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公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公转
夏至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规律: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 的纬度 正午太阳 高度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赤道 由低向高 过渡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最高
9月23日
赤道 由高向低 过渡 由长向短 过渡 由多向少 过渡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最低
白昼时间 由短向长 过渡
地面得到 由少向多 的光热 过渡
归纳公转特征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 赤 道 夏至 春分 春分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秋分 冬至
南回归线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 始终保持(23°26′)
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 太阳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结果:
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五带的差异、极昼极夜的产生等
• 观察下列地球光照图, 分析地球公转引起的太 阳直射点与全球各地昼 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春分或秋分 冬至
南寒带
小结
地球的公转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面得到的光热的变化 四季的变化
自转
旋转中心 地轴
公转
太阳
方向
周期 转动特点 产生的现象
自西向东
一天(约24小时)
自西向东
一年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五带 昼夜长短
1、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原因是:( A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D地球公转是地轴的方向保持不变 2、下列哪种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 C ) A潮涨潮落 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B冬去春来 D一年有365天
最长 最多
最短
最少
四季的的划分
3、 4 、 5 月 北半球 南半球 春季 秋季
想一想:南半球 的季节划分与北 半球有何差异? 为什么?
6、7、8 9、10、11 12、1、2 月 月 月 夏季 冬季 秋季 春季 冬季 夏季
五带的划分
地球上为何温度会有这样的偏差?
五带的划分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地表各纬度地带接受到的太阳热量的不同 (2)温度带的划分界限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五个温度带 热带、北温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B
)
D南温带
7、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温度带是: ( A ) 带 A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南温
3、每年的北半球的12、1、2三个月是四季中的: (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太阳直射所能到达的最北的界线是:( C)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5、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C ) A南极圈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6、我国大部分的陆地是位于五带中的 带
温度带 北寒带 范围 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 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 南回归线到北回归线之间 南回归线到南极点之间 南极圈到南极点之间 特征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终年高温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北温带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热带地区
北温带
北寒带
爱斯基摩人的一家
第2课时 地球的公转
• 学习目标
• 1、比较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 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 2、记住五带的划分(名称、界限、特点)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进行公转。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纬23.5°之间有规律地 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 为回归线。 23.5°N纬 线叫北回归线, 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 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 射的情况也完全不同,便 产生了四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