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管理心理学任务一:一、单项选择: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B、教育C、素质D、实践活动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B、教育C、素质D、实践活动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A、人际关系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需要层次论D、领导行为理论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B、精神自我C、物质自我√D、现实自我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D、以上选项都对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B、激励心理C、组织文化√D、领导心理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
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A、孙子兵法B、春秋C、诗经D、史记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B、精神自我C、物质自我D、生理自我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B、社会系统学派√C、需要层次理论D、决策理论学派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B、学校教育C、遗传D、社会教育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B、多血质C、胆汁质D、粘液质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B、倾向性C、情绪型D、统一性14、气质类型中粘液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B、精力充沛C、小心迟疑D、胆量较大15、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泰罗B、韦伯C、法约尔D、梅奥二、判断:1、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正确)2、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错误)3、工人阶级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直爽、讲究实际。
(正确)4、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会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目的。
(正确)5、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情况发展,这种效应叫晕轮效应。
(错误)6、个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正确)7、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正确)8、管理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包括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及群体人际关系等。
(正确)9、社会知觉是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错误)10、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知、情、意、识四个过程。
(错误)11、按心理机能可将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思考型。
(错误)12、按创造的程度可以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正确)13、管理心理学的前身是工业心理学。
(正确)14、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了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的气质学说。
(正确)15、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只有少数人是勤奋的是“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要点。
(正确)三、名词解释(主观):1、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侧重于研究各种组织系统中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及规律性。
2、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四、论述题(主观):1、举例说明个性差异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管理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1)知人善用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以使各级领导者重视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从而根据每个不同的个性安排相适应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
(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以使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合理,除了要考虑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外,还要考虑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使各级领导考虑科技人员、工人、行政干部等不同职业人员的个性特点。
以及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的不同个性与性格,从而采用相适应的领导与管理方式,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成绩和效果。
2、论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意义: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
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
研究方法:(1)实验法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实验方法的采用。
实验法是研究者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2)观察法实验方法也不能离开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进行观察。
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不进行人为的干预,研究者客观化地对企业与行政活动中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使用一定测量工具(问卷调查表、心理测验量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企业和行政管理的个体心理或团体心理研究的方法称为问卷法或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也称案例研究法或案例分析法。
这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对某一个典型个人、团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连续、深入、具体的调查,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宏观环境指整个社会的制度与经济制度、道德准则与规范、科技与教育文化水平、社会意识与价值取向特点、社会习俗与风气等。
(6)经验总结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体制建立,以及我国加入WTO,迎接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竞争、挑战与发展机遇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许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与科学方法。
任务二:一、单项选择:1、()提出了两种相互对立的x理论y理论。
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麦格雷戈D、麦克利兰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包括: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和()。
√A、社会历史性B、统一性C、社会性D、灵活性3、群体规范的主要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评价标准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和()。
√A、惰性功能B、恒定功能C、惯性功能D、稳定功能4、根据群体的亲密程度可以将群体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C、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D、大团体、小团体和小小团体5、()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A、价值观√B、需要C、动机D、态度6、影响人类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
√A、人际因素B、情感因素C、心理因素D、社会因素7、态度由认知、情感和()构成。
A、取向B、意识√C、意向D、意志8、根据人员的不同对象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A、组织价值观B、群体价值观C、团队价值观√D、集体价值观9、动机是无法观察到的,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功能。
A、调节功能B、激励功能√C、调节与维持功能D、强化功能10、态度的特性包括社会性、内潜性、()和方向性。
√A、稳定性B、恒定性C、指向性D、习得性11、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产生的心理特点包括: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群体角色感和()。
√A、群体力量感B、群体自豪感C、群体参与感D、群体自觉性12、卡茨等学者从需要满足的角度出发,认为态度有适应、自我防御、()和认识或理解四种基本功能。
√A、价值表现B、价值衡量C、价值评价D、价值选择13、动机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动机。
A、外在动机√B、社会性动机C、主导动机D、从属动机14、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
A、态度√B、价值观C、意识D、态度差异15、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和()。
√A、间接需要和直接需要B、原发性需要和习得性需要C、单一需要和整体需要D、先天需要和后天需要二、判断:1、态度不是行为而是行为倾向。
(正确)2、雷赛尔根据自我-他人维度把价值观区分为自我取向价值观和他人取向价值观。
(正确)3、个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动机与激励。
(正确)4、冲突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
(正确)5、赞成或反对属于态度的认知成分。
(正确)6、独立自尊是一种物质需要。
(错误)7、个体的内在需求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在环境是诱因。
(正确)8、群体也称团体。
(正确)9、群体冲突不利于组织发展。
(错误)10、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作用。
(正确)11、需要是人们各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动机是推动人们各种行为的直接原因。
(正确)12、尊敬或轻蔑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
(正确)13、价值观是组织行为规范的内在源泉。
(错误)14、最优秀的管理者应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
(正确)15、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作用。
(正确)三、名词解释(主观):1、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程,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2、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四、论述题(主观):1、论述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凝聚力和工作效率;(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人际关系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1)提高认识,掌握技巧:1.肯定对方,2.真诚人情,3.引导对方谈得意之事,4.主动和人打招呼。
(2)充分实践,改善交往措施。
(3)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1.真诚,2.信任,3.克制,4.自信,5.热情。
2、论述动机与行为的两者关系,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一般来说,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紫张的心理状态。
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前进。
当人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
这时,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人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
任务三:一、单项选择:1、影响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不包括()。