎酒彷徨也属于自然。
但是,我们从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等品牌的成功可以欣喜地看到,它们的成功都是高档品牌的成功,从而带动了丰谷、江口醇等中高档品牌的摸索与开发,从而带动了四川白酒集体的图腾。
●黔酒:睡狮猛醒“国酒”一直是茅台集团与所有贵州人的骄傲,但是,随着四川白酒的飞鹤冲天,茅台、董酒等市场的跌跌荡荡,贵州酒已经到了茹毛饮血的时代,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本钱。
当茅台也学着五粮液人卖品牌赚钱的时候,当茅台镇的名字被挖掘的体无完肤的时候,贵州人终于开始苏醒了。
既然是“国酒”,就自有“国酒”的市场,就自有“国酒”的价值。
当四川白酒狠命地寻找“高档”的时候,“茅台”就是真正的高档,这个资源谁也征服不了。
于是,茅台开始向五粮液反击,董酒开始向剑南春叫板。
●皖酒:困惑突围曾经几何,古井贡中低档品牌雄霸华北市场,把销售量一度做到全国老二,紧随五粮液集团。
高傲的王效金亲自指挥浩荡在华北市场的千军万马,可是他最终还是让古井贡给出了问题,而没有保持住“白酒大王永远姓王”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